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传染病论文 >

囊型肝包虫病自然病程的体外基础实验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19 21:40
【摘要】:目的:本实验以羊源细粒棘球蚴原头蚴为实验材料,通过体外长期培养建立稳定的细粒棘球蚴原头蚴体外成囊培养模型,观察胆汁及大肠杆菌对细粒棘球蚴原头蚴及囊泡生长发育的作用,并进一步探讨胆瘘及感染因素对囊型肝包虫病自然病程的影响。方法:(1)从感染囊型包虫病的羊肝脏病灶中提取新鲜的细粒棘球蚴原头蚴,消化处理后伊红染色检测原头蚴活力,计算总数确定培养密度,在37℃、5%CO_2的恒温培养箱中培养于含20%血清的以RPMI-1640为主的培养基中。在体外连续培养的过程中,随机取适量样品于倒置显微镜下观察,拍照记录原头蚴随培养时间的形态学变化,观察总结原头蚴体外培养生长发育规律。(2)分别将低浓度的胆汁及大肠杆菌菌液作用于体外培养的细粒棘球蚴原头蚴及其囊泡,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原头蚴及囊泡在作用的不同时间点的形态学变化;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原头蚴及其囊泡的微观结构改变,并进行HE染色观察其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1)体外培养原头蚴在第1周开始形成蒂端发泡,在体外培养的前6周,原头蚴的形态学以蒂端发泡为主要变化特征,其数量逐渐增加,体积逐渐增大。在第6周可观察到原头蚴外周形成一层角质层,其开始向成囊方向发育;原头蚴的体积随培养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大,观察到最大囊的直径约为:1.2mm,在体外培养的第17周部分原头蚴囊外周的角质层开始变得毛糙,囊的体积缩小,其内部结构变得模糊不清,浓缩聚集成团,与外周的角质层有明显的界限,培养至7个月时,90%以上的囊泡出现上述形态学改变;原头蚴的最大成囊率约为11%。(2)低浓度胆汁作用原头蚴后,胆汁并没有直接在短时间内将原头蚴杀灭,此时原头蚴的活动度增加,外翻,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其周围也逐渐形成一层折光率较高的角质层,但其生长发育的速度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中的原头蚴,随作用时间的延长,胆汁作用组中的原头蚴的生长逐渐停滞,内部结构模糊不清,逐渐走向死亡。大肠杆菌作用原头蚴后,在作用48h时,几乎所有的原头蚴都失去正常形态,头钩散落,体积缩小;伊红染色也证实所有原头蚴都已失去活性,出现了快速死亡。胆汁及大肠杆菌作用于原头蚴囊泡的实验中观察到两组囊泡的形态结构较对照组出现了明显的变化,大部分囊泡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皱缩,其外周角质层损害严重,内部结构固缩,出现角质层与生发层分离的现象,作用后囊泡的透射电镜结果和HE染色也证实了囊泡的膜结构发生了明显的破坏。结论:1成功建立体外培养细粒棘球蚴原头蚴成囊模型,体外培养原头蚴的体积随培养时间的延长存在从小到大再逐渐缩小的变化规律。2胆汁对原头蚴的生长发育具有抑制作用,大肠杆菌可使原头蚴及其囊泡快速死亡,且二者均能使囊泡膜结构的完整性被破坏,促进了包虫的老化死亡。3胆瘘和细菌感染是囊型肝包虫自然病程发生改变的重要影响因素,促进了包虫囊肿的死亡。
【学位授予单位】:石河子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R532.32
【图文】:

发泡,体外培养,变化规律,形成率


图 1-1.体外培养原头蚴随时间其形态学变化规律(5×10)。a、b、c、d、e、f、g、h 分别为体外培原头蚴第 0 天、1 个月、2 个月、3 个月、4 个月、5 个月、6 个月、7 个月时的形态学变化。Fig 1-1 The morphological changes of protoscolex cultured in vitro over time (5×10). a, b, c d, e, f, g, hrepresent the morphological changes of protoscolex at the first day, the first month, the second month, thethird month, the fourth month, the fifth month, the sixth month and the seventh month respectively.3.2 体外培养原头蚴蒂端发泡的形成在体外培养的前六周,原头蚴的形态主要以蒂端发泡的形成及其体积的增大为主要变化特征(见图1-2),可见原头蚴随培养时间的延长蒂端发泡的形成逐渐增加,同时蒂端发泡的体积也随培养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大,蒂端发泡的体积可超过原头蚴本身的体积数倍。此时原头蚴的活动度和外翻原头蚴的数量增加。从培养的第五周开始可见原头蚴的体积逐渐增大,且其进一步变得透明,体内的钙颗粒消失,外周形成折光率较高的角质层。细粒棘球蚴原头蚴体外培养蒂端发泡形成率随培养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加,在体外培养的第5周蒂端发泡的形成率达95%,其后未见增加,后期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蒂端发泡形成率逐渐减少,原头蚴的蒂端发泡逐渐消失,原头蚴开始向成囊方向发育(如图1-3所示)。

形成率,体外培养,发泡,规律


1-3. 体外培养原头蚴前期蒂端发泡形成率随时间变化规ity of the formation rate of the vesicle at pedicle end of protoscover time in the first six weeks头蚴发育成囊过程中几种不同的形态过程中观察到原头蚴在向成囊方向发育的过程中可过自身不断膨大,然后周围形成一层角质层,体积有部分原头蚴是尾部膨大而头部未见增大,或者是如图1-4 c,d箭头所示)。还有部分原头蚴蒂端发泡其体积是原头蚴体积的数倍(见图1-4b,e),后逐g,h),此种形态在原头蚴体外培养的早期较常见。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庞润华;朱亚青;吴健;陈彬;;肝包虫病误诊为肝癌一例[J];肝胆胰外科杂志;2019年11期

2 张悍;;肝包虫病的诊断和外科治疗[J];涟钢科技与管理;2000年06期

3 德吉措;;藏医药治疗肝包虫病的病案分析一例[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9年16期

4 唐健;徐治国;赵明星;宫金伟;李宗柱;孙继勇;;肝包虫病诊断及治疗进展[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年43期

5 强巴旦增;顾炯;侯辉;;西藏山南市肝包虫病外科治疗经验[J];肝胆外科杂志;2019年03期

6 常飞霞;樊敦徽;王彦宏;王蓉;汪喜梅;程生林;;37例肝包虫病的多层螺旋CT诊断分析[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7年14期

7 扎西卓玛;;狗肝包虫病的防治措施[J];当代畜牧;2017年26期

8 王永珍;韩秀敏;郭亚民;;肝包虫病的诊断与治疗研究进展[J];寄生虫病与感染性疾病;2018年01期

9 赵海平;;复杂肝包虫病的诊治[J];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17年07期

10 杨含腾;焦作义;;肝包虫病的外科治疗[J];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17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后平;刘文英;徐畅;徐冰;唐耘熳;王学军;;小儿肝包虫病的处理[A];中国西南地区第九届小儿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2 余海霞;贾斌;;哈萨克绵羊人工感染肝包虫病病理过程跟踪监测[A];全国动物生理生化第十二次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2年

3 刘晓波;;西藏地区177例肝包虫病超声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六次全国超声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1年

4 徐明谦;;肝包虫病的影像学诊断与分型(摘要)[A];2001年全国医学影像技术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1年

5 岳庆雄;孙静;;超声对西藏某县肝包虫病的抽样调查分析[A];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第十一届全国腹部超声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6年

6 熊自秋;何缪缪;忻俊;陆殿元;王栋华;陈红燕;;超声在包虫病筛查中的诊断价值[A];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第十二届全国腹部超声医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18年

7 孙金成;王校智;邢京平;刘晓芹;张宪岗;吕玲;;囊型肝包虫病的CT诊断及对穿刺治疗效果的评价[A];中国医学影像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4年

8 贾文霄;杨利霞;丁爽;;扩散加权成像在肝包虫病中的鉴别诊断价值[A];中华医学会第16次全国放射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9年

9 万敏;蔡迪明;李永忠;;肝包虫病误诊为肝血肿伴脓肿1例[A];2018中国西部声学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8年

10 胡彦婷;木拉提·哈米提;陈建军;孔德伟;孙静;姬金虎;;Bayesian分类算法和活动轮廓模型在肝包虫CT图像分割中的应用[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3)[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7条

1 本报记者 张丹 实习记者 于梦非;大医院医生到了家门口[N];健康报;2017年

2 记者 李欣 通讯员 王嘉凌;我省治疗肝包虫病技术实现新突破[N];青海日报;2014年

3 马建军;藏医艾灸治疗肝包虫病23例[N];民族医药报;2000年

4 ;讲述亲历故事 见证辉煌历程[N];人民日报;2019年

5 本报记者 阎红 通讯员 赵红瑛;海拔最高的三甲医院[N];健康报;2018年

6 本报记者 黄鹭;戈壁滩上写大爱[N];吉林日报;2015年

7 本报记者 唐友明;肝胆疾病的克星[N];喀什日报(汉);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炜;囊型肝包虫病自然病程的体外基础实验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9年

2 王泽宇;北疆囊型肝包虫病规范化治疗推广效果评价[D];石河子大学;2019年

3 居马汗·阿迪力;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合并肝包虫患者临床特征分析[D];新疆医科大学;2019年

4 崔贵建;TIM-1、TIM-3在肝包虫病患者外周血中表达及临床意义[D];青海大学;2018年

5 郭雨桥;ICG荧光造影技术在肝包虫病切除手术中的应用[D];青海大学;2018年

6 拉姆志玛;藏医对“肝包虫”的诊断及治疗研究[D];青海大学;2018年

7 王显魁;微创胆道引流术在肝包虫病合并梗阻性黄疸患者治疗中的应用[D];成都医学院;2018年

8 李伯龙;能谱CT在囊型肝包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D];石河子大学;2017年

9 夏亮;肝包虫病个体化综合治疗适宜技术的初步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1年

10 叶建忠;新疆疫区青少年包虫病防治知识及医务人员肝包虫病诊疗水平的调查与干预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72137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chuanranbingxuelunwen/272137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0ce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