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畜牧兽医论文 >

微小隐孢子虫感染小鼠肠道细胞因子变化及差异表达MicroRNA的筛选

发布时间:2020-04-13 16:18
【摘要】:隐孢子虫(Cryptosporidium)是一种世界性分布的人兽共患寄生性原虫,寄生于宿主消化道上皮细胞刷状缘纳虫空泡,它会引起人和多种动物腹泻,尤其是它可引起免疫缺陷或免疫抑制者致死性腹泻,对人类和牲畜健康造成严重威胁。造成奶牛隐孢子虫病的主要有微小隐孢子虫、安氏隐孢子虫及牛隐孢子虫。其中造成断奶前犊牛腹泻、消瘦、生长发育缓慢的主要是微小隐孢子虫。本病流行较广,可通过污水、粪便、食物相互传播,孢子化的卵囊经口进入消化道定殖,微创性损伤消化道造成病牛免疫力下降,给其他病原体入侵提供机会。根据河北省各个奶牛养殖场的流行病学调查,隐孢子虫的平均感染率为5.8%,导致奶牛养殖业经济损失惨重,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因此,研究微小隐孢子虫的入侵及致病机制,对预防、治疗微小隐孢子虫病具有重要的意义。本试验建立微小隐孢子虫感染小鼠模型,取三周龄BALB/c小鼠,用醋酸地塞米松15g/ml免疫抑制1周,灌胃感染微小隐孢子虫,接种卵囊后分别在1d、3d、7d、14d分离小鼠小肠上皮细胞,提取mRNA后反转录成cDNA,利用荧光定量PCR分别检测IFN-γ、TNF-α、IL-2、IL-4、IL-6的相对表达量。结果显示感染后的小肠IFN-γ、TNF-α在1d、3d、7d、14d表达均显著升高(P0.05),且差异显著。IL-2在感染后1d、3d、7d表达量相对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14天表达量显著上升(P0.01)。IL-4在感染后1d、3d和7 d呈缓慢上升趋势,与对照组相比略有升高但差异并不明显(P0.05),感染后14天表达量升高,是对照组的5.04倍,相对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1)。IL-6的表达在感染初期呈稳定趋势,在感染后1d、3d和7 d与对照组相比表达量差异显著(P0.05),均在对照组的2~3倍之间,感染后14天表达量略有下降,相对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但仍高于对照组。分析结果可知IFN-γ、TNF-α表达显著升高说明机体通过依赖于IFN-γ、TNF-α的调节机制从而阻止和限制微小隐孢子虫近一步的感染,同时诱导机体IL-2、IL-4、IL-6水平的升高,在感染的后期发挥调节作用。IFN-γ、TNF-α、IL-2是Th1型免疫应答主要的细胞因子,提示Th1型免疫应答与宿主抵抗微小隐孢子虫感染的免疫防御有关,以IL-4为代表的Th2型细胞免疫在抵抗及清除微小隐孢子虫感染中发挥作用。取感染微小隐孢子虫卵囊一周的小鼠,用Trizol(Invitrogen,USA)试剂盒提取其小肠组织总RNA,采用甲醛变性琼脂糖凝胶以及Bioanalyzer 2100对RNA进行质量检测,样品检测合格后,使用Small RNA Sample Pre Kit构建文库,文库构建完成后,先使用Qubit2.0进行初步定量,保证文库质量。将上述生成的文库送至北京诺禾致源科技有限公司进行HiSeq测序,对原始数据进行以下方面处理,即去除接头、污染序列及低质量reads,分别对试验组和对照组的microRNA表达量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对差异表达的microRNA靶基因进行Geneontology(GO)富集分析和KEGG Pathways富集分析;通过实时定量PCR验证对差异表达microRNA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差异表达的microRNA共204个,其中表达量上调的有126个,下调的有78个;这些microRNA参与Ras信号通路,微生物感染、癌症途径、受体相互作用途径,以及趋化因子和细胞因子受体的相互作用等;实时定量PCR验证了部分差异表达microRNA(mmu-miR-10、mmu-miR-196、mmu-miR-27、mmu-miR-146、mmu-miR-145、mmu-miR-21、mmu-miR-1981、let-7i和mmu-miR-101),与高通量测序结果一致。通过双荧光素酶报告试验对筛选出的差异表达microRNA miR-196对靶基因TLR-11的作用进行验证,把TLR-11基因的部分3’UTR区连接到pmir-GLO载体上,将mmu-miR-196模拟物及载体一同转染进293T细胞中培养48小时。按照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系统试剂盒说明书利用多功能酶标仪检测出发光值。结果,相对于对照组,试验组的萤火虫荧光发光值相对于海肾荧光发光值的差异相对显著(P0.05)。证明miR-196能与TLR-11基因的3’UTR区特异性结合,从而判断TLR-11是miR-196的靶基因。
【图文】:

结合位点,基因,碱基,不完全图


-UTR 碱基正常链(176bp)AGAGCTGGACAAGAAAGAGATTAAGGACTGCAGGAATGCTGTTGTGCCAGCAGCAGAGGGAATGTGCTCTCATCACTAAAGCATGGGCTCACCAAATATATTAAATTCCACTGGGAGAGAAGTCTTTTAAAACACTGAAACTC’-UTR 碱基突变链(176bp)AGAGCTGGACAAGAAAGAGATTAAGGACTGCAGGAATGCTGTTGTGCGTCGTCGTGAGGGAATGTGCTCTCATCACTAAAGCATGGGCTCACCAATATATTAAATTCCACTGGGAGAGAAGTCTTTTAAAACACTGAAACTCG1 mRNA基因 3’-UTR 的第 2932-2954 碱基位置可能存在与miR-196不完全图 1 所示。

扩增曲线,实时荧光定量PCR,验证结果,反转录


图 4 反转录-实时荧光定量 PCR 引物验证结果esult of testing primers of reverse transcription quantitative reaM:DL-1000Marker1:IL-2 2:IL-4 3:IL-6 4:TNF-α 5:GAPDH 6:IFN-γ测定 1×105-1×101梯度倍比稀释 5 个浓度,分别扩增 。反应结束后系统根据罗氏实时荧光定量 PCR 荧光量变化的扩增曲线。并用 LightCycler96 SW 1F-α、GAPDH、IL-2、IL-4、IL-6 扩增曲线如图 5 高,内参基因和目标基因扩增效率分别为 1.16、1.因扩增效率基本一致,说明引物扩增效率高,,具有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S852.72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付芹芹;荆春霞;杨光;郭志云;孙小会;王穗湘;李月琴;周天鸿;;微小隐孢子虫腺苷酸激酶基因克隆及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11年07期

2 孙小会;杨光;王穗湘;张丽菊;付芹芹;郭志云;陈川;荆春霞;;微小隐孢子虫20K亲环蛋白基因克隆及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13年01期

3 田宗成,张西臣,李建华,尹继刚,杨举,何宏轩;微小隐孢子虫种特异性基因片段的克隆及诊断引物的确定[J];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2002年02期

4 李建华,张西臣,田宗成,尹继刚,杨举;微小隐孢子虫18SrRNA部分基因克隆和序列分析[J];寄生虫与医学昆虫学报;2002年02期

5 蒋就喜,肖福英,何莉珠,刘陶文,黄键;聚合酶链反应检测隐孢子虫[J];中华传染病杂志;2001年04期

6 Petersen C ,何建国;微小隐孢子虫的细胞生物学[J];国外医学(寄生虫病分册);1994年01期

7 张洪英;王效田;聂文军;魏德会;杨佩才;纵兆明;周玮;王毓;杨苏;肖立华;;南京某奶牛场隐孢子虫感染病原学研究[J];畜牧与兽医;2013年12期

8 陶艳琳,程训佳;微小隐孢子虫致病相关蛋白的研究进展[J];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2004年04期

9 张爱民;微小隐孢子虫EF-2基因的克隆及其特征[J];国外医学(寄生虫病分册);1996年05期

10 蔡黎;健康志愿者中微小隐孢子虫的感染[J];国外医学(寄生虫病分册);1996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陆惠民;;微小隐孢子虫病[A];全国EID研讨班资料汇编[C];2004年

2 何宏轩;王承民;张西臣;;微小隐孢子虫核酸疫苗的研究[A];科技、工程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河南省第四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3 卢思奇;王凤云;张可;徐莲芝;;AIDS合并感染的微小隐孢子虫和蓝氏贾第鞭毛虫基因检测研究[A];全国新出现传染病学术研讨会资料汇编[C];2004年

4 李建华;张西臣;尹继刚;杨举;田宗成;;微小隐孢子虫病毒S-dsRNA基因在大肠 杆菌中的高效表达[A];中国动物学会第七届全国青年寄生虫学工作者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5 杨晓娇;周鹏;米荣升;黄燕;石凯;王晓娟;王向佩;刘宇轩;雷晓思;陈兆国;;微小隐孢子虫类钙调蛋白基因真核表达质粒的构建及在Hela细胞中的表达[A];第四届全国人畜共患病学术研讨会 2014年中国狂犬病年会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公共卫生学分会第四次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4年

6 秦培兰;米荣升;黄燕;周鹏;张国恩;苏庆美;呼高伟;曹薇;陈兆国;;微小隐孢子虫CP15-P23-CP15/60基因的融合表达及其抗血清的制备[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公共卫生学分会第三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7 耿艺介;高世同;黄达娜;黄薇;张锦周;孙微;张仁利;;食品水源中微小隐孢子虫18S rRNA鉴定方法的研究[A];全国寄生虫学与热带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卢思奇;张可;徐莲芝;王凤云;;腹泻AIDS病人微小隐孢子虫和蓝氏贾第鞭毛虫感染的基因检测研究[A];中国动物学会原生动物学分会第十二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3年

9 齐萌;蔡进忠;王荣军;李俊强;菅复春;黄建营;周欢;张龙现;;我国中西部地区牦牛隐孢子虫和十二指肠贾第虫分子遗传特征研究[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寄生虫学分会第十三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5年

10 温少芳;丁慧萍;卢思奇;王凤云;;以18SrRNA基因为分子标记的微小隐孢子虫系统发育研究[A];中华医学会热带病与寄生虫学分会机会性感染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姚龙泉;微小隐孢子虫粘附相关蛋白基因的筛选、表达及免疫保护性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2 陈兆国;上海地区动物隐孢子虫病分子流行病学调查及微小隐孢子虫miRNA的初步鉴定[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1年

3 何宏轩;隐孢子虫核酸疫苗的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需大学;2002年

4 李明英;微小隐孢子虫微线蛋白互作蛋白的筛选与鉴定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5 肖丹;微小隐孢子虫粘附相关蛋白基因的筛选及免疫保护性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康茜;微小隐孢子虫感染小鼠肠道细胞因子变化及差异表达MicroRNA的筛选[D];河北农业大学;2019年

2 张璐;夹心ELISA检测微小隐孢子虫方法的建立及应用[D];河南农业大学;2017年

3 张宽宽;新疆部分地区新生犊牛微小隐孢子虫流行病学调查[D];塔里木大学;2019年

4 张天宇;微小隐孢子虫含整合素α结构域蛋白(CpITGA)黏附特性研究[D];吉林大学;2019年

5 王东强;微小隐孢子虫TSP7蛋白质通过硫化肝素介导子孢子对HCT-8细胞的黏附[D];吉林大学;2019年

6 张梦鸽;隐孢子虫感染激活细胞Akt通路和诱导自噬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8年

7 邵清延;微小隐孢子虫Cgd7_2530和Cgd7_4560蛋白质结合宿主细胞表面硫化肝素受体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8年

8 邰利鑫;牛微小隐孢子虫感染ELISA和胶体金层析试纸条检测方法的建立[D];吉林大学;2018年

9 黄永宣;宿主细胞自噬对微小隐孢子虫入侵影响的初步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2017年

10 崔朝辉;微小隐孢子虫gp60蛋白重组表达及相关生物学功能的初步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62617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dongwuyixue/262617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ed8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