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畜牧兽医论文 >

半干旱区典型牧草对土壤水分有效性的生理特征指示

发布时间:2020-04-30 05:49
【摘要】:草地植被建设是半干旱区生态恢复的重要内容,而该地区季节性降水的不均衡(春夏少雨,秋季降雨较为集中)导致草地生长受限。因此,探讨半干旱区典型牧草对水分胁迫与复水过程的响应机制,对该地区生态系统维持与恢复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选取半干旱区典型牧草:红豆草(Onobrychis viciifolia Scop.)、沙打旺(Astragalus adsurgens Pall.)、草木樨(Melilotus albus Medic.ex Desr.)、披碱草(Elymus nutans Griseb.)、黑麦草(Lolium multiflorum Lam.)为研究对象,在2015年对红豆草、沙打旺、披碱草、黑麦草进行了持续的干旱试验,监测了土壤水分下降时各牧草光合生理参数的变化,探讨了牧草的土壤水分有效性阈值;在2016年通过对红豆草、草木樨、披碱草、黑麦草进行干旱及旱后复水处理,研究了牧草的生长、叶片水分、光合和叶绿素荧光等生理生态指标对土壤水分变化的响应规律,得出的主要结论如下:(1)红豆草、沙打旺、披碱草、黑麦草的叶片光合生理指标(净光合速率(P_n)、蒸腾速率(T_r)、气孔导度(g_s)、水分利用效率(WUE)、胞间CO_2浓度(C_i)及气孔限制值(L_s)具有明显的水分临界效应。基于光合生理响应确定的4种牧草的灰钙土的水分有效性阈值下限(土壤相对含水量(RWC))分别为11.7%-20.2%、15.5%-25.5%、17.2%-27.2%和24.6-35.8%,灰钙土最适宜水分有效性阈值分别为71.2%-82.8%、72.1%-84.2%、79.3%-85.1%和76.7%-85.6%。(2)在水分胁迫下,牧草地上形态指标(株高、叶面积、地上部分干重、根冠比)呈明显下降,而地下形态指标(地下部分干重)则明显上升;叶片水分状况(叶水势(LWP)、叶片相对含水量(LRWC))明显下降;随着干旱程度的加剧,红豆草和草木樨的光合生理指标(P_n、T_r、g_s、WUE)先升高后下降,披碱草和黑麦草(P_n、T_r、g_s、WUE)则持续下降;叶绿素荧光指标中,最大荧光(F_m)、PSII最大光化学效率(F_v/F_m)、PSII潜在活性(F_v/F_o)、PSII实际光量子效率(Yield)、光化学猝灭系数(qP)均呈下降趋势,叶片初始荧光(F_o)和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呈上升趋势。(3)复水后,4种牧草形态指标显著恢复,各牧草的光合和叶绿素荧光等生理指标均能恢复至正常水平,并出现不同程度的补偿效应,但恢复所需时间不同,豆科牧草(红豆草和草木樨)需3-4周,而禾本科牧草(披碱草和黑麦草)仅需1-2周。(4)4种牧草抗旱性排序为:红豆草草木樨披碱草黑麦草。从抗旱机理上来说,红豆草和草木樨属于高水势延迟脱水型牧草;而披碱草和黑麦草属于低水势忍耐脱水型牧草。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S812.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韩家琪;毛克彪;葛非凡;郭晶鹏;黎玲萍;;分类回归树算法在土壤水分估算中的应用[J];遥感信息;2018年03期

2 陈宇承;余锐颖;朱艳怡;李业谦;;太阳能无线地面土壤水分检测系统[J];现代计算机(专业版);2018年24期

3 王吴娟;;浅谈自动土壤水分观测仪维护与维修[J];科技展望;2016年34期

4 解智涵;;农作物对表层土壤水分的影响[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年01期

5 范生晔;范婷婷;李艳明;;农作物高产适宜土壤水分指标的分析[J];农业与技术;2017年09期

6 郭旭;龙柯吉;赵旋;黄晓龙;宋雯雯;;四川地区自动土壤水分站数据质量控制方法研究[J];高原山地气象研究;2017年02期

7 徐朝霞;高艳芹;;自动土壤水分观测仪的日常维护及常见故障排除[J];黑龙江气象;2015年04期

8 袁学所;葛庆云;周礼清;王刚;;凤阳一次强降雨过程自动土壤水分观测数据分析[J];安徽农学通报;2016年11期

9 尹萍;;自动土壤水分观测仪在实际工作中的使用与维护[J];农业灾害研究;2016年08期

10 刘灏;;刍议影响土壤水分观测精确度的原因及观测注意事项[J];科技展望;2015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海梅;侯琼;;降雨对典型草原土壤水分的影响[A];第33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S4 干旱气象灾害监测预测及其影响与对策[C];2016年

2 王一鸣;;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研究所在土壤水分测试领域的科研成果及产业化[A];中国农业工程学会电气信息与自动化专业委员会、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农村电气化分会科技与教育专委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C];2010年

3 姚付启;蔡焕杰;张振华;;烟台苹果园表层土壤水分与深层土壤水分转换关系研究[A];现代节水高效农业与生态灌区建设(下)[C];2010年

4 石庆兰;王一鸣;冯磊;;土壤水分测量中相位差检测算法的实验与研究[A];中国农业工程学会电气信息与自动化专业委员会、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农村电气化分会科技与教育专委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C];2010年

5 巫丽君;潘建梅;魏爱明;王秀琴;;自动土壤水分观测数据异常原因浅析[A];“推进气象科技创新,,提高防灾减灾和应对气候变化能力”——江苏省气象学会第七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6 巫丽君;潘建梅;魏爱明;王秀琴;;自动土壤水分观测数据异常原因浅析[A];第八届长三角气象科技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1年

7 刘英超;郑毅;汤利;;间套作作物对土壤水分的利用效率研究[A];面向未来的土壤科学(上册)——中国土壤学会第十二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九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8 许小燕;汪志农;张智韬;;遥感监测土壤水分的研究进展与趋势[A];中国数字农业与农村信息化学术研究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9 王瑞余;吕梁峰;薛鸣方;;土壤水分自动测量数据的分析方法[A];第三届全国虚拟仪器大会论文集[C];2008年

10 徐良骥;;煤矸石基质温度场影响下充填复垦重构土壤水分空间分布特征[A];2016全国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C];201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班胜林;山西引进新型土壤水分观测仪[N];中国气象报;2010年

2 记者 王建忠;我国将布设1500套自动土壤水分观测仪[N];中国气象报;2009年

3 记者 王兵;安徽建成自动土壤水分观测站[N];中国气象报;2009年

4 通讯员 林泽磊;青岛增建自动土壤水分站[N];中国气象报;2011年

5 通讯员 薛龙琴;土壤水分观测能力建设研讨会召开[N];中国气象报;2011年

6 特约记者 白杰;首批自动土壤水分观测站建成[N];巴彦淖尔日报(汉);2010年

7 王一;土壤水分快速测量技术获突破[N];科技日报;2003年

8 辜良昌;首套自动土壤水分观测仪落户石渠[N];甘孜日报(汉文);2010年

9 本报记者 周映 本报通讯员 曾涛;我区建成首批自动土壤水分观测站[N];广西日报;2010年

10 记者 王量迪 通讯员 陈瑜;我市建成两个自动土壤水分观测站[N];宁波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索立柱;黄土高原不同空间尺度土壤水分动态变化影响因素分析与随机模拟[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9年

2 姚盼盼;微波遥感土壤水分时空扩展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2018年

3 姜红涛;全球长时序9km土壤水分遥感估算研究[D];武汉大学;2018年

4 任爱霞;山西小麦不同栽培模式土壤水分积耗规律与水肥高效利用机理比较研究[D];山西农业大学;2018年

5 陈玮婧;状态—参数同步估计框架下的土壤水分同化研究[D];武汉大学;2017年

6 李虹辰;黄土丘陵区鱼鳞坑覆盖组合措施枣树水分耗散机制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8年

7 马春芽;基于遥感和模型耦合的人民胜利渠灌区冬小麦土壤墒情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8年

8 陈智芳;基于多源信息融合的灌溉决策方法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8年

9 闫伟明;黄土区植物生长与土壤水分协同关系及土壤水分有效性评价[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7年

10 杨爱霞;基于遥感和水文模型的新疆渭库绿洲荒漠过渡区土壤水分研究[D];新疆大学;201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欣;土壤水分运动方程的解析解及有限点方法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19年

2 张萌;阵列式电容传感器探测土壤水分方法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19年

3 徐作敏;卫星遥感土壤水分产品订正方法及反演算法研究[D];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2019年

4 张静鸽;半干旱区典型牧草对土壤水分有效性的生理特征指示[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9年

5 杨敏;黄土高原苹果园与典型生态林深层土壤水分利用特征差异性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9年

6 马小军;黄土高原深层土壤干燥化对苹果树耗水特征的影响[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9年

7 侯宇初;Landsat 8与GF-3影像数据协同反演森林地表土壤水分方法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9年

8 白晓;祁连山区土壤水分遥感估算及时空变异特征[D];兰州大学;2017年

9 冯绍辉;鄱阳湖流域土壤水分时空变化及差异研究[D];南京大学;2018年

10 王茜;土壤水分和施氮水平对紫花苜蓿苗期生长和光合作用的互作效应分析[D];南京农业大学;2017年



本文编号:264545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dongwuyixue/264545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291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