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传染病论文 >

噬菌体疗法对小鼠烧伤合并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实验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23 07:33
【摘要】:金黄色葡萄球菌是烧伤后引起感染的主要病原菌,耐抗生素金黄色葡萄球菌临床分离株的不断出现给控制感染造成诸多困境。噬菌体是能特异感染细菌的病毒,噬菌体裂解细菌的具有效性和特异性。因此,针对耐药性细菌的噬菌体疗法又重新引起关注。目的通过建立小鼠烧伤的感染模型,观察裂解性噬菌体HYZ21对动物烧伤后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治疗效果,同时分析噬菌体HYZ21的遗传学特征,为噬菌体疗法在金黄色葡萄球菌所致的烧伤感染的应用提供初步依据。方法小鼠烧伤后皮下注射不同浓度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测定能引起动物全部死亡的细菌最小致死量。以细菌的最小致死量感染烧伤动物后,经不同途径(皮下、腹腔和肌肉)给予噬菌体治疗并观察动物的存活率。采用Illumina HiseqPE150平台对噬菌体HYZ21基因组进行测序,通过GeneMarkS软件对测序的基因组进行编码基因预测。结果在72小时内使烧伤动物全部死亡的细菌浓度为1×10~9 CFU/mL,即最小致死量。以细菌最小致死量皮下感染烧伤动物后,立即经不同途径给予10倍感染复数的噬菌体浓度(1×10~111 PFU/mL)。结果显示,烧伤合并感染未经噬菌体治疗,动物存活率为23.8%;烧伤合并感染后皮下注射噬菌体,动物的存活率是66.7%;烧伤合并感染后腹腔注射噬菌体,动物72小时的存活率62.0%;烧伤合并感染后肌肉注射噬菌体,动物的存活率仅为23.8%。经皮肤和腹腔注射噬菌体的动物,其存活率明显高于感染组,具有统计学意义。噬菌体HYZ21基因组的全长为139,675 bp,G+C%含量为30.42%,有208个编码基因和4个tRNA基因。结论噬菌体HYZ21经皮下和腹腔途径对烧伤合并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动物具有较明显的保护作用,提示噬菌体疗法在烧伤合并感染中的潜在作用。HYZ21属于有尾病毒目、肌尾病毒科中的Kayvirus属噬菌体。
【图文】:

噬斑,平板法,噬菌体,感染复数


据噬菌体的最佳感染复数,确定注射治疗的浓度。许多文献都采感染复数观察噬菌体疗法的抗感染效果。所以,本项实验也采用染复数的噬菌体数量(即 1×1011PFU/mL ,体积 250μL)。 统计学处理两样本率的比较采用四表格资料的 2检验。实验结果 初步纯化的噬菌体颗粒浓度取 100μL 噬菌体保存液(含噬菌体颗粒)经等倍比稀释分别与 100混合,加到半固体培养基中,然后倾倒在固体培养基表面,置 3通过噬斑计数,得知噬菌体颗粒保存液中噬菌体的浓度是 2.5×1011U/mL=噬斑数×稀释倍数×10)。噬斑完全透明,直径约 3~4mm,见A B

动物,噬菌体,感染复数,无明


表 2.1 噬菌体的 HYZ21MOI 测定感染复数(MOI) 噬菌体(PFU/mL) 宿主菌(CFU/mL) 释放的噬菌体(PFU/mL)100 2×10102×108(2.3 ± 0.5) ×101110 2×1092×108(6.8 ± 0.6) ×10111 2×1082×108(5.6 ± 0.9) ×10100.1 2×1072×108(3.5 ± 0.3) ×1090.01 2×1062×108(1.3 ± 0.7) ×1080.001 2×1052×108(4.7 ± 1.4) ×1062.3.3 动物烫伤模型经烫伤仪造成烫伤的过程中,第 1 组动物在 7 天内全部存活,第 2 组和第 3组动物出现不同程度的死亡,见图 2.2。背部烫伤的面积约为 2.5 cm2, 表面呈红、肿,无明显结痂形成(图 2.3)。因此,烫伤持续时间为 10 秒钟后,动物在 7 天内全部存活,活动正常,且烫伤局部无明显结痂形成,应视为烫伤模型的建立。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R644;R51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武英;周洪彬;李文峗;吴虹丽;吴小林;;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新策略[J];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2019年04期

2 潘岩享;李建平;;小儿金黄色葡萄球菌诱导型克林霉素耐药的检测[J];浙江检验医学;2007年03期

3 宋洁;;金黄色葡萄球菌致病的秘密武器[J];兽医导刊;2018年23期

4 刘勋;郑文;姚令辉;肖利军;;2010—2016年郴州市食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状况监测结果[J];职业与健康;2019年01期

5 董菁;胡孔兴;刘丽;陈佳峰;;餐饮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快速检测方法[J];安徽工程大学学报;2018年05期

6 林芳明;张红见;朱艳伟;赵静;;西宁市食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状况及其肠毒素基因型分布研究[J];中国兽医杂志;2018年10期

7 宋晓红;刘晔;乔玫;赵英芳;张亚增;史俊丽;;山西省2010—2016年九类食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监测[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19年02期

8 朱文斌;周浩;朱虹霖;李俊霞;张洪伟;王同智;杨红;蔡炯;沈亮;;探究稀释液温度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定量检测的影响[J];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19年09期

9 杨丽霞;;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传感检测方法研究[J];食品安全导刊;2019年13期

10 索标;李森;张伟;侯金会;李真;黄忠民;艾志录;;脉冲强光对馒头表面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杀菌效果[J];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18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胡辛兰;陈发林;;院内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A];第四届中国临床微生物学大会暨微生物学与免疫学论坛论文汇编[C];2013年

2 李正军;;医院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A];纪念中国微生物学会临床微生物学专业委员会成立五周年-第五届中国临床微生物学大会暨台湾海峡两岸微生物学与免疫学论坛论文汇编[C];2014年

3 刘倩;郭大文;;医院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A];第六届中国临床微生物学大会暨微生物学与免疫学论坛论文汇编[C];2015年

4 范锦戴;申晓晨;马若瑶;冯嘉琪;麦凯杰;曾志良;马静云;;一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噬菌体的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A];中国猪业科技大会暨中国畜牧兽医学会201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5年

5 温顺航;吴沪军;林立;李昌崇;;儿童金黄色葡萄球菌播散感染临床特点分析[A];2014年浙江省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学术年会暨儿内科疾病诊治新进展国家级继续教育学习班论文汇编[C];2014年

6 邹明祥;范学工;刘文恩;李宪;武文君;;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性分析及脉冲场凝胶电泳分型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八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暨中华医学会检验分会成立30周年庆典大会资料汇编[C];2009年

7 吴泽刚;李艳;吴青;汪明;顾剑;胡慧霞;徐万洲;;荧光原位杂交法(FISH)快速检测尿液中金黄色葡萄球菌[A];中华医学会第九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暨中国医院协会临床检验管理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全国临床检验实验室管理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8 王良兴;;金黄色葡萄球菌致病性研究现状及进展[A];2011年第三十三届浙江省呼吸系病学术年会暨呼吸疾病诊治新进展学习班论文汇编[C];2011年

9 Jie Li;Yu Luo;Na Liu;Hongmei Zhang;;RT-PCR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活菌(英文)[A];第三届特种医学暨山东-河南-湖北三省联合微生态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10 单璐;童宇峰;冯银钢;王金凤;;金黄色葡萄球菌核酸酶无脯氨酸突变体的溶液结构及骨架动态特性研究[A];第十三届全国波谱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赵路;有机猪肉不“干净”[N];中国科学报;2012年

2 吴昊;抗生素:人类与细菌的博弈[N];科学时报;2011年

3 本报记者 郭静 通讯员 田乃伟;脸上的痘痘不可随便乱挤[N];广东科技报;2017年

4 Kate Baggaley 赖博;抗生素治疗失效后[N];北京科技报;2017年

5 本报记者 王嘉;加拿大鸡肉韩国鱼片因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被召回[N];中国质量报;2017年

6 云无心;如何远离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其毒素[N];中国食品安全报;2016年

7 记者 桂运安;金黄色葡萄球菌入侵细胞新机制[N];安徽日报;2014年

8 记者 白毅;金黄色葡萄球菌ClpP调控机制被阐明[N];中国医药报;2011年

9 印高乐;金黄色葡萄球菌是异位性皮肤炎过敏原[N];中国中医药报;2003年

10 侯震;金黄色葡萄球菌致中毒[N];大众卫生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侯毅龙;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介导金黄色葡萄球菌骨髓炎中骨量丢失及机制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8年

2 陈培生;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与儿童急性血源性骨髓炎的相关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8年

3 董俊杰;硝酸镓涂层的TiO_2纳米管材料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混合生物膜作用的研究[D];昆明医科大学;2018年

4 刘慧敏;我国奶业主产区生鲜乳中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性及分子特征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8年

5 徐云凤;安石榴苷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作用及机制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7年

6 关静;金黄色葡萄球菌Ⅲ-A型CRISPR-Cas系统导致基因组重塑的分子机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9年

7 朱亚;趋化因子受体CCR5的新型拮抗剂研究及其与金黄色葡萄球菌杀白细胞素的复合物结构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2019年

8 李家慧;小分子干预金黄色葡萄球菌ClpP功能及新型抗生素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2019年

9 周义正;荆州地区金黄色葡萄球菌流行的特征及分子分型研究[D];武汉大学;2015年

10 姜秋;金黄色葡萄球菌PSMs的调控机制解析及毒性因子的筛选[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雅雯;靶向金黄色葡萄球菌毒力蛋白的抑制剂的作用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9年

2 赫英泽;噬菌体疗法对小鼠烧伤合并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实验研究[D];吉林大学;2019年

3 蒋秀梅;盐穗木正丁醇萃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机理及安全性的研究[D];塔里木大学;2019年

4 陆文俊;金黄色葡萄球菌特异性靶点的筛选与PCR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D];南京农业大学;2017年

5 杨黎明;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感染子宫的机制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7年

6 毛婷婷;金黄色葡萄球菌CRISPR结构及耐药毒力分子特征[D];郑州大学;2019年

7 朱育攀;大气压低温等离子体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杀菌效应研究[D];郑州大学;2019年

8 王芳;螺旋肽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作用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7年

9 余艺文;金黄色葡萄球菌快速检测体系及其分子流行病学研究[D];厦门大学;2017年

10 李峥;亚甲基蓝介导的光动力疗法对白色念珠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杀伤作用[D];广西医科大学;2019年



本文编号:263750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chuanranbingxuelunwen/263750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905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