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研究以玉米芯为原料,配以麸皮、豆粕粉等辅料,采用菌酶协同发酵的方式制备玉米芯多糖并对其粗制品的抗氧化活性和益生活性进行研究。本论文主要包括以下两个部分:1菌酶协同发酵玉米芯制备粗多糖1.1发酵菌种的筛选以玉米芯多糖产量为指标,针对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植物乳杆菌、酿酒酵母这四种菌,采取单菌发酵、双菌发酵、筛选菌比的方式发酵玉米芯基础培养基,对最佳菌种及其组合、菌比进行筛选。结果发现,枯草芽孢杆菌与酿酒酵母以1:9的比例发酵玉米芯生产多糖的含量最高,为167.27 mg/g,较原料中多糖含量75.45 mg/g提高了121.7%。1.2酶的筛选在发酵菌种组合及比例确定的基础上,以玉米芯多糖产量为指标,针对纤维素酶、木聚糖酶、果胶酶、甘露聚糖酶这四种酶,采取单酶发酵、双酶发酵、筛选酶比及酶量的方式,对最适添加酶进行筛选。结果发现,发酵玉米芯的最适添加酶是纤维素酶,添加量为1000 U/g。1.3增效剂的筛选在前期试验的基础上,以玉米芯多糖产量为指标,通过Plackett-Burman试验设计,将腐植酸钠、尿素、硫酸铵、柠檬酸三铵、磷酸氢二钾、磷酸二氢钾、硫酸锰、硫酸锌、硫酸铜、硫酸镁、吐温80这11种物质作为发酵增效剂进行筛选。结果发现,本次试验所筛选的增效剂均不需要在发酵底物中添加。1.4发酵条件的确定在前期试验的基础上,以玉米芯多糖产量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对菌酶协同发酵玉米芯生产多糖的发酵条件进行了筛选,结果确定最佳的发酵时间为48 h,发酵温度为35℃,总接种量为8%,料液比为1:0.8,在此发酵条件下得到的玉米芯多糖含量为395.97 mg/g,较原料中多糖含量75.45 mg/g提高了424.8%。1.5发酵玉米芯的营养品质分析通过测定粗蛋白、粗脂肪、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钙、磷、粗灰分、多糖、还原糖、可溶性总糖、可溶物等含量,来研究菌酶协同发酵的玉米芯与未发酵的原料中各营养成分的变化。结果发现,发酵后的玉米芯与未发酵的原料相比,钙(0.46%)、磷(0.19%)、粗脂肪(13.15%)、多糖(395.68 mg/g)、还原糖(15.87mg/g)、可溶性总糖(285.32 mg/g)、可溶物(18.38%)的含量显著提高(P0.05);中性洗涤纤维(55.04%)、酸性洗涤纤维(23.23%)的含量显著降低(P0.05)。1.6玉米芯多糖的提取条件筛选采用单因素法研究不同条件下对玉米芯多糖得率的影响,结果发现,最佳的浸提时间为40 min,浸提温度为80℃,料液比为1:20。2玉米芯粗多糖的抗氧化和益生作用研究本试验研究了玉米芯粗多糖对DPPH自由基、羟基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和还原力的测定,以及对植物乳杆菌、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的增殖作用。结果发现,未发酵和发酵玉米芯粗多糖对DPPH、羟基自由基的清除率以及还原力都随浓度的提高而升高,且发酵玉米芯粗多糖的抗氧化能力显著高于未发酵玉米芯(P0.05)。未发酵和发酵玉米芯粗多糖对植物乳杆菌、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均有增殖作用,且对双歧杆菌的增殖作用显著高于其他两种益生菌(P0.05)。在粗多糖浓度为2 mg/mL时,增殖作用最强,且发酵玉米芯粗多糖显著高于未发酵玉米芯粗多糖(P0.05)。
【图文】: 本论文的技术路线图
【学位授予单位】:内蒙古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S81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梦丽;王丽丽;刘丽娅;钟葵;佟立涛;刘兴训;周闲容;周素梅;;小麦阿拉伯木聚糖对S180荷瘤小鼠免疫活性及肠道代谢产物的影响[J];现代食品科技;2015年10期
2 张锦玲;王勇;郭鹏;张立明;刘大程;;不同菌种组合对固态发酵料中营养活性物质含量及体外消化率的影响[J];中国畜牧兽医;2015年08期
3 李昌文;张丽华;纵伟;李江涛;;玉米芯的综合利用研究技术进展[J];食品研究与开发;2015年15期
4 王军;王忠合;章斌;伍振西;;麦麸多糖理化特性与抗氧化性分析[J];食品研究与开发;2015年07期
5 张扬;刘洋;周鸿立;;玉米苞叶中的生物活性成分[J];吉林农业;2015年06期
6 陈晋明;冯翠萍;;白灵菇多糖抗氧化活性研究[J];食品科技;2015年02期
7 谢普军;黄立新;张彩虹;游凤;张耀雷;;固态发酵生产蛋白饲料的研究进展[J];生物质化学工程;2014年05期
8 闫海燕;;DPPH法评价大黄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J];应用化工;2014年08期
9 王伟伟;安晓萍;王哲奇;齐景伟;;酵母菌发酵玉米加工副产物发酵条件的研究[J];饲料研究;2014年13期
10 刘策;曹清明;刁其玉;屠焰;;固态发酵技术在糟渣类副产品的应用研究进展[J];粮食与饲料工业;2013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王朋朋;尹清强;王平;党晓伟;左瑞雨;常娟;;米曲霉固态发酵生产蛋白酶、淀粉酶和纤维素酶的优化研究[A];饲料酶制剂的研究与应用[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田丰伟;缓解氧化应激乳酸菌的筛选、表征和功能评价研究[D];江南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刘向敏;混菌发酵奶牛精补料的研究及应用[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6年
2 赵梦丽;小麦阿拉伯木聚糖益生与免疫调节活性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5年
3 张贺;玉米皮中多糖的提取、纯化、结构表征及抗氧化性的研究[D];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2015年
4 党雪雅;谷物β-葡聚糖体内外益生作用的研究[D];郑州轻工业学院;2012年
5 刘俊;发酵改良棉粕蛋白品质生产优质小肽饲料的研究[D];江南大学;2011年
6 潘妍;生物转化提取燕麦β-葡聚糖及其化妆品功效研究[D];北京工商大学;2010年
7 陈超;乳酸菌产苯乳酸及分离提取的研究[D];江南大学;2008年
8 杨游;稻草秸秆氨化的机理研究及参数优化[D];西南农业大学;2004年
,
本文编号:
266029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dongwuyixue/26602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