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畜牧兽医论文 >

发酵豆粕和嗜酸乳杆菌培养物对断奶仔猪肠道形态结构、消化酶活性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8-10-21 09:21
【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发酵豆粕和嗜酸乳杆菌培养物对断奶仔猪肠道形态结构、消化酶活性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研究结果将为指导发酵豆粕和嗜酸乳杆菌培养物在仔猪饲料中应用提供理论依据。试验一发酵豆粕和嗜酸乳杆菌培养物对断奶仔猪肠道形态结构的影响选用遗传背景、胎次和体重相近的21日龄断奶仔猪48头,随机分为4个处理,每个处理3个重复,每个重复4头仔猪。对照组仔猪饲喂玉米-豆粕型基础饲粮。试验I组仔猪饲喂奶粉饲粮(由某公司提供),试验II组仔猪饲喂用发酵豆粕代替10.0%普通豆粕的试验饲粮,试验III组饲粮是在试验II组基础上用嗜酸乳杆菌培养物代替3.0%原有原料。试验期21天。于试验第7、14、21天,从每个重复随机选1头仔猪进行屠宰。采集仔猪十二指肠、空肠、回肠中段,用于测定各段小肠绒毛形态,并用透射电镜观察空肠绒毛超微结构。结果显示:1)饲粮中用发酵豆粕代替10%普通豆粕显著提高了断奶仔猪各段小肠绒毛高度,降低隐窝深度,提高了绒毛高度/隐窝深度(V/C)(P0.05)。2)饲粮在添加10%发酵豆粕的基础上添加3%嗜酸乳杆菌培养物显著提高了空肠、回肠的绒毛高度,降低了空肠隐窝深度,提高了空肠、回肠的绒毛高度/隐窝深度(P0.05)。3)透射电镜下发现,对照组空肠微绒毛稀疏、短小、排列不整齐;试验组仔猪空肠微绒毛较长、整齐、密集,尤其是添加嗜酸乳杆菌培养物组效果最好。综合各项指标:发酵豆粕可促进断奶仔猪绒毛发育,改善仔猪空肠微绒毛结构,并且用嗜酸乳杆菌培养物替代原有原料3%后各指标效果更好,替代后其效果与奶粉饲粮的效果相当。试验二发酵豆粕和嗜酸乳杆菌培养物对断奶仔猪消化酶活性的影响选用遗传背景、胎次和体重相近的21日龄断奶仔猪48头,随机分为4个处理(对照组、试验I、试验II、试验III),每个处理3个重复,每个重复4头仔猪。对照组仔猪饲喂玉米-豆粕型基础饲粮。试验I组仔猪饲喂奶粉饲粮(由某公司提供),试验II组仔猪饲喂用发酵豆粕代替10.0%普通豆粕的试验饲粮,试验III组饲粮是在试验Ⅱ组基础上用嗜酸乳杆菌培养物代替3.0%原有原料。试验期21天。于试验第7、14、21天从每个重复随机选1头仔猪进行屠宰。采集仔猪空肠黏膜样品分别测定二糖酶(蔗糖酶、乳糖酶、麦芽糖酶)、Na+/K+-ATP酶、Ca+/Mg+-ATP酶活性。结果表明:1)饲粮中用发酵豆粕代替10%普通豆粕显著提高了断奶仔猪空肠二糖酶活性(P0.05)。2)饲粮在添加10%发酵豆粕的基础上添加3%嗜酸乳杆菌培养物与只添加发酵豆粕相比对仔猪空肠二糖酶活性无显著差异(P0.05),但其二糖酶活性有所提高,同时显示空肠Na+/K+-ATP、Ca+/Mg+-ATP酶活性无显著差异(P0.05)。综合各项指标:发酵豆粕可减弱断奶应激引起的乳糖酶急剧下降,提高蔗糖酶、麦芽糖酶活性。并且嗜酸乳杆菌培养物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仔猪空肠二糖酶活性。试验三发酵豆粕和嗜酸乳杆菌培养物对断奶仔猪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选用遗传背景、胎次和体重相近的21日龄断奶仔猪48头,随机分为4个处理,每个处理3个重复,每个重复4头仔猪。对照组仔猪饲喂玉米-豆粕型基础饲粮。试验I组仔猪饲喂奶粉饲粮(由某公司提供),试验II组仔猪饲喂用发酵豆粕代替10.0%普通豆粕的试验饲粮,试验III组饲粮是在试验II组基础上用嗜酸乳杆菌培养物代替3.0%原有原料。试验期21天。于试验第7、14、21天从每个重复随机选2头采血分离血清。测定代表蛋白质代谢的血液常规指标(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尿素氮、胆固醇、碱性磷酸酶等)含量以及血清免疫球蛋白G、免疫球蛋白A、免疫球蛋白M含量。结果表明:1)饲粮中添加发酵豆粕可显著提高血清中碱性磷酸酶水平(P0.05),对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尿素氮,胆固醇均无显著影响(P0.05);2)35日龄时饲粮中添加发酵豆粕的基础上添加嗜酸乳杆菌培养物可以显著提高仔猪血清白蛋白水平(P0.05);3)饲粮中添加发酵豆粕可以显著提高血清中Ig A,Ig G水平(P0.05),但对仔猪血清Ig M水平无显著影响(P0.05);4)饲粮中在添加发酵豆粕的基础上添加嗜酸乳杆菌培养物与对照组相比显著提高了Ig A(42日龄),Ig G(35日龄)水平,但与只添加发酵豆粕相比血清中Ig A,Ig M水平无显著影响(P0.05)。结果提示:发酵豆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仔猪的体液免疫功能。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江西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S828.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程林春;;发酵豆粕——普乐肽的开发及应用[J];中国畜牧兽医;2007年02期

2 刘欣;冯杰;刘媛媛;卢亚萍;;Aspergillus oryzae发酵豆粕对肉仔鸡生长性能及免疫功能的影响[J];中国畜牧杂志;2007年09期

3 范彦令;张士辉;;酶解豆粕和发酵豆粕的研究进展[J];今日畜牧兽医;2007年07期

4 李树宏;邝哲师;杨金波;叶明强;徐志宏;;发酵豆粕概述[J];饲料博览(技术版);2007年12期

5 叶明强;李树宏;邝哲师;杨金波;赵祥杰;;高产多肽发酵豆粕的制备工艺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08年24期

6 徐倩;葛向阳;;外加酶提高发酵豆粕蛋白质水解度的研究[J];饲料工业;2009年06期

7 董艳奎;章亭洲;;发酵豆粕的特点及其应用[J];北方牧业;2009年08期

8 石明杰;李凤兰;冯艳忠;;益生菌发酵豆粕优点及应用[J];中国畜禽种业;2009年05期

9 李建;;发酵豆粕研究进展[J];粮食与饲料工业;2009年06期

10 杨耐德;;微生物发酵豆粕在动物生产中的研究与应用[J];黑龙江畜牧兽医;2009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皮祖坤;梁运祥;;关于发酵豆粕若干问题的探讨[A];2010年饲料蛋白源应用新技术研讨会暨蛋白源大会论文集[C];2010年

2 梁运祥;;发酵豆粕品质检测方法适应性[A];2012第二届饲料蛋白源应用新技术研讨会暨蛋白源大会论文集[C];2012年

3 ;关于发酵豆粕若干问题的探讨[A];2012第二届饲料蛋白源应用新技术研讨会暨蛋白源大会论文集[C];2012年

4 皮祖坤;;关于发酵豆粕小肽含量问题的探讨[A];2010年饲料蛋白源应用新技术研讨会暨蛋白源大会论文集[C];2010年

5 姚琨;李富伟;李兆勇;;微生态在发酵豆粕中的应用[A];2011·饲料微生态制剂应用技术研讨会暨微生态制剂大会论文集[C];2011年

6 卢婷婷;吴凤笋;;浅谈发酵豆粕作为饲料的价值[A];第四届第九次全国学术研讨会暨饲料和动物源食品安全战略论坛论文集(上册)[C];2008年

7 王建华;;发酵豆粕致敏原分子检测与标准研究[A];2012第二届饲料蛋白源应用新技术研讨会暨蛋白源大会论文集[C];2012年

8 ;关于发酵豆粕小肽含量问题的探讨[A];2012第二届饲料蛋白源应用新技术研讨会暨蛋白源大会论文集[C];2012年

9 杨峰;章亭洲;赵艳;;发酵豆粕的生产及在养猪生产中的应用[A];2012第二届饲料蛋白源应用新技术研讨会暨蛋白源大会论文集[C];2012年

10 王长康;王全溪;祁瑞雪;陈庆达;;发酵豆粕对1~4周龄肉鸡生长性能影响及其作用机理[A];2012年福建省畜牧兽医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 田兴山 张玲华;发酵豆粕在畜牧水产养殖中的应用前景[N];中国畜牧报;2004年

2 ;发酵豆粕工艺及质量控制[N];中国畜牧兽医报;2008年

3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 田兴山 张玲华;发酵豆粕在畜牧水产养殖中的应用前景[N];中国畜牧报;2004年

4 陈伯华;大豆及其饼(粕)喂畜要扬长避短[N];瓜果蔬菜报.农业信息周刊;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刘海燕;乳酸菌发酵豆粕及其功效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12年

2 王园;豆粕固态发酵条件及其对断奶仔猪饲用效果的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14年

3 陈京华;微生物发酵、外源酶制剂和促摄食物质对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利用豆粕蛋白的影响[D];中国海洋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严鹤松;黑曲霉发酵豆粕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9年

2 刘媛媛;微生物发酵豆粕营养特性研究及其对肉仔鸡生长、免疫及消化功能的影响[D];浙江大学;2006年

3 李斌;发酵豆粕工艺的研究与开发[D];山东大学;2010年

4 刘剑飞;高活性发酵豆粕生产菌株筛选及其最佳发酵条件的研究[D];南昌大学;2011年

5 刘敏;发酵豆粕规模化生产工艺研究与初步应用[D];湖南农业大学;2012年

6 吴先华;发酵豆粕在断奶仔猪及生长育肥猪日粮中的应用研究[D];广西大学;2014年

7 吕学贤;发酵豆粕对仔猪生产性能和免疫性能影响的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4年

8 唐翔宇;益生菌发酵豆粕营养分析及应用[D];天津科技大学;2008年

9 程秋根;去皮豆粕和发酵豆粕对鲫鱼生长和非特异性免疫力的影响[D];苏州大学;2008年

10 朱平军;多菌种固态生料仿生发酵豆粕的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28467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dongwuyixue/228467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9dc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