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传染病论文 >

慢性HBV感染者血清HBsAg、HBsAb共存现象的相关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08 18:01
【摘要】:[目的]探讨HBsAg和HBsAb双阳性的临床意义及慢性HBV感染者血清HBsAg、HBsAb共存现象发生的相关机制。[方法]本研究第一部分收集于2017年2月-2017年11月期间至云南省某医院就诊的慢性HBV感染者血清标本并录取相应的临床信息共955例。其中将HBsAg、HBsAb同时阳性的250例为实验组(双阳组),单纯HBsAg阳性的慢性HBV感染者705例为对照组(单阳组)。分析单、双阳性组患者的血清病毒学和生化学等临床指标的差异。第二部分选取于2017年2月-2017年11月期间至云南省某医院就诊的慢性HBV感染者共183例。其中将HBsAg、HBsAb同时阳性且HBV-DNA载量大于或等于103IU/ml的97例为实验组,以HBsAg阳性、HBsAb阴性且HBV-DNA载量大于或等于103IU/ml的慢性HBV感染者86例为对照组。取入组患者的血清,提取血清HBV-DNA,设计引物,PCR扩增BCP区和P区(部分与S区重叠)片段,将PCR产物测序后进行分析,利用Mega6.0和Bioedit7.0对测序结果进行分析。最后利用SPSS21.0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P值均为双侧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比较两组间BCP双突变(A1762T/G1764A双核苷酸替换)及表面抗原“a”决定簇变异及血清病毒学、生化学等临床指标的异同,以探讨HBV慢性感染者血清HBsAg和HBsAb共存现象的可能机制。[结果]1.第一部分研究共纳入HBsAg与HBsAb同时阳慢性HBV感染者(双阳组)250例,单纯HBsAg阳性的慢性HBV感染者(单阳组)705例,其年龄和性别在两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2.临床指标分析结果显示,双阳组HBV DNA阳性个体比例高于单阳组,且差异显著(χ2=32.69,P=0.000);在 ALT40U/L 和 ALT80U/L 的 CHB 患者中,双阳组患者均多于单阳组患者(χ2=12.86,P0.001;χ2=10.78,P=0.001);两组间的HBeAg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2.69,P=0.161)。e抗原阳性的两组患者的DNA(l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在ALT、AST、TBIL和DBIL四个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e抗原阳性患者中,双阳组四个血生化指标均高于单阳组(P=0.0002,0.0003,0.0012,0.0002)。3.第二部分研究共纳入双阳组病例97例,单阳组病例86例,其年龄和性别在两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两组间共发现两个HBV基因型:基因型B和C。双阳组和单阳组的主要基因型均为C基因型,分别占70.1%(66/93)和60.5%(46/7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71,P=0.1)。4.对C基因型的“a”抗原决定簇变异分析,表明双阳组I126T/N/S的突变率(38.37%)显著高于单阳组(17.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6,P=0.013)。两组(C基因型)1762/1764双突变与I126T/N/S进行联合分析表明,双阳组1762/1764双突变和I126T/N/S联合的发生率高于单阳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5,P=0.061)。5.BCP 1762、1764两位点单独分析表明,双阳组位点1762和1764突变频率均显著高于单阳组(χ2=10.18,P=0.001;χ2=11.55,P=0.001)。联合分析提示,双阳组 1762/1764 双突变率(34.02%,33/97)高于单阳组(15.12%,13/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45,P=0.028)。6.结合患者血生化指标分析表明,在双阳组中,具有A1762T突变的患者的ALT、AST、TBIL、DBIL指标显著高于未突变的患者(P =0.028,0.0005,0.001,0.044);具有G1764A突变的患者的AST、TBIL指标显著高于未突变的患者(P=0.003,0.019);具有 A1762T/G1764A 双突变的患者的 ALT、AST、TBIL指标显著高于未双突变患者(P=0.0204,0.0009,0.0014)。在单阳组中,仅1762位点突变与未突变患者的ALT、AST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1,0.011)。[结论]1.双阳组HBV DNA阳性个体比例高于单阳组,在ALT40U/L和ALT80U/L的CHB患者中,双阳组患者比例均多于单阳组患者,提示双阳组患者体内病毒活跃程度较单阳组高且伴有较强的炎症反应。2.C基因型双阳组“a”抗原决定簇变异I126T/N/S的突变率显著高于单阳组,提示HBV双阳与病毒的免疫逃逸有关。双阳组A1762T/G1764A双突变和I126T/N/S联合的发生率高于单阳组,推测联合变异可能是双阳形成的因素之一。3.双阳组1762、1764两位点单独和联合突变频率均高于单阳组,且发生双突变者伴有转氨酶、胆红素等生化指标升高,提示A1762T/G1764A双突变在促进双阳形成的同时,可能还与炎症应答加重,肝功能受损有关。
【图文】:

模拟图,表面抗原,包膜蛋白,模拟图


图1邋HBV基因组的结构和组成模拟图逡逑HBV可通过复制产生三种包膜蛋白,S基因编码HBsAg,其中表面抗原中逡逑白(MHBsAg)由pre-S2和S基因编码,表面抗原大蛋白(LHBsAg)由pre-Sl、逡逑-S2和S基因编码产生。HBsAg被分成三个不同的区域:N-末端区(aal-99)、逡逑要亲水区(aalOO-169)和C末端区(aal70-226)。其中主要亲水区逡逑ajor邋hydrophilic邋region,邋MHR)包含了“a”决定簇(aal24-147),为邋HBsAg逡逑优势共同抗原表位。逡逑HBV进化发生在病毒不断复制和突变的过程中,HBV的复制过程需要逆转逡逑骤,此过程需要HBV邋P蛋白的聚合酶和反转录酶(reverse邋transcriptase邋,邋RT)逡逑用,由于上述两种酶缺乏校对功能,,因而HBV较其它病毒更易产生变异,逡逑复制过程中出现较高的自然变异率,变异发生频率大约为1.4一4.2xl0_5/邋(位逡逑.年);由于开放读码框架重叠,1个基因位点上的突变有可能同时引起2种逡逑白[3,5]。逡逑

抗体,患者,抗原,阴性


e抗原阴性患者382例;ALTS40邋U/L的患者582例,ALT邋>40U/L的逡逑患者邋171邋例;DNA邋<100邋IU/mL邋的患者邋445邋例,DNA2100邋IU/mL邋的患者邋257邋例。逡逑(表2,图2M)逡逑15逡逑
【学位授予单位】:昆明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R512.6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王贵强;王福生;成军;任红;庄辉;孙剑;李兰娟;李杰;孟庆华;赵景民;段钟平;侯金林;贾继东;唐红;盛吉芳;彭R

本文编号:270343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chuanranbingxuelunwen/270343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081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