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马马鼻狂蝇线粒体COⅠ基因分析与免疫学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03 20:19
【摘要】:马鼻狂蝇(Rhinoestrus sp)是马属动物的一种寄生虫病病原。马鼻狂蝇幼虫寄生在马属动物的鼻腔,鼻窦,咽部粘膜及附近腔窦中,引起寄生部位的损伤及炎症反应,使马匹发生消瘦、抗病性差等症状,致使马属动物的生产性能的下降,给马养殖业带来很大经济损失。目前我国对马鼻狂蝇蛆病的相关研究相对滞后,因此本试验对马鼻狂蝇蝇蛆病病原进行种属鉴定以及蒙古马感染马鼻狂蝇后的免疫应答等方面进行研究,为我国马鼻蝇蛆病的防治跟治疗奠定基础。1、本研究采用光镜和电镜对蒙古马鼻狂蝇幼虫进行形态学观察,得出蒙古马马鼻狂蝇的幼虫的头咽骨由“H”性舌悬骨和“Y”型的咽片组成。后气门板上的结构不同于其它狂蝇,气门板上有两个开口,气门肌肉使得气门板上的开口形态垂直。蒙古马马鼻狂蝇的一龄幼虫,二龄幼虫,三龄幼虫在后气门板上都有四个后气门开口,后气门板上有排列整齐的小刺,头部有一对乳突状感受器(papillary sensilla),而三龄幼虫乳突状感受器上还分布着一对疣状乳突。2、本研究选取蒙古马马鼻狂蝇三龄幼虫,通过PCR方法,提取蒙古马马鼻狂蝇的线粒体COⅠ基因,利用Clustalx及MEGA6.0软件对马鼻狂蝇与狂蝇科的同源序列进行比对,分析其碱基组成与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发现蒙古马马鼻狂蝇与狂蝇亚科聚在一起,但又与羊狂蝇、宽额鼻狂蝇分离较远。因此,对蒙古马马鼻狂蝇分子生物学的研究说明它是一种新变种。3、本研究对感染马鼻狂蝇幼虫的蒙古马免疫学进行初步研究,采用免疫组化手段,分别对蒙古马咽部、咽后淋巴结、咽扁桃体及喉囊等部位进行B淋巴细胞(CD20~+细胞)T淋巴细胞(CD3~+细胞)、巨噬细胞(CD20~+细胞)的检测,并利用graphpad prism5.0软件对感染组和对照组的CD3、CD20、CD68阳性细胞数统计相关性。结果显示,在感染组的咽后淋巴结、扁桃体中B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巨噬细胞数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01),三种细胞在感染组的咽和喉囊下部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1)。B淋巴细胞增多说明,获得性免疫反应发挥作用以后产生了针对马鼻狂蝇特异性免疫球蛋白。T淋巴细胞数量增多说明,在抗原提成细胞中T细胞识别抗原产生,宿主已经产生了获得性免疫反应。巨噬细胞数量增多,说明巨噬细胞在马狂蝇幼虫产生的抗原的提成中发挥着巨大作用,能够提呈抗原而且发起细胞介导免疫反应。综上所述,蒙古马鼻狂蝇在形态特征上与紫鼻狂蝇结构相似,但是线粒体COⅠ基因检测说明蒙古马鼻狂蝇是紫鼻狂蝇的一个新变种。对蒙古马感染鼻狂蝇的咽部及其邻近组织进行了B细胞、T细胞、巨噬细胞的检测,感染部位和周围的淋巴器官咽后淋巴结、扁桃体、咽部及喉囊下部均出现了差异显著的细胞免疫反应,初步探索了马鼻狂蝇感染马的免疫机制。
【图文】:
图 1 狂蝇科线粒体基因组Fig.1 mitochondrial genome of Oestridae粒体CO I基因 I 基因,普遍是母系遗传基因,其分子质量大,
图 2 狂蝇科 CO I 基因氨基酸序列二维模型图Fig.2 A two-dimensional model of the insect CO I gene根据 Gennis 和 lunt 的研究,发现狂蝇科 mtDNACO I 基因氨基酸结构中羧基端(COOH)相比于其他区,即跨膜螺旋区(M)、内环区(I)、外环区(E)及氨
【学位授予单位】:内蒙古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S852.743
本文编号:2613656
【图文】:
图 1 狂蝇科线粒体基因组Fig.1 mitochondrial genome of Oestridae粒体CO I基因 I 基因,普遍是母系遗传基因,其分子质量大,
图 2 狂蝇科 CO I 基因氨基酸序列二维模型图Fig.2 A two-dimensional model of the insect CO I gene根据 Gennis 和 lunt 的研究,发现狂蝇科 mtDNACO I 基因氨基酸结构中羧基端(COOH)相比于其他区,即跨膜螺旋区(M)、内环区(I)、外环区(E)及氨
【学位授予单位】:内蒙古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S852.74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梅琰;岳巧云;贾凤龙;;双翅目昆虫线粒体基因组研究进展[J];环境昆虫学报;2012年04期
2 孙铮;张吉;王荣;徐月静;张大谦;;昆虫线粒体基因的研究进展[J];检验检疫学刊;2010年03期
3 马英;鲁亮;;DNA条形码技术研究新进展[J];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2010年03期
4 孟繁伊;麦康森;马洪明;张文兵;;棘皮动物免疫学研究进展[J];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2009年07期
5 王鑫;黄兵;;DNA条形编码技术在动物分类中的研究进展[J];生物技术通报;2006年04期
6 王心丽;浅谈昆虫分类学的研究方向[J];昆虫知识;2001年06期
7 王心丽;试论昆虫种类鉴定的准确性[J];昆虫知识;1999年03期
8 余森海;;寄生虫抗原[J];国外医学参考资料(寄生虫病分册);1977年03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高德珍;两个地区马肠胃蝇蛆线粒体基因序列变异研究及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分析[D];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2016年
2 刘善辉;马胃蝇形态学、流行病学调查及线粒体COI、16S rRNA系统发育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61365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dongwuyixue/26136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