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饱血状态微小牛蜱中肠和唾液菌群结构的分析
[Abstract]: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find out the differences of microflora structure between midgut and saliva with the prolongation of blood sucking time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roliferation and migration of dominant genera in midgut and saliva. The saliva and midgut contents were collected under aseptic condition, the 16SrDNA V3-V4 region of Illumina MiSeq was amplified by total bacterial DNA PCR, and the sequences were spliced and filtered by OTUs clustering, species annotation and diversity analysi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134,317 sequences were obtained. After clustering, 1 304 OTUs were obtained, saliva (SP), (SF), (MP), (MF), midgut contents of female adult ticks were obtained, respectively, of which 152 OTUs were found in 4 samples. The sample is at the door level, The content of Proteus in the midgut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saliva, whereas the contrary was observed in the middle intestine. At the generic level, four samples were found in the genus Coxella, Acinetobacter, Methylbacillus, and short-wave monomonas. Among them, Coxella and Acinetobacter were all higher in the four samples, and the content of Coxella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full blood in the condition of half full blood, and the genus Acinetobacter was the dominant genus in the genus Rickettsiella, and the genus Acinetobacter was the dominant genus in the genus Rickettsiella. Acinetobacter is higher in saliva than in midgut.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were complex microbial flora structures in midgut and saliva of Bovine ticks, and the distribution of bacteria in different tissues varied with the prolongation of blood sucking time.
【作者单位】: 湖南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湖南畜禽安全生产协同创新中心;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372431)
【分类号】:S852.74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和小明;唐欢;程天印;;褐黄血蜱唾液菌群结构分析[J];中国预防兽医学报;2016年07期
2 唐昊;赵瑜;廖芷卉;程天印;;微小牛蜱中肠内容物菌群结构分析[J];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2015年06期
3 廖芷卉;陈宏智;唐昊;程天印;;羊源长角血蜱吸血后中肠优势菌群分析[J];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2015年04期
4 廖芷卉;唐昊;程天印;;蜱类唾液的采集方法[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15年07期
5 杨亚;刘进辉;程天印;;褐黄血蜱中肠内容物菌群结构分析[J];中国预防兽医学报;2015年04期
6 李春红;周勇志;赵素华;刘毅;张厚双;曹杰;周金林;;长角血蜱肠道细菌的分离与鉴定[J];中国预防兽医学报;2011年08期
7 唐士元,王太华,李国艾;精河株斑点热立克次体在非洲钝缘蜱体内的分布[J];昆虫学报;1983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段德勇;程天印;;不同饱血状态微小牛蜱中肠和唾液菌群结构的分析[J];畜牧兽医学报;2017年03期
2 潘晓倩;姚广琴;张忠;张瑞玲;;血餐对蜱类共生细菌多样性的影响[J];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2017年01期
3 姚广琴;潘晓倩;张忠;张瑞玲;;环境因素对蜱类共生微生物的影响[J];医学动物防制;2017年01期
4 唐莲;江叔芳;唐欢;;狼源和羊源长角血蜱体内菌群分析[J];湖南畜牧兽医;2016年04期
5 韩娜;张琳;张雯;强裕俊;侯学霞;陈晨;郝琴;张媛媛;;长角血蜱细菌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研究[J];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2016年05期
6 和小明;唐欢;程天印;;褐黄血蜱唾液菌群结构分析[J];中国预防兽医学报;2016年07期
7 张勤;刘亚风;王晓梦;张芳;王凯;高洁;;DNA条形码技术在口岸媒介生物种类鉴定中的应用[J];寄生虫与医学昆虫学报;2015年04期
8 唐昊;赵瑜;廖芷卉;程天印;;微小牛蜱中肠内容物菌群结构分析[J];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2015年06期
9 廖芷卉;陈宏智;唐昊;程天印;;羊源长角血蜱吸血后中肠优势菌群分析[J];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2015年04期
10 杨亚;刘进辉;程天印;;褐黄血蜱中肠内容物菌群结构分析[J];中国预防兽医学报;2015年04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于志军;刘敬泽;;蜱传疾病及其媒介蜱类研究进展[J];应用昆虫学报;2015年05期
2 廖芷卉;唐昊;程天印;;蜱类唾液的采集方法[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15年07期
3 严芬;徐兴莉;杨亚;刘瑞昆;程天印;;镰形扇头蜱唾液腺、中肠和卵的菌群结构[J];中国兽医学报;2015年07期
4 严芬;程天印;;褐黄血蜱的形态学与分子生物学鉴定[J];中国兽医学报;2015年06期
5 郭雨微;孟庆峰;王伟利;钱爱东;;蜱传立克次体病检测方法研究进展[J];中国农学通报;2012年26期
6 鲍新宇;杨剑;高新艳;周勤飞;王永才;;DGGE技术的原理及其在动物胃肠道微生态系统研究中的应用[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1年11期
7 李春红;周勇志;赵素华;刘毅;张厚双;曹杰;周金林;;长角血蜱肠道细菌的分离与鉴定[J];中国预防兽医学报;2011年08期
8 吴清平;董晓晖;张菊梅;叶应旺;徐晓可;杨小鹃;吴葵;;阪崎肠杆菌分类与致病机制[J];微生物学报;2010年07期
9 黄云;詹先进;蓝家样;陈全求;;昆虫肠道微生物的研究进展[J];湖北农业科学;2009年11期
10 郝雪峰;殷宏;罗建勋;;蜱的化学和免疫学防治研究进展[J];动物医学进展;2008年1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羽凡;唐士元;;检测蚊虫中肠感染病毒的简易方法[J];医学动物防制;1991年02期
2 吕顺霖;关于桑蚕幼虫中肠各部位各时期机能差异的组织化学研究[J];蚕业科学;1983年04期
3 吕顺霖,崔为正,徐俊良;桑蚕幼虫中肠对亮氨酸和尿嘧啶的吸收[J];浙江农业大学学报;1990年02期
4 陈毅彪;李婷;郑春琴;郝向伟;韦转琴;向仲怀;鲁成;崔红娟;;家蚕中肠上皮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初步研究[J];蚕业科学;2013年04期
5 夏晓峰;郑丹丹;林海兰;尤民生;;小菜蛾幼虫中肠细菌的分离鉴定[J];应用昆虫学报;2013年03期
6 麦康森,李爱杰,尹左芬;中国对虾中肠对氨基酸运输的动力学研究[J];海洋与湖沼;1987年05期
7 林浩,邹柏祥,陈国瑚,庄大桓,项美华,许廷森;家蚕γ-谷氨酰转肽酶和谷胱甘肽的研究[J];蚕业科学;1987年01期
8 臧荣春,吕顺霖,徐俊良,赵玉芳,凌备备;氟化物对家蚕幼虫中肠(钙,镁)-三磷酸腺苷酶活性的影响[J];蚕业科学;1993年03期
9 胡小龙;吴小锋;;昆虫中肠围食膜构造和功能的研究进展[J];蚕业科学;2012年06期
10 张珏锋;何月平;陈建明;;不同抗药性水平二化螟幼虫中肠细菌群落多样性分析[J];昆虫学报;2013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凤舞;陈佩惠;卞英华;;白纹伊蚊中肠蛋白及蛋白酶分析研究[A];北京昆虫学会成立四十周年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C];1990年
2 邹凤鸣;娄德帅;朱雅红;桂仲争;;昆虫激素诱导家蚕中肠谷胱甘肽硫转移酶基因表达的定量分析[A];中国蚕学会第六届青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C];2009年
3 贾东升;陈红燕;毛倩卓;刘启飞;魏太云;;病毒被限制在昆虫中肠是灰飞虱不属于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有效介体的原因[A];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4 吴瑜;詹希美;郑小英;;Methoprene作用的分子机制研究[A];全国寄生虫学与热带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胡永红;刘敬泽;;长角血蜱成蜱中肠结构的比较研究[A];当代昆虫学研究——中国昆虫学会成立60周年纪念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6 徐兴莉;严芬;程天印;;微小牛蜱中肠菌群结构的分析[A];湖南省生理科学会2013年度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3年
7 裘智勇;李木旺;沈兴家;郭锡杰;;BmDNV-ZJ感染初期家蚕血液、中肠内生性免疫蛋白质组学初步研究[A];中国蚕学会第六届青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C];2009年
8 刘晨曦;吴孔明;张永军;梁革梅;;棉铃虫中肠受体钙黏蛋白促进Cry1Ac毒素寡聚化[A];植物保护科技创新与发展——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孙少幰;;葡萄羽衣Lycorma delicatula White消化系统的组织学与组织化学研究[A];中国昆虫学会1962年学术讨论会会刊[C];1962年
10 刘晨曦;吴孔明;梁革梅;张永军;郭予元;;N-乙酰半乳糖胺对cry1Ac结合棉铃虫中肠氨肽酶的调控作用研究[A];科技创新与绿色植保——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06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姚慧鹏;家蚕中肠和培养细胞的蛋白质组学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2 夏晓峰;小菜蛾中肠微生物多样性及其功能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4年
3 南小宁;粉纹夜蛾中肠氨肽酶N(APN)亚型的基因克隆、组织定位及表达量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彭正文;家蚕质型多角体病毒(BmCPV)与宿主互作机制初探及抗性素材创新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2 齐猛;N-甲基靛红酸酐标记杠柳新苷P分离粘虫中肠结合蛋白的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3 叶晓冬;两种入侵型烟粉虱隐种中肠转录组分析[D];浙江大学;2014年
4 汪英英;昆虫消化毒剂杠柳新苷P和苦皮藤素V对粘虫中肠跨膜电位的比较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5 朱一鸣;二化螟中肠Cry1Ac毒素功能受体的鉴定[D];南京农业大学;2013年
6 杨婷;蜕皮激素通过上调自噬相关基因12的表达来促进中肠程序性细胞死亡[D];山东大学;2016年
7 谭鹏;家蚕GATA转录因子BmGATA6的抗体制备及其在中肠中的功能分析[D];西南大学;2016年
8 张亚军;家蚕BmHh抗体制备及其在中肠中的功能初探[D];西南大学;2016年
9 宋菁菁;IPPBI0TSUC1012 Bt菌株杀虫蛋白对灰飞虱的致死作用机理[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6年
10 顾芝亚;辛硫磷诱导后家蚕中肠差异表达基因研究[D];苏州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15523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dongwuyixue/21552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