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传染病论文 >

乳胶凝集法检测正常免疫宿主肺隐球菌病患者血清中隐球菌荚膜多糖抗原在临床诊治中价值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14 09:33
【摘要】:目的:回顾正常免疫宿主PCD患者乳胶凝集试验(LAT)法检测结果及随访完成治疗的19例患者血清隐球菌荚膜多糖抗原滴度值与治疗疗效,研究LAT法在正常免疫宿主PCD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总结隐球菌荚膜多糖抗原滴度值改变与治疗疗效相关性。方法:查阅2015年9月至2018年3月期间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收治确诊的正常免疫31例PCD患者及58例非隐球菌病病例。收集PCD患者性别、年龄,环境接触史、起病时主要症状、胸部CT等影像学、常规实验室检查等资料,及首诊时LAT法检测结果。同时随访19例完成治疗者首诊时隐球菌荚膜多糖抗原滴度值及治疗后的第2周、1月、3月、6月、9月、12月改变情况与病情变化、用药情况等资料。采用SPSS22.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四格表计数资料分析LAT法对PCD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及?~2检验(ɑ=0.05)进行检验,及对治疗后抗原滴度值改变与治疗疗效之间相关性进行总结分析分析。结果:(1)入选确诊病例一般特点:男性(19例)多于女性(12例);年龄在16-75岁之间,平均年龄45.5岁;2例有饲养鸽子史,3例有养殖花草史,余均无明显易感环境接触史。(2)首诊时症状:无症状因体检发现8例(25.80%),单纯咳嗽9例(29.03%),咳嗽+胸痛4例(12.90%),咯血/血痰2例(6.45%),胸闷气逼1例(3.22%),发热11例(35.48%),胸外症状3例(9.68%)。(3)血液试验检查:血常规异常(白细胞12.02-15.55x10^12/L,中性粒细胞正常,比例稍偏高73-77%,淋巴细胞比例偏低)4例,血清真菌快速GM试验阳性3例;余真菌快速G试验、肝肾功能、血红蛋白、血小板、凝血功能、降钙素原等均未见异常。(4)LAT检测结果:PCD患者中阳性29例,阴性2例;非PCD病例中阳性2例,阴性56例。其诊断灵敏度93.55%,特异度96.55%,阴性预测值93.55%和阳性预测值93.55%,?~2=72.250,P=0.00,LAT法诊断与金标准诊断间有统计学差异。(5)胸部CT:斑片状或实变影17例(58.64%),结节或肿块影9例(29.30%),胸膜凹陷征1例(3.25%),肺门、纵膈淋巴结肿大2例(6.45%),单侧少量气胸1例(3.25%),混合征象1例(3.25%)。(6)随访者中,初诊时抗原滴度值3例为1:4,3例为1:8,5例为1:16,4例为1:32,2例为1:64,2例为1:320。3例以1:4持续阳性直至满治疗周期(9-12月)停药,19例患者完成治疗周期停药后随访期间均未见复发或转移。结论:(1)LAT法检测血液中隐球菌荚膜多糖抗原可作为PCD的早期诊断方法,其灵敏性及特异度均较高;(2)初诊时抗原滴度值越高,药物治疗后早期滴度下降速度,临床症状缓解越快,肺部影像学改善越快,治疗时间稍长;(3)部分患者抗原滴度持续阳性但无临床症状及影像学无明显活动病变,致治疗周期满后停药,未见复发或转移,故抗原滴度值不能单纯作为停药的治疗标准。
【学位授予单位】:南昌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R519.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娜;张家堂;;格特隐球菌病的研究进展[J];解放军医学院学报;2017年01期

2 刘海峰;;神经内科名医张齐龙:不忘初心 砥砺前行[J];现代养生;2016年24期

3 朱燕凤;;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对隐球菌病疗效评估的展望[J];临床药物治疗杂志;2010年04期

4 时学斌;刘红芹;李梅清;;宠物隐球菌病诊治[J];四川畜牧兽医;2009年01期

5 ;全国隐球菌与隐球菌病学术会议征文通知[J];中国真菌学杂志;2009年01期

6 ;全国隐球菌与隐球菌病学术研讨会征文通知[J];中国真菌学杂志;2009年02期

7 ;全国隐球菌与隐球菌病学术研讨会征文通知[J];中国真菌学杂志;2009年03期

8 ;全国隐球菌与隐球菌病学术研讨会征文通知[J];中国真菌学杂志;2009年04期

9 ;全国隐球菌与隐球菌病学术会议征文通知[J];中国真菌学杂志;2008年06期

10 ;全国隐球菌与隐球菌病学术会议征文通知[J];中国真菌学杂志;2008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俞云松;;隐球菌病精准治疗的思考[A];中国药学会药物临床评价研究专业委员会2015年学术年会会刊[C];2015年

2 朱燕凤;;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对隐球菌病疗效评估的临床应用[A];第六届江浙沪儿科学术会议暨儿科学基础与临床研究进展学术班论文汇编[C];2009年

3 温海;;隐球菌病的诊断和治疗[A];2007中华医学会第二次医学真菌学术会议暨医学真菌实验室研究技术新进展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7年

4 温海;;隐球菌病[A];中华医学会第十五次全国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5 王叨;张敬芳;魏琳琳;王怀立;刘玉峰;;15例儿童隐球菌病的临床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十七次全国儿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上册)[C];2012年

6 葛一平;沈永年;吕桂霞;刘维达;;皮下隐球菌病报道一例[A];2011全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7 杨明辉;温海;;隐球菌病研究近况[A];中华医学会第16次全国皮肤性病学术年会摘要集[C];2010年

8 桑军军;杨雅骊;法振宗;方伟;潘炜华;廖万清;;髂骨隐球菌病1例[A];2016全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6年

9 陈栎江;;血清隐球菌荚膜多糖抗原检测在肺隐球菌病中的早期诊断价值[A];2016年浙江省检验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6年

10 丁颖果;乔建军;方红;;表现为蜂窝织炎的隐球菌病一例[A];2011年浙江省皮肤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李淑萍;隐球菌病[N];医药经济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姚智荣;隐球菌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3年

2 柏涌海;氯喹抗新生隐球菌作用的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7年

3 解群;CYLD调控细胞程序性死亡的机制及FADD/RIPK3在隐球菌病中的作用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7年

4 郑金鼎;艾滋病合并隐球菌病或合并马尔尼菲青霉菌病的研究[D];武汉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戴隆金;乳胶凝集法检测正常免疫宿主肺隐球菌病患者血清中隐球菌荚膜多糖抗原在临床诊治中价值的研究[D];南昌大学;2018年

2 丁媛;不同免疫状态患者隐球菌病的临床研究[D];南京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79284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chuanranbingxuelunwen/279284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a95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