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处理对花生与甜玉米秸秆混合青贮发酵品质的影响
本文选题:花生秸秆 + 甜玉米秸秆 ; 参考:《福建农业学报》2017年01期
【摘要】:为探讨青贮方式、混合比例及添加剂对花生秸秆和甜玉米秸秆混合青贮发酵品质的影响,设计花生秸秆和甜玉米秸秆10∶0、7∶3、5∶5和3∶7等4种混合比例青贮,采用花生秸秆表面分离的乳酸菌和3%蔗糖混合作为添加剂,调制裹包青贮,以3∶7混合比例的地上式窖贮为对照进行比较。结果表明:10∶0、7∶3和5∶5混合比例经添加剂处理后,乳酸含量显著(P0.05)升高,pH值、丁酸含量和氨态氮含量显著(P0.05)降低;添加剂处理后,10∶0混合比例青贮料的干物质含量显著(P0.05)提高,丙酸含量显著(P0.05)降低,5∶5混合比例的乙酸含量显著(P0.05)降低;无添加剂处理时青贮料采用3∶7混合比例发酵品质较好,有添加剂处理时10∶0比例发酵品质较好;裹包青贮方式较优于窖贮。
[Abstract]:The effects of silage , mixing ratio and additive on the quality of mixed silage of peanut straw and sweet corn stalk were studied .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ontent of lactic acid wa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 P0.05 ) , the content of butyric acid and ammonia nitrogen were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 P0.05 ) .
【作者单位】: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福建农林大学动物科学学院;宏畅(福建)农牧科技有限公司;
【基金】:农业部公益专项(201303094-09) 福建省科技计划项目——省属公益类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专项(2014R1023-5、2015R1023-14)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青年英才计划(YC2016-9);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所青年创新基金(MYQJ2014-7)
【分类号】:S816.5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傅俊杰,冯风琴,包志毅,夏晓峰;甜玉米辐照保鲜研究[J];核农学报;2002年03期
2 邵振中;甜玉米的研究现状与发展[J];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3 王青峰,李小琴,张国运,宫庆友;甜玉米的加工利用和营销策略[J];作物杂志;2005年04期
4 李庆梅;王海明;刘秀霞;葛鹏飞;;甜玉米产业的制约因素与发展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06年09期
5 胡建广;王子明;;广东省甜玉米科研现状与发展趋势[J];玉米科学;2007年01期
6 徐秀兰;李健强;;甜玉米种子健康研究进展[J];玉米科学;2007年02期
7 邵金良;刘家富;黎其万;袁唯;汪禄祥;和丽忠;束继红;;甜玉米鲜苞采后贮藏保鲜技术研究[J];玉米科学;2007年05期
8 刘立岩;;甜玉米的研究进展[J];辽宁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3期
9 王德伟;;甜玉米高产优质栽培技术[J];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10 钟元和;曾海泉;江新晓;贺远东;;甜玉米新品种田蜜2号生产试验[J];广东农业科学;2008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安红卫;苏云林;;甜玉米的选育和利用[A];农业科技创新与生产现代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2 李高科;胡建广;郑锦荣;刘建华;韩福光;文天祥;;甜玉米单倍体主要农艺性状表现及形态鉴定指标筛选[A];2012年全国玉米遗传育种学术研讨会暨新品种展示观摩会论文及摘要集[C];2012年
3 张建国;刘秦华;范传广;;甜玉米加工副产物的营养及青贮特性研究[A];农区草业论坛论文集[C];2008年
4 耿大伟;耿蔷;田家波;宋杰;;气象因素与金龟子的发生危害及防治(气象因素与金龟子的发生对优质鲜食甜玉米的危害及防治)[A];S10 气象与现代农业发展[C];2012年
5 李余良;胡建广;刘建华;赵楠;张丽华;;高温诱导甜玉米雌穗基因差异表达谱分析[A];2012年全国玉米遗传育种学术研讨会暨新品种展示观摩会论文及摘要集[C];2012年
6 陆大雷;陆卫平;刘小兵;;甜玉米氮素吸收利用的基因型差异[A];中国作物学会栽培专业委员会换届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许金芳;宋国安;刘佳;;鲜食玉米研究现状与发展对策[A];建设现代农业的理论与实践——“发展科学技术,建设现代农业”征文选[C];2007年
8 陆大雷;陆卫平;刘小兵;;甜玉米氮素积累和分配的基因型差异[A];中国作物学会栽培专业委员会换届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赵福成;甜玉米籽粒品质的基因型差异及其对环境的响应[D];扬州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郑远荣;甜玉米的冰温贮藏保鲜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2 刘友刚;甜玉米利用现状及发展前景分析[D];延边大学;2007年
3 赵军华;浙江省甜玉米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4 龚淑敏;甜玉米种子活力相关microRNA的鉴定与分析[D];中国计量学院;2015年
5 刘馨芬;广东省甜玉米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D];仲恺农业工程学院;2016年
6 田艳秋;opaque-2基因对多隐纯合体甜玉米主要品质性状的影响及配合力研究[D];广西大学;2016年
7 杨静;低温下甜玉米种子萌发期和苗期的抗氧化酶活性及基因表达水平的的差异[D];暨南大学;2015年
8 刘鑫;甜玉米含糖量性状的遗传与杂种优势的关系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16年
9 宋骞;甜玉米—橙复合饮料加工工艺[D];陕西师范大学;2016年
10 俞平高;甜玉米新品种的选育现状及其推广模式的探讨[D];浙江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90050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dongwuyixue/19005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