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试验和GM试验对侵袭性真菌病诊断价值的Meta分析
本文关键词:G试验和GM试验对侵袭性真菌病诊断价值的Meta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真菌感染 -β-D葡聚糖 血清半乳甘露聚糖 Meta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血浆1,3-β-D葡聚糖(G试验)和血清半乳甘露聚糖(GM试验)单独及联合检测对侵袭性真菌病(IFD)的诊断价值。方法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万方、维普、中国知网等数据库,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收集血浆G试验和血清GM试验用于IFD诊断的特征信息,通过Meta分析拟合SROC曲线,合并诊断效应量,比较G试验和GM试验对IFD的诊断效能。结果本次Meta分析共纳入13篇文献,累计患者2 226例,其中IFD患者613例,非IFD患者1 613例。G试验和GM单独检测的合并敏感度分别为0.74和0.65,合并特异度为0.85和0.86,合并的阳性似然比为4.13和5.36,合并的阴性似然比为0.35和0.39,合并诊断价值比为14.07和13.06,SROC曲线下面积为0.8757和0.8522。G试验和GM试验并联和串联检测的合并敏感度分别为0.88和0.77,合并特异度为0.71和0.81,合并的阳性似然比为3.28和7.35,合并的阴性似然比为0.15和0.25,合并诊断价值比为17.73和64.32,SROC曲线面积为0.8777和0.9490。结论 G试验和GM试验对IFD具有诊断价值,单独检测时两者诊断能力相似,G试验敏感度更高,GM试验特异度稍高;联合检测时对IFD的诊断能力较单独检测高,并联时敏感度更高,串联时特异度较高,二者联合应用可使其应用价值进一步提高。
【作者单位】: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关键词】: 真菌感染 -β-D葡聚糖 血清半乳甘露聚糖 Meta分析
【基金】:江苏省呼吸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基金资助项目(BL2012012) 江苏省高校优势学科基金资助项目(PDPA)
【分类号】:R519
【正文快照】: 侵袭性真菌病(invasive fungal disease,IFD),系指在宿主免疫功能低下或缺陷时,由于条件致病性真菌侵入人体,在组织、器官或血液中生长、繁殖,并导致炎症反应及组织损伤的疾病。IFD在血液病、恶性肿瘤、器官移植及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患者中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文玲;;联合血清和肺泡灌洗液GM检测在侵袭性肺曲霉菌病的临床价值[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4年06期
2 冯烽;韦范;缪剑华;;基于灰色系统GM(1,1)模型的中药材罗汉果价格预测[J];广西科学;2012年01期
3 钱俊峰;曹卓;潘炯伟;;联合血清及肺泡灌洗液GM检测在侵袭性肺曲霉菌病临床诊治的应用价值[J];放射免疫学杂志;2013年04期
4 张文斌,金新政;灰色数列预测模型GM(1,1)与原始数据首项有关──与刘宗航同志商榷[J];中国卫生统计;1994年03期
5 文强;孟刚;余永强;潘蕾;王军;常璐;;基于灰色动态GM(1,1)的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数量预测模型研究[J];医疗装备;2008年04期
6 车小燕,徐华,丘立文,潘玉先,邱庆林,郝卫;检测烟曲霉菌GM抗原生物素-亲和素-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的建立[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2年05期
7 徐斐,殿晓梅;灰色GM(1.1.)模型在卫生防疫工作中的运用[J];职业与健康;2001年03期
8 刘军;杨川;王慧勤;;灰色模型GM(1,1)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护士人力预测研究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统计;2014年03期
9 梁红慧;林新勤;石健;;GM(1,1)模型在AIDS发病预测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统计;2012年05期
10 许国君,康杨;运用GM(1,1)模型对四川省近期疟疾流行趋势进行预测[J];实用寄生虫病杂志;1996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熙椿;潘熙淦;谢华蔼;;用灰色系统GM(O,N)模型预报杂交水稻的产量[A];数学及其应用文集——中南模糊数学和系统分会第三届年会论文集(上卷)[C];1995年
2 吉培荣;洪磊一;王平;;GM(1,1)模型的加数建模法[A];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进展——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论文集(第4卷)[C];1997年
3 殷伯明;;广义能量系统和GM(1、1)三审制数学模型——试论三审制的科学依据和客观标准[A];“新学科与编辑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89年
4 李春生;;粮食生产质量安全GM·HACCP开发应用[A];2005年标准化学术论文汇编[C];2005年
5 王香柯;;灰色GM(1,1)模型的修正及其在旱涝预报中的应用[A];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进展——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论文集(第4卷)[C];1997年
6 刘侃;田鑫鑫;林园;尹邦坤;;直接离散GM(1,1)模型及其应用[A];'2010系统仿真技术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7 吕学梅;张磊;张延龙;李炳文;吴君;;灰色GM(1,1)及其残差修正模型在不同程度春旱发生年份预测中的应用[A];山东气象学会2010年优秀学术论文评选活动优秀论文集[C];2010年
8 王艳;郭宏;;污水处理用GM离心鼓风机组计算机控制系统[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03年
9 海燕;汪虹;;我国财产保险保费收入的GM(1,1)模型预测[A];Proceedings of the 4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ngineering and Business Management[C];2013年
10 葛晨;方志耕;毕冠愚;;基于GM(0,N)模型的C919价格预测[A];第25届全国灰色系统会议论文集[C];201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本报记者 莫书莹;惠誉国际调低GM债券等级至“垃圾级”[N];第一财经日报;2005年
2 编译 王珂;GM,缔结汽车“联合国”[N];信息时报;2000年
3 陈海生;GM上海通用多品全系[N];中国经营报;2006年
4 ;GM购买IBM超级计算机[N];计算机世界;2002年
5 郎楷淳;大宇——GM的新“引擎”[N];经理日报;2004年
6 专栏作家 新华社高级记者 资深汽车评论人 李安定;和GM董事长开会[N];经济观察报;2007年
7 首席评论员 李安定;和GM的董事长一起开会[N];国际商报;2007年
8 本报记者 孙斌;NEW—GM MADE IN CHINA 通用寻求复兴新支点[N];华夏时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正新;含可变参数的缓冲算子与GM(1,1)幂模型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正新;GM(1,1)模型的特性与优化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7年
2 李祥;GM(1,1)模型的优化方法在耕地预测中的应用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07年
3 刘丹华;GM(1,1)模型的优化及应用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4 刘丽娜;灰色GM(1,1)模型的优化及其应用[D];燕山大学;2014年
5 杨跃东;GM(1,1)模型的改进及其应用[D];上海师范大学;2015年
6 董宇国;紧凑型两级GM制冷机实验测试及性能优化[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7 刘玉洁;基于改进GM(1,1)模型的广州市保障性住房预测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8 黄育民;集美GM商城购物中心的商业业态定位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9 刘瑞忠;GM装修工程有限公司市场营销策略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10 赵梅娟;GM(1,,1)模型的改进及其应用[D];江苏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75470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chuanranbingxuelunwen/7547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