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畜牧兽医论文 >

内蒙古干旱半干旱草原典型土壤诊断特征及系统分类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14 23:44
【摘要】:目前内蒙古土壤分类资料多为土壤发生分类资料,缺乏土壤系统分类资料。本研究以内蒙古干旱、半干旱草原典型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对研究区的供试土壤的理化性质和发生学特性进行分析和描述,并且针对内蒙古干旱草原的部分地区可能存在石膏和盐积层,对干旱草原供试土壤进行水溶性盐和石膏的室内分析。按照《中国土壤系统分类检索(第三版)》和《中国土壤系统分类—土族与土系建立原则与标准(使用稿)》对供试土壤的诊断层、诊断特性、诊断现象、高级分类单元进行检索,并且进行了土族和土系的划分。结果表明:(1)半干旱草原供试剖面的土体厚度在120~170cm之间,土壤表层颜色多为黑棕、浊黄棕、暗棕、棕灰,表下层颜色多为浊黄棕、浊黄橙、灰棕、暗棕、棕灰,土壤结构多为块状,土壤的质地为砂壤土和壤土,土体较松软,少数剖面有石灰反应,剖面15-008和15-030具有钙积层。干旱草原供试剖面的土体厚度在90~156cm之间,表层颜色多为浊棕、浊黄橙,表下层颜色多为浊黄橙、橙白、浊橙,土壤的质地为砂壤土和壤土,土壤结构为块状,土体较坚硬,所有剖面有石灰反应,多数剖面具有钙积层。(2)供试土壤黏粒含量较低,土壤的黏化作用较弱,土壤砂粒含量最高,粉粒含量次之,黏粒含量最低,土壤均为盐基饱和土壤,交换性盐基离子以Ca~(2+)和Mg~(2+)为主,土壤全氮含量≤4 g kg~(-1),C/N值10。半干旱草原多数供试土壤呈中性和微碱性,多数土壤的阳离子交换量和表层有机碳含量较高。干旱草原多数供试土壤呈碱性,多数土壤的阳离子交换量和有表层机碳含量较低,土壤含有少量的石膏和水溶性盐。(3)供试土壤具有2个诊断表层,2个诊断表下层,2个诊断现象,7个诊断特性。按照《中国土壤系统分类检索(第三版)》,供试土壤检索出3个土纲,5个亚纲,6个土类,6个亚类,亚类分别是普通简育干润均腐土、普通简育湿润均腐土、普通简育干润雏形土、普通冷凉湿润雏形土、普通简育湿润雏形土、石灰干旱正常新成土。将研究区土壤系统分类与土壤发生分类进行近似参比,发现土壤系统分类中的同一亚类对应发生分类中的不同亚类,其中发生分类的亚类有:草甸土、石灰性黑钙土、栗钙土、淡栗钙土、棕钙土、淡棕钙土。供试土壤划分出13个土族和18个土系。(4)按照《中国土壤系统分类检索(第三版)》进行供试土壤高级分类单元的划分存在一定的问题:(1)经Penman公式计算的半干旱草原区的土壤水分状况不符合实际情况;(2)干旱草原区的土壤水分状况虽计算为干旱土壤水分状况,但由于其无干旱表层而不能划分为干旱土,认为《中国土壤系统分类检索(第三版)》关于“干旱表层”的划分标准过于严格;(3)具有“钙积层”诊断特征的干润雏形土,被检索为普通简育干润雏形土,没有用到“钙积层”这一诊断特征。因此,建议开展《中国土壤系统分类检索(第三版)》中关于“土壤水分状况”的获取方法和划分标准、以及“干旱表层”划分标准的研究,并建议在“简育干润雏形土”的亚类检索中增设“钙积简育干润雏形土”亚类。
【图文】:

技术路线图,技术路线,土样,土族


理化性质分析土壤容重的测定 土样前处理土样pH全氮碳酸钙石膏水溶性盐交换性盐基阳离子交换量有机碳确定诊断层与诊断特性高级分类单元划分土族发生分类与系统分类参比

分布图,采样点,分布图,线划分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2.2 供试土壤样品的采集本研究土样选取在内蒙古干旱、半干旱草原,以雨量线划分干旱和半干旱草原以雨量线划分。采样前,在室内进行收集查阅内蒙古自治区土壤类型、地质地貌及气象等相关的资料文献再根据室外实际调查和采样区的资料收集分析,,在干旱草原选取了 8 个典型剖面,在半干旱草原选取 10 个典型剖面,样品数分别是 40 和 32 个,共 72 个。采样点具体位置见图 2-1,采样点基本情况见表 2-2。参考《野外土壤描述与采样规范(第一版)》完成剖面的野外描述,如:发生层名称、土壤结构、土壤结持性等。
【学位授予单位】:沈阳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S812.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易晨;马渝欣;杨金玲;李德成;张甘霖;;中国土壤系统分类基层单元土族建设现状与命名上存在的问题[J];土壤学报;2015年05期

2 萨仁高娃;曹芙;;东乌珠穆沁旗野生资源植物调查研究[J];草原与草业;2014年04期

3 鞠兵;吴克宁;李玲;查理思;陈壮;王文静;冯力威;;河南省典型淋溶土土系划分研究[J];土壤学报;2015年01期

4 张维理;徐爱国;张认连;冀宏杰;;土壤分类研究回顾与中国土壤分类系统的修编[J];中国农业科学;2014年16期

5 谢红虹;;我国土壤发生学分类和系统分类之间的参比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12期

6 李军;龙怀玉;张杨珠;雷秋良;穆真;安红艳;陈印军;;冀北地区盐碱化土壤系统分类的归属研究[J];土壤学报;2013年06期

7 张甘霖;王秋兵;张凤荣;吴克宁;蔡崇法;章明奎;李德成;赵玉国;杨金玲;;中国土壤系统分类土族和土系划分标准[J];土壤学报;2013年04期

8 姜林;李珊珊;耿增超;张强;佘雕;林云;;祁连山西水林区土壤发生特性及系统分类[J];生态学杂志;2013年05期

9 杨晓武;李新平;;定边县板凳滩移民区土壤发生特性与系统分类研究[J];水土保持通报;2012年01期

10 何忠俊;王立东;郭琳娜;杨继刚;龙兴智;和顺荣;王建忠;;三江并流区土壤发生特性与系统分类[J];土壤学报;2011年01期



本文编号:266411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dongwuyixue/266411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598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