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蹄疫、猪瘟、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3种疫苗同步两点免疫的田间应用试验
本文选题:口蹄疫 + 猪瘟 ; 参考:《中国畜牧兽医》2017年08期
【摘要】:为探索农村散养猪口蹄疫(foot-and-mouth disease,FMD)、猪瘟(classical swine fever,CSF)、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highly pathogenic 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HP-PRRS))疫苗的最佳免疫程序,在2个镇开展田间免疫试验,A镇采用"332法"免疫程序,即先用FMD和CSF疫苗同时在颈部分两侧注射,间隔14d后再用HP-PRRS疫苗注射;B镇采用"321法"免疫程序,即将CSF和HP-PRRS疫苗混合后作一针在颈部一侧注射,FMD疫苗作一针在颈部另一侧注射。应用ELISA方法检测FMDV、CSFV和HP-PRRSV抗体,应用RT-PCR方法检测FMDV、CSFV和HP-PRRSV病原;统计、分析生猪免疫密度、免疫副反应率、生猪死淘率、散养猪抗体阳性率、屠宰猪抗体阳性率、死淘猪病原阳性率、屠宰猪病原阳性率等指标。结果显示,应用"321法"的B镇与应用"332法"的A镇相比,其HP-PRRS免疫密度、散养猪CSFV和HP-PRRSV抗体阳性率、屠宰猪HPPRRSV抗体阳性率均显著增加(P0.05),散养猪死淘率、HP-PRRSV阳性率均显著下降(P0.05),而其他主要考核指标则差异不显著(P0.05)。以上结果表明,应用"321法"免疫程序的免疫效果优于"332法",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Abstract]:In order to explore the foot-and-mouth disease (FMD), classical swine fever, CSF, and high pathogenic 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highly pathogenic 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the best immunization program was carried out in 2 towns, and the "332 method" immunization course was adopted in the town. Order, first injection of FMD and CSF vaccine on both sides of the neck and then injected with HP-PRRS vaccine at intervals of 14d; B town adopted a "321 method" immunization program, followed by a combination of CSF and HP-PRRS vaccines for injection on the neck side, and FMD vaccine as a needle on the other side of the neck. FMDV, CSFV and HP-PRRSV antibodies should be used to detect FMDV, CSFV and HP-PRRSV antibodies. Methods to detect the pathogens of FMDV, CSFV and HP-PRRSV, and to analyze the immune density of the pig, the rate of side reaction, the rate of pig death, the positive rate of pig antibody, the positive rate of the slaughtered pig antibody, the positive rate of the dead pig and the positive rate of the slaughtered pig, an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HP-PRRS immunization of the "321 methods" of the B town was compared with the "332 method" of A town. The positive rate of CSFV and HP-PRRSV antibody of pig, the positive rate of HPPRRSV antibody in slaughtered pig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P0.05), the rate of pig death naughty and HP-PRRSV positive rate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P0.05), while the other main assessment indexes were not significant (P0.05).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immunization effect of the "321 method" immunization program was better than the "332 method", and it was worth in the future. Bed popularization and application.
【作者单位】: 百色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平果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百色农业学校;田东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广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基金】:广西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项目(桂科转14125004-22) 广西水产畜牧科技项目(桂渔牧科201528017)
【分类号】:S858.2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文东,王永贤;致病性奇异变形杆菌的分离与鉴定[J];云南畜牧兽医;2000年02期
2 匡存林,陈宏军,肖文华;鸡源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致病性及抗生素敏感性试验[J];动物科学与动物医学;2004年12期
3 黄仲康;高致病性动物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者样本运输包装规范[J];中国牧业通讯;2005年13期
4 ;高致病性动物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者样本运输包装规范[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05年07期
5 ;高致病性动物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者样本运输包装规范[J];中国动物检疫;2005年07期
6 ;高致病性动物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者样本运输包装规范[J];湖南畜牧兽医;2005年06期
7 ;高致病性动物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者样本运输包装规范[J];湖北畜牧兽医;2006年02期
8 杨宗照;母安雄;方维焕;;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的建立[J];中国预防兽医学报;2009年04期
9 王雪芳;刘以水;宋小勇;敖礼林;;高致病性猪兰耳病及其综合防制技术[J];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09年06期
10 梁海霞;薛青红;高金源;邓永;陈晓春;吴华伟;郎洪武;;高致病性猪生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NASBA-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J];中国兽医科学;2009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肖一红;马利宏;李晓静;邱洪凯;刘岳;于颖;刘宁宁;周恩民;;山东省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的分离与鉴定[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病理学分会第十六次学术研讨会、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动物病理生理专业委员会第十五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陈仕龙;黄梅清;林天龙;江斌;庄向生;陈少莺;;应用单抗鉴别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的研究[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传染病学分会第三届猪病防控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3 肖燕;安同庆;田志军;韦天超;姜一峰;周艳君;彭金美;仇华吉;童光志;;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感染后猪肺泡巨噬细胞的差异转录基因文库的构建[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畜牧兽医生物技术学分会暨中国免疫学会兽医免疫分会第七次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周盛华;崔尚金;张超范;谢红玲;陈长木;苗岚飞;;抗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的制备与鉴定[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传染病学分会第三届猪病防控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5 程旭;沈欣悦;刘加圣;刘梅;徐玲霞;韦玉勇;周生;戴亚斌;;鸭源坦布苏病毒对不同禽种的致病性初步观察[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禽病学分会第十六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6 张志凌;闫若潜;赵明军;刘光辉;赵雪丽;盛敏;吴志明;;猪α干扰素的原核表达及抗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活性测定[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传染病学分会第三届猪病防控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7 郑杰;宁宜宝;刘业兵;邱立新;;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诊断与防制[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传染病学分会第三届猪病防控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8 赵明军;吴志明;闫若潜;王东方;赵雪丽;刘梅芬;;鉴别高、低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二重荧光定量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传染病学分会第八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五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9 何世成;吴发兴;谈志祥;黄建龙;张燕霞;刘道新;邱立新;鲁杏华;范仲鑫;唐小明;汪洪冰;郭成玲;;类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特殊变异株的分离鉴定与序列分析[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传染病学分会第七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三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10 肖燕;安同庆;田志军;韦天超;姜一峰;周艳君;彭金美;童光志;;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感染后猪肺泡巨噬细胞的差异转录基因文库的构建[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传染病学分会第三届猪病防控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5条
1 陈艳玲;科区全力部署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控工作[N];通辽日报;2005年
2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活疫苗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N];江苏农业科技报;2009年
3 山西恒丰强动物药业有限公司广州公司 高怀涛;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防控[N];中国畜牧兽医报;2007年
4 记者 张会斌;全省生猪生产持续稳定发展[N];辽宁日报;2007年
5 陈坚邋廖太林;当危机突然降临……[N];中国国门时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张龙;PRRSV 感染影响 Th17 细胞应答与 IL-17A 对 PRRSV 复制的抑制效应分析[D];中国农业大学;2016年
2 徐凤琴;高致病性PRRSV双抗夹心ELISA抗原检测试剂盒的研制及基因工程疫苗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3年
3 姜一峰;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病毒强弱毒毒力差异的分子基础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2年
4 韩铁锁;SSM-CVB3感染猕猴模型的建立及其致病性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5 何青;PRRSV不同致病性毒株非结构蛋白诱导靶细胞细胞因子差异表达的分子基础[D];中国农业大学;2015年
6 王刚;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HuN4株感染所致的免疫损伤及免疫调控机理[D];山东农业大学;2011年
7 刘永宏;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理学研究及其病毒的序列分析[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0年
8 胡守萍;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致弱效果的免疫病理学和分子病理学评价[D];东北农业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元雪浈;qseC基因缺失对鸡致病性大肠杆菌致病性的影响[D];河南农业大学;2014年
2 陈娟;禽致病性大肠杆菌E058株compT、pompT基因突变株的构建及其致病性评价[D];扬州大学;2016年
3 王嵩林;高致病性PRRSV NJ株的分离鉴定与新型灭活疫苗的研制[D];南京农业大学;2012年
4 张忠胜;ALV-A对鸡、鹌鹑的致病性比较及其亚单位疫苗的免疫保护效果[D];山东农业大学;2016年
5 梅建国;应用生物反应器生产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抗原的技术工艺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6 郭杨;荧光定量RT-PCR检测高致病性PRRSV方法的建立[D];四川农业大学;2009年
7 魏津;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活疫苗(JXA1-R株)国家参考品的研制及定值方法的建立[D];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2013年
8 宫大庆;高致病性PRRSV HuN4株感染仔猪过程中淋巴结蛋白质组学研究[D];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2011年
9 李秀云;鸡新城疫吉林强毒株的分离及其致病性的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02年
10 张海江;高致病性PRRSV WUH3株分离鉴定及体外传代的遗传变异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99862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dongwuyixue/19986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