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水产畜禽饲料加工中有害微生物的污染与变化规律研究
发布时间:2019-07-19 07:37
【摘要】:本文主要研究了水产、畜禽饲料厂内主要饲料原料中典型有害微生物数量,生产线关键环节在制饲料产品的有害微生物的变化规律,饲料成品从饲料厂到养殖厂不同存放环境下典型有害微生物含量及变化规律,为采取有效措施防控防控饲料霉变提供科学依据。本文研究主要得到如下结果:1)对饲料厂大宗饲料原料的细菌总数、霉菌总数、大肠菌群、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黄曲霉菌、黄色镰刀菌、赭曲霉等有害菌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国产鱼粉受细菌的污染最严重,数量1.5×106 cfu/g,干重细麸皮受霉菌污染最严重,数量为4.0×104cfu/g;植物性原料中啤酒糟、粗麸皮、细麸皮、发酵豆粕是有害微生物数量监控的重点、动物性原料中鱼粉、血粉、鱼溶浆粉是有害微生物含量监控的重点。2)对多条生产线上的主要加工工序前后的饲料有害微生物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物料在粉碎混合工段,因加工导致料温升高和产生水蒸汽而极易滋生微生物,粒料原料粉碎后细菌和霉菌污染水平均比粉碎前高出20%左右,而大肠菌群数并无明显增加;在五条生产线的调质制粒工段,经制粒后仔猪饲料、肉鸡饲料、肉鸭饲料、膨化鱼料以及虾料的霉菌和大肠菌群数量均降低80%以上,细菌含量降低60%,调质制粒对霉菌和大肠菌群杀菌效果显著;冷却后到打包口细菌总数比霉菌和大肠菌群高,增加30%,,存在再次污染的风险;3)对饲料生产过程中易造成物料残留和微生物污染繁殖的部位,包括投料口斗提底部、脉冲除尘器内、超微粉碎系统的脉冲除尘器底部、超微粉后斗提底部、二配后溜管口、待制粒仓前溜管,筒仓进料口斗提底部、刮板输送机尾部、混合机后斗提机底部等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残留物料中细菌和霉菌数量均接近或超过10 5cfu/g的数量级,远远超出了饲料卫生标准,溜管口微生物污染较严重,数量级超过10 6cfu/g。4)对畜禽和水产饲料打包口、仓库、养殖厂的代表性样品进行大范围调查,结果显示,同一批料的饲料产品有害微生物数量与生产工艺中微生物数量高度相关,其中霉菌和大肠菌群的相关系数均在0.95以上,与储存时间和储存环境密切相关,因此包装本身、正确储存、缩短产品储存时间有利于保证产品在保质期内质量符合要求。5)对带菌饲料样品进行了不同剂量的辐照杀菌试验,结果表明:经5.0 kGy辐照后三个样品的细菌数量分别降至1.7×104 cfu/g、5×103 cfu/g、0 cfu/g,灭菌效率分别达到了99.6%、96.45%、100%;霉菌和大肠菌群的灭菌效果均达到100%;当辐照剂量为10.0 kGy时,细菌灭菌效果均达到100%。辐照灭菌是降低饲料最终产品的中有害微生物污染的一种有效方法。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S963;S816.9
本文编号:2516165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S963;S816.9
【共引文献】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谢石力;饲料生产中有害微生物交叉污染与防控技术研究[D];河南工业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51616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dongwuyixue/25161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