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畜牧兽医论文 >

高原鼢鼠对抗凝血杀鼠剂的抗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07 17:04
【摘要】:高原鼢鼠(Eospalax baileyi)是分布于青藏高原的优势鼠种,近年来,在人类活动干扰及气候因素等影响下,局部地方种群密度高、数量大,危害突出。药物防治是现行控制高原鼢鼠的重要措施之一,如何避免由于杀鼠剂的长期使用导致的抗性种群发生等问题,建立有效的高原鼢鼠抗药性检测手段和方法,适时科学评估其抗药性的发生情况,对优化高原鼢鼠防控策略,合理治理高原鼢鼠抗性种群,维护草地生态系统平衡等均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在综述啮齿动物抗药性产生的原因、行为、遗传等方面抗性产生的方式等基础上,测定了祁连山东缘高原鼢鼠对抗凝血灭鼠剂溴敌隆的敏感性与适口性水平,检测了青藏高原东缘8个地区高原鼢鼠VKORC1和CYP3A2基因外显子的核苷酸变异情况,测序鉴别其基因型,对比褐家鼠(Rattus norvegicus)和裸鼹鼠(Heterocephalus glaber)氨基酸序列并结合已知突变分析其抗药性。获得以下主要结论:1.连续喂食1、3、5、和7 d 0.0005%的溴敌隆毒饵后,高原鼢鼠毒饵取食量有下降趋势,不同性别高原鼢鼠对溴敌隆的敏感性无显著性差异(t= 1.232,P=0.329),其半致死喂食期(LFP50)和99%致死喂食期(LFP99)的估计值分别为0.492 d和11.897 d;高原鼢鼠取食毒饵后,死亡高峰期出现在第6~9 d。0.0005%溴敌隆对高原鼢鼠的首遇适口性为0.66,再遇适口性为0.77,均达到良好摄食系数,实验室校正灭鼠率均达100%。溴敌隆对祁连山东缘地区高原鼢鼠的毒效高、适口性好,所检测的高原鼢鼠岱乾种群无抗性发生。2.对青藏高原东缘8个地区高原鼢鼠VKORC1基因三个外显子的核苷酸变异情况检测发现:1129只高原鼢鼠个体中,有276只个体的VKORC1氨基酸序列与其野生型有差异。地理分布上,有5个种群的VKORC1基因检测出了所有基因型突变,共界定了4个基因型。高原鼢鼠VKORC1氨基酸存在4个错义突变位点,其中在4个高原鼢鼠种群中检测到了与抗药性相关的基因型氨基酸突变Phe63Cys。对比褐家鼠氨基酸序列,发现高原鼢鼠VKORC1氨基酸序列有18个错义突变位点。本研究初步检测了4个种群存有抗性,抗性个体(62)占所测样本的5.5%(n=1129),说明高原鼢鼠局部地区种群已出现抗性个体但尚未形成抗性种群。3.对青藏高原东缘8个地区高原鼢鼠CYP3A2基因进行两个外显子的核苷酸变异情况检测发现,870只高原鼢鼠个体中,有381只个体的CYP3A2氨基酸序列与其野生型有差异。地理分布上,所有地理种群的CYP3A2基因均检测出了突变,共界定了6个基因型,高原鼢鼠CYP3A2种内存在8个氨基酸错义突变位点,对比褐家鼠氨基酸序列,发现高原鼢鼠CYP3A2基因序列有11个错义突变位点,表明CYP3A2基因介导的细胞色素还原氧化酶的改变使高原鼢鼠对抗凝血剂类药物有不同的代谢程度,可作为进一步验证抗性情况的候选标记。
【图文】:

外显子,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基因序列


到高原鼢鼠三个外显子基因序列,第一外显子为 147 bp,,第二外显子为 106 bp,第三外显子为 157 bp(图 3.1)。所得到合适的高原鼢鼠 VKORC1 外显子使用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进行检测,得到了高原鼢鼠3个外显子的SNP(图3.2)。

外显子,琼脂糖凝胶电泳,多态性,鼢鼠


图 3.1 高原鼢鼠外显子 PCR 产物琼脂糖凝胶电泳结果注:A,B,C 分别为 VKORC 基因的外显子 1,2 和 3。M 为 DNAmarker 2000Fig 3.1Agarose gel electrophoresis results of exon PCR products in Plateau zokorNote:A, B, and C are exons 1, 2, and 3 of the VKORC gene, respectively. M Is DNAMarker2000图 3.2 高原鼢鼠三个外显子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SNP 结果Fig 3.2 SNP results of 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 in three exons of Plateau zokor3.3.2 VKORC1 基因外显子多态性 SNP 分析在全部 1129 个高原鼢鼠样本的 VKORC1 基因外显子多态性结合测序图谱分Vkorc1 Exon1BB BB BB BC ACVkorc1 Exon3AB BB BB BB BB BCVkorc1 Exon2AB AB AB BB AB
【学位授予单位】:甘肃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S812.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瑞霞;;刚察县高原鼢鼠的危害及开发利用分析[J];青海农牧业;2008年03期

2 彭美科;;高寒农区高原鼢鼠的危害及防治[J];中国植保导刊;2007年02期

3 季成森;赵玉香;芦光梅;;高原鼢鼠的危害及防治[J];中国林业;2006年15期

4 马明继;侯秀敏;;青海省海北州高原鼢鼠危害的防治[J];黑龙江畜牧兽医;2004年11期

5 余国平,李顺善;高原鼢鼠危害严重原因及防治对策[J];青海农技推广;2001年01期

6 杨志荣,朱文,汪志刚,如甲;高原鼢鼠地下栖息位置的判断方法[J];西南农业学报;1997年04期

7 祁永忠;高原鼢鼠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J];植保技术与推广;1994年05期

8 张道川,周文扬,张堰铭;高原鼢鼠饲养研究初报[J];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1994年05期

9 汪志刚,刘荣堂,陈艳宇,如甲;高原鼢鼠繁殖指数探讨[J];草业学报;1995年01期

10 王贵林,沈世英;C型肉毒梭菌毒素杀灭高原鼢鼠的初步研究[J];兽类学报;1988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楚彬;姬程鹏;周建伟;花立民;;祁连山东缘高原鼢鼠(Myospalax baileyi)暖季地上活动行为研究[A];第八届中国西部动物学学术研讨会会议摘要汇编[C];2019年

2 郭怀亮;姚宝辉;王缠;蔡志远;谭宇尘;王海芳;康宇坤;张彩军;张倩;杨晶;苏军虎;;不同捕食者气味对高原鼢鼠(Eospalax baileyi)行为的影响[A];第八届中国西部动物学学术研讨会会议摘要汇编[C];2019年

3 谭宇尘;姚宝辉;王缠;蔡志远;王海芳;郭怀亮;康宇坤;张彩军;张倩;杨晶;苏军虎;;祁连山东缘高原鼢鼠对溴敌隆的敏感性与适口性分析[A];第八届中国西部动物学学术研讨会会议摘要汇编[C];2019年

4 安志芳;魏琳娜;王志洁;魏莲;魏登邦;;高原鼢鼠p53基因的克隆及其对不同低氧环境的应答[A];中国生理学会内分泌代谢、比较生理与应激生理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17年

5 崔雪峰;林恭华;张同作;苏建平;;高原鼢鼠对戊巴比妥钠的麻醉反应[A];第三届中国西部动物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4年

6 邓小弓;王X;张守栋;苏建平;张同作;林恭华;;利用转录组数据分析高原鼢鼠和裸鼹鼠基因的趋同进化[A];第三届中国西部动物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4年

7 张守栋;林恭华;杨传华;崔雪峰;覃雯;张同作;苏建平;;高原鼢鼠的消化对策[A];第三届中国西部动物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4年

8 张nQ泽;谢玲;郭新异;庞礴;郭松长;;高原鼢鼠一氧化氮合酶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A];第三届中国西部动物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4年

9 林恭华;陈洪舰;赵芳;邓小弓;苏建平;张同作;;高原鼢鼠与副规新蚤比较谱系地理学[A];第三届中国西部动物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4年

10 何娅;周材权;刘国库;陈林;张阳;潘立;;斯氏鼢鼠物种地位有效性的探讨[A];四川省动物学会第九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记者 陈鑫龙;高原鼢鼠高海拔洞穴适应遗传机制[N];云南日报;2015年

2 李景庆;大通高原鼢鼠防治项目通过省级验收[N];青海日报;2008年

3 邹志飞;建好屏障 还绿草地[N];阿坝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赵阳;青藏高原高寒草甸小哺乳动物p53基因适应进化变异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谭宇尘;高原鼢鼠对抗凝血杀鼠剂的抗性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19年

2 舒朝成;高原鼢鼠采食洞道干扰对植物群落及土壤养分的影响[D];兰州大学;2019年

3 王艳红;3种趋避剂对阻隔高原鼢鼠入侵豆科草地的研究[D];兰州大学;2018年

4 刘双双;家畜与高原鼢鼠对高寒草甸植物多样性和生产力的影响[D];兰州大学;2018年

5 王莹;高原鼢鼠土丘性状的季节性变化研究[D];兰州大学;2018年

6 康宇坤;高原鼢鼠头骨几何形态地理分化与种间差异及影响因素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18年

7 王志鹏;基于稳定性同位素技术的祁连山东段高原鼢鼠与白牦牛营养生态位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18年

8 夏雪宁;二氧化碳对高原鼢鼠呼吸和循环活动的影响[D];兰州大学;2018年

9 蒲鹏;高原鼢鼠血红蛋白氧合特性及其分子机制[D];兰州大学;2018年

10 姬程鹏;祁连山东段高原鼢鼠暖季活动节律及巢域面积变化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17年



本文编号:261815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dongwuyixue/261815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9f5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