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传染病论文 >

1187例布鲁氏菌病门诊就诊人群现况分析

发布时间:2019-08-19 08:15
【摘要】:目的: 通过开展对布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可以了解白城地区布病门诊就诊情况、就诊人群布病的流行特征等,为进一步开展布病防治措施的研究提供本底资料;通过对患者临床特征的描述,增加临床医师对布病的认识,降低布病的误诊率和漏诊率;对布病的相关行为习惯调查分析,可以对不同人群采取针对性的防护和宣传教育,减少布病的发生。 方法: 选取2013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就诊于吉林省地方病第一防治研究所布病门诊首诊人群,共计1187例。采用自行设计的《布鲁氏菌病个案调查表》对就诊人群个案资料进行调查。采用回顾性方法收集就诊人群的一般情况、发病与就诊情况、临床表现、接触史、诊断结果及治疗情况。 整理后的调查表应用Epidata3.0建立数据库,对数据进行整理。整理后的数据采用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1.就诊人群共1187人,患者为561例,阳性检出率为47.26%。 2.就诊地区主要集中在吉林省内,共1159人(97.64%),外省份28人(2.36%)。吉林省内就诊人数较高的地区为洮北区285人(24.60%),洮南245人(21.14%),通榆240人(20.71%),本省其他市(区)122例(10.53%)。就诊人群就诊时间主要集中在5~8月。就诊人数分别为5月162人(13.65%),6月228人(19.21%),7月141人(11.88%),8月126人(10.61%)。 3.561例患者中,男性430人,女性131人,男女比例为3.28:1;年龄分布以41~60岁年龄组多发,占52.41%;布病患者职业分布中以农、牧民为主,农民占70.05%,牧民占23.89%。文化水平以小学、初中为主,占89.48%。不同年龄、性别、职业和文化水平布病阳性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11.608、20.104、14.433、92.772,P均小于0.05) 4.患者主要的临床表现分别为出汗(74.69%)、关节疼痛(69.34%)、乏力(68.63%)和发热(67.56%)。临床分期构成中,以急性期最多见(88.8%);临床分型构成中,以骨关节型最多见(64.7%)。 5.患者的传播途径主要为皮肤粘膜,其次分别为消化道和呼吸道;传播因子以病畜流产物(99.11%)最多,其次分别为病畜粪便(98.75%)、水(95.54%)、病畜乳肉(94.12%)、尘埃(86.45%)、皮毛(56.51%)、土壤(22.10%)。 6.经检验有牛、羊接触史的人群与未有此接触史的人群布病阳性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11,P<0.05)。对布病相关接触方式进行调查,接触率较高的是饲养(74.95%),其次为打扫圈舍(73.00%)、放牧(72.03%),接触率较低的为免疫/配种(0.58%)和摄入未消毒食物(1.07%)。有饲养、放牧、接羔、剪毛、屠宰、打扫圈舍和人畜共居一室行为的人群与未有上述行为的人群布病阳性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57.793、98.202、52.848、36.950、69.301、77.849、54.506,P均小于0.05)。 结论: 1.就诊人群多来自白城地区,就诊时间集中在5~8月,,以41~60岁年龄组居多,文化程度普遍偏低。 2.布病患者中,男性阳性检出率高于女性。临床表现以出汗、关节疼痛、乏力和发热的发生率较高,患者多于急性期就诊,以骨关节型最常见。 3.布病患者普遍存在与羊接触的行为,以饲养、放牧和打扫圈舍的接触率较高。 4.通过皮肤粘膜传播而患病的人群最多,传播因子主要是病畜流产物。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R516.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大力;李铁锋;Q

本文编号:252811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chuanranbingxuelunwen/252811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752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