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畜牧兽医论文 >

吉林省四平市周边地区莱姆病流行情况调查及优势菌株外膜蛋白C的表达

发布时间:2018-01-20 15:16

  本文关键词: 莱姆病 伯氏疏螺旋体 OspC基因 流行病学 出处:《中国兽医学报》2017年1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为了解吉林省四平市周边地区伯氏疏螺旋体流行情况,本试验于2017年5-7月分别采集四平市周边地区蜱虫样品共25份。通过筛选扩增伯氏疏螺旋体外膜蛋白C(OspC)基因片段的通用引物、优化反应条件后建立用于检测蜱体内伯氏疏螺旋体的PCR方法。从25份样品中分离到8份阳性样品(阳性率约为32%),经过测序比对发现其基因型均为Borrelia burgdorferi;并以分离到的Borrelia burgdorferi DNA为模板,PCR扩增OspC基因,构建重组质粒pET-30a-OspC,以IPTG诱导蛋白表达,为建立伯氏疏螺旋体ELISA检测方法奠定了基础。
[Abstract]: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epidemic situation of Borrelia burgdorferi in the surrounding areas of Siping City, Jilin Province. A total of 25 samples of ticks were collected from the peripheral areas of Siping City from May to July of 2017. Universal primers were selected to amplify the gene fragment of outer membrane protein of Borrelia burgdorferi. After optimizing the reaction conditions, a PCR method was established for the detection of Borrelia burgdorferi in ticks. Eight positive samples were isolated from 25 samples (the positive rate was about 32). After sequencing, the genotypes were all Borrelia burgdorferi. The OspC gene was amplified by Borrelia burgdorferi DNA and the recombinant plasmid pET-30a-OspC was constructed. The expression of protein induced by IPTG laid a foundation for the detection of Borrelia burgdorferi ELISA.
【作者单位】: 长春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吉林大学动物医学学院/人兽共患病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6YFD0501005)
【分类号】:S855
【正文快照】: *Corresponding author莱姆病(Lyme disease)的病原体是伯氏疏螺旋体(Borrelia burgdorferi),是由蜱传播的虫媒性人兽共患传染病,因首次在美国康涅狄格州的莱姆镇发现而得名[1]。1982年,Burgdorferi等[2]首次从肩突硬蜱体内成功分离出该病的病原,并命名为伯氏疏螺旋体。莱姆病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段跃进;狗莱姆病[J];中国兽医杂志;1991年09期

2 裴桂英;鹿戴项圈防治莱姆病[J];河南农业;2001年02期

3 于维军;莱姆病研究进展[J];中国兽医科技;1990年11期

4 黄绍棠;一种新的人畜共患病——莱姆病[J];动物检疫;1992年03期

5 文希震;日本的野生动物与莱姆病[J];动物检疫;1993年02期

6 王慧英;人畜共患的莱姆病[J];当代畜禽养殖业;1997年03期

7 张德林,李惠平,李学瑞,才学鹏;莱姆病研究进展[J];甘肃畜牧兽医;1999年03期

8 陈强;孙鹤;费东亮;毕聪明;姜莉莉;肖银霞;梁军生;;辽西地区犬莱姆病血清流行病学调查[J];中国兽医杂志;2013年08期

9 马睿麟;王毅;王晓润;蔡金山;沈艳丽;王谢忠;张茂华;;青海省牦牛、藏羊莱姆病血清流行病学调查[J];中国动物检疫;2014年06期

10 常华;段纲;花群义;项勋;曾昭文;;莱姆病的现状及防治[J];饲料工业;2006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郝琴;侯学霞;耿震;万康林;;我国莱姆病的流行病学和病原学研究[A];第二届全国人畜共患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2 蔡宝祥;;莱姆病[A];人畜共患传染病防治研究新成果汇编[C];2004年

3 屈勇刚;朱启;杨志军;王东;王远志;万康林;;新疆地区牛羊莱姆病血清流行病学调查[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传染病学分会第六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暨教学专业委员会第六届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6年

4 杨吉飞;殷宏;李有全;;我国部分地区蜱体内伯氏疏螺旋体流行病学调查[A];中国奶业协会第26次繁殖学术年会暨国家肉牛牦牛/奶牛产业技术体系第3届全国牛病防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5 杨吉飞;李有全;刘志杰;关贵全;汪月凤;马米玲;刘爱红;任巧云;陈泽;苟惠天;杜鹏飞;罗建勋;殷宏;;基于不同目的基因检测蜱体内伯氏疏螺旋体的感染[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寄生虫学分会第六次代表大会暨第十一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6 黄海楠;丁壮;曹务春;何静;吴晓明;蒋宝贵;高燕;褚宸一;詹琳;赵秋敏;王玉福;;吉林省珲春地区蜱中伯氏疏螺旋体与斑点热群立克次体复合感染调查研究[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传染病学分会第六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暨教学专业委员会第六届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6年

7 黄海楠;丁壮;曹务春;何静;吴晓明;蒋宝贵;高燕;赵秋敏;王玉福;;吉林省林区莱姆病螺旋体感染的调查研究[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传染病学分会第六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暨教学专业委员会第六届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6年

8 陈泽祥;吴礼洁;郑列丰;滕碧珠;;广西山羊莱姆病血清抗体的调查[A];第四届中国畜牧兽医青年科技工作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钱红;布鲁氏菌病、莱姆病胶体金诊断方法的建立与应用[D];石河子大学;2015年

2 赵红梅;内蒙古锡林郭勒地区牛羊伯氏疏螺旋体的分离鉴定及某些生物学特性的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1年

3 杨吉飞;伯氏疏螺旋体三种检测技术的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0年

4 付钰广;莱姆病两种检测方法的建立[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1年

5 赵民;新疆地区蚊类携带西尼罗病毒、甲病毒调查及莱姆病血清学初步调查[D];石河子大学;2008年

6 边长玲;中国“三江并流”自然遗产地兽类蜱媒疾病分子流行病学的调查研究[D];大理学院;2010年



本文编号:144867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dongwuyixue/144867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df0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