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畜牧兽医论文 >

伪狂犬病毒变异株的分离鉴定

发布时间:2020-03-18 11:42
【摘要】:伪狂犬病(Pseudorabies,PR)是由伪狂犬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引起的一种高度致死性急性传染病,多种家畜和野生动物均易感,主要特征为发热、奇痒(猪除外)及繁殖障碍。被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列为B类动物疫病,我国也将其列为II类动物疫病。自从2011年以来,我国多个已经免疫了PRV gE基因缺失疫苗猪场的猪群出现了类似PR的症状,给养殖户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2016年11月,吉林省长春市双阳区某小型猪场,母猪出现流产和产死胎的现象,母猪无死亡病例。仔猪出现腹泻、呕吐、体温升高、精神不振、食欲减退以及轻微的神经症状,新生仔猪发病率极高,死亡率达100%,该场从未接种过PRV疫苗。根据流行特点和临床症状,初步判定为猪伪狂犬病、猪圆环病毒病和猪细小病毒病。为了验证猜想,本研究通过流行病学调查、病理组织学观察、PCR及RT-PCR技术、细菌学检查、电镜观察、动物回归实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等方法从病理学和病原学两个角度对该病进行了分析和研究。1、病理学诊断对送检病猪进行常规病理剖检,剖检发现,送检病猪的各组织脏器均有不同程度的病理变化:心脏衰竭,左侧心脏较右侧更为明显;肺脏充血水肿;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小肠出现树枝状出血;肝脏和脾脏上均出现大量针尖状灰白色坏死点和坏死灶,此病理变化为猪伪狂犬病的特征性病变。随后制作石蜡切片,镜检发现,肝脏、脾脏均发生局灶性坏死。肝脏坏死灶内有炎性细胞的聚集,坏死灶周围肝窦内有红细胞的淤积;脾脏坏死灶形态不规则,中心区域结构不清楚,鞘动脉周围淋巴细胞坏死。这与猪伪狂犬病的特征性病理变化相吻合。2、病原学诊断研磨病料提取DNA,设计针对PRV的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扩增,扩增出了与目的大小一致的片段。随后设计针对猪细小病毒病和猪圆环病毒病的特异性引物进行鉴别诊断,PCR及RT-PCR的特异性扩增结果均为阴性,排除了猪细小病毒病和猪圆环病毒病的可能性。通过触片染色方法进行细菌学检查,排除了细菌感染的可能性。将感作好的加有双抗的病料上清液接种BHK-21细胞进行病毒的分离,接种后72h并没有出现细胞病变(cytopathic effect,CPE),随后我们进行了盲传,当盲传至第8代时,细胞出现了变圆、折光率增强以及合胞体等典型的CPE现象。此时收集细胞病变液,进行电镜观察。利用Muench法测TCID_(50),得出该分离毒株的感染滴度为10~(-5.4)/0.1 mL。将细胞病变液反复冻融3次,离心取上清接种家兔,3d出现亢奋、奇痒以及轻度的神经症状,皮肤抓咬破溃,6d内全部死亡。对兔组织进行PCR鉴定,扩增了与出目的大小一致的条带。剖检可见脑膜充血,有大量的脑脊髓液;心脏充血,心包内有大量积液;肺脏充血水肿。其他脏器并无明显的病理变化。镜检,肺脏有炎性细胞浸润,肺泡壁毛细血管充血;心肌变性,间质增宽,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脾脏淋巴滤泡体积缩小,红髓间质增宽,局部红髓间质内可见较多的成纤维细胞。通过对PRV感染细胞和攻毒兔进行IFA鉴定发现,接种病毒的BHK-21细胞胞浆及胞核内和攻毒兔脑组织内均有红色荧光的出现,这进一步证实了所分离毒株为猪伪狂犬病毒。分离出PRV后对分离株gE基因进行克隆测序,并进行变异性分析、同源性分析以及进化树分析。通过变异性分析,确定该分离株为变异毒株;通过同源性分析,发现分离株与河南的变异株HeN1株gE基因核苷酸及编码的氨基酸同源性最高,分别达99.9%和99.8%;通过进化树分析得出,gE基因主要分为两个大分支,本分离株与河南的变异株HeN1株亲缘关系最近。本研究丰富了PRV变异株的遗传进化规律,为研究和防控猪伪狂犬病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图文】:

局灶性坏死,脾脏,针尖,灰白色


.2.3 病理组织学观察镜检,肝脏局灶性坏死,坏死灶内有炎性细胞聚集,坏死灶周围肝窦内有胞淤积(图 2.2)。脾脏局灶性坏死,坏死灶形态不规则,,中心区域结构不清动脉周围淋巴细胞坏死(图 2.3)。图 2.1 送检猪主要眼观病理特征(A)肝脏针尖状灰白色坏死灶 (B)脾脏针尖状灰白色坏死灶 (C)肺脏水肿 (D)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小肠树枝状充血Fig 2.1 The main pat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in pigs(A) Liver needle-like gray necrosis (B) Spleen needle-like gray necrosis (C) Pulmonary edema(D) Mesenteric lymph nodes, small intestine dendritic hyperemia

局灶性坏死,肝脏


2.2.4 病原学检查2.2.4.1 细菌学检查结果经革兰氏染色后发现,肝脏、脾脏、肺脏、肾脏的触片以及培养物中均未检测出细菌。2.2.4.2 PCR 检测结果利用上述设计的针对 PRV 的特异性引物进行 PCR 扩增,扩增产物经 1%琼脂糖凝胶电泳后置于凝胶成像仪中观察结果,可见扩增出与 PRV 预期大小一致的特异性条带,长度为 494bp,如图 2.4。图 2.2 肝脏局灶性坏死(H&E, 400×) 图 2.3 脾脏局灶性坏死(H&E, 100×)Fig. 2.2 Focal necrosis of the liver(H&E, 400×) Fig 2.3 Focal necrosis of the spleen(H&E, 100×)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S852.6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范克伟;戴爱玲;吴德峰;林炜明;卢马英;杨小燕;;猪伪狂犬病毒Jiangxi-FZ株的分离鉴定及其重要毒力基因分子特征[J];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2015年12期

2 叶超;赵款;郭金潮;姜成刚;常晓博;王淑杰;王同云;彭金美;蔡雪辉;田志军;安同庆;;猪伪狂犬病病毒HeN1株全基因组测序及感染和毒力相关基因的变异特征分析[J];中国预防兽医学报;2015年08期

3 赵雪丽;闫若潜;吴志明;曹伟伟;王淑娟;谢彩华;马震原;周兵强;王东方;;鉴别猪伪狂犬病病毒gE基因缺失疫苗和野毒感染的二重PCR诊断方法的建立和应用[J];中国畜牧兽医;2015年04期

4 童武;郑浩;单同领;刘飞;梁超;李国新;姜一峰;于海;高飞;周艳君;童光志;;伪狂犬病毒变异株(JS-2012)对仔猪的致病性研究[J];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2014年05期

5 赵鸿远;彭金美;安同庆;李琳;冷超粮;陈家锃;王倩;常丹;张秋月;蔡雪辉;童光志;田志军;;猪伪狂犬病病毒变异株的分离鉴定及其gE基因的分子特征[J];中国预防兽医学报;2014年07期

6 吕素芳;郭广君;魏凤;王文秀;董炳梅;毕研丽;苗立中;沈志强;;猪伪狂犬病病毒gE~-/gI~-/TK~-多基因缺失活疫苗对猪的安全性与免疫效力研究[J];动物医学进展;2014年04期

7 顾凡;黄山;刘鹏娟;黄剑波;卓秀萍;朱玲;;猪伪狂犬病病毒的检测方法研究进展[J];猪业科学;2014年02期

8 邵定勇;黄红亮;唐兆新;任常宝;谢小雨;陈瑞爱;;猪伪狂犬病病毒TK/gE双基因缺失株PRV/TK~-/gE~-的构建及其生物学特性[J];中国兽医科学;2013年11期

9 史须斌;;猪伪狂犬病毒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J];科技致富向导;2012年08期

10 郭广君;吕素芳;肖跃强;毕研丽;魏凤;沈志强;丁壮;;猪伪狂犬病病毒检测方法研究进展[J];动物医学进展;2011年1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顾真庆;我国猪伪狂犬病病毒变异株全基因组序列分析及其gE/gI基因缺失灭活疫苗免疫特性[D];南京农业大学;2014年

2 郭广君;猪伪狂犬病病毒野毒与基因缺失疫苗株鉴别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D];吉林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李爽;猪伪狂犬病病毒变异株gE/gl/TK三基因缺失株的构建及免疫效力初步研究[D];扬州大学;2017年

2 杨雯慧;河南省PRV血清学调查及鉴别野毒/疫苗毒株二重FQ-PCR方法的建立[D];河南科技大学;2015年

3 马兴杰;鉴别猪伪狂犬病毒gE/gB/gG的纳米PCR及荧光定量PCR方法的建立及评价[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4年

4 梁苑燕;猪伪狂犬病病毒gE/TK基因缺失株的构建及免疫效力的研究[D];扬州大学;2012年

5 罗飞;猪伪狂犬病毒结构蛋白gB和gD主要抗原区的原核表达以及猪血清PRVgB抗体间接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D];扬州大学;2010年

6 郁宏伟;猪伪狂犬病毒的分离鉴定及检测方法的建立[D];河北农业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58866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dongwuyixue/258866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aa6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