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畜牧兽医论文 >

miR-454在牛乳腺上皮细胞中靶向PPAR-γ对甘油三酯合成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17 15:31
【摘要】:MicroRNAs是一类在动植物体内广泛表达的微小RNA分子,是调节基因表达的重要因子,通常在转录后水平发挥其调控作用。它能够通过识别并特异性结合其靶基因的3'-UTR来阻断翻译过程或者降解mRNA,从而实现调控作用。PPARs属于配体诱导核受体,在细胞内广泛参与许多代谢途径。PPAR-γ是其中的一员,是重要的细胞转录因子,又与脂质代谢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PPAR-γ基因是奶牛乳腺上皮细胞中甘油三酯合成基因网络中的关键一环,其表达水平与细胞的甘油三酯合成量呈正相关,且甘油三酯是乳脂的主要成分。因此,PPAR-γ基因被我们选定为重点关注的靶基因。使用TargetScan预测可能靶向作用于PPAR-γ基因的miRNAs,共预测出69个可能靶向作用于PPAR-γ基因的miRNA。除去已证实存在靶向调控关系的miRNA,结合评分,我们选取了miR-454与miR-27b作为候选miRNAs。利用双荧光素酶报告检测miRNA和靶基因的互作关系。将牛的PPAR-γ基因的mRNA的全长3'UTR区克隆到双荧光素酶载体中的XhoI和NotI位点之间,产物长度为118bp。以TargetScan预测的miR-454和miR-27b的结合位点为依据构建突变型载体:突变I型载体(bos-PPARG MUT1)突变为:AACGTGA,突变II型载体(bos-PPARG MUT1)突变为:TGACACT。载体构建完成后,将其与miRNA mimics共转染入293T细胞。双荧光素酶活性报告显示,与对照组相比,miR-454的过表达使双荧光活性降低超过4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荧光活性(p0.05)。随着其预测靶位点的突变,miR-454的过表达使293T细胞中的荧光素酶活性显著增加且与对照组(NC)相比无明显变化(p0.05);然而,与NC组相比,miR-27b的过表达使荧光活性下降不超过30%。结合以上实验结果可知,miR-454能直接结合PPAR-γ基因的3'UTR,表明miR-454可以调控PPAR-γ基因的表达,而miR-27b则无法通过预测位点靶向调控PPAR-γ基因的表达。为进一步探究miR-454对PPAR-γ基因的调控作用模式,将miR-454 mimics和miR-454 inhibitor转染到细胞中。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转染miR-454 mimics48h后,与对照组相比miR-454的表达量显著上升(p0.05);而转染miR-454inhibitor后,与对照组相比miR-454的表达量显著下降(p0.05)。结果表明成功过表达或干扰奶牛乳腺上皮细胞内的miR-454。对目的基因的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转染miR-454 mimics 48h后,与NC组相比PPAR-γ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显著下降(p0.05),而转染了miR-454 inhibitor后,与I-NC相比PPAR-γ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显著上升(p0.05)。结果表明通过对miR-454的过表达,PPAR-γ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显著降低,而干扰miR-454的表达,使PPAR-γ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显著上升。对Western Blot的显影图像结果进行灰度分析,结果显示:转染miR-454 mimics 48h后,与NC组相比转染miR-454 mimics使PPAR-γ基因的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下降(p0.05),而与I-NC相比转染miR-454inhibitor使PPAR-γ基因的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上升(p0.05)。结果表明通过对miR-454的过表达,PPAR-γ基因的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而干扰miR-454的表达,PPAR-γ基因的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上升。该实验结果进一步确认了miR-454靶向作用于PPAR-γ基因,并有可能通过调控PPAR-γ基因的表达量影响甘油三酯合成。为了探究miR-454对甘油三酯合成的影响,将转染48 h后的奶牛乳腺上皮细胞进行油红O染色和细胞总甘油三酯测定。结果观察到过表达miR-454降低了脂滴的积累和甘油三酯的产生;而miR-454的抑制出现了相反的结果。因此,证实了miR-454可通过调控PPAR-γ基因的表达水平来影响乳脂合成。对PPAR-γ基因的下游基因的研究发现,转染miR-454 mimics 48 h后,与NC组相比FABP3基因和PLIN2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显著下降(p0.05),而转染miR-454 inhibitor后,与I-NC相比FABP3基因和PLIN2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显著上升(p0.05)。miR-454的过表达和干扰还能影响PPAR-γ基因下游的FABP3基因和PLIN2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从而参与甘油三酯的合成途径。研究结果验证了miR-454是PPAR-γ基因的调控因子,miR-454能够通过调控PPAR-γ基因及下游基因的表达来影响甘油三酯的合成。本研究结果为优良品系奶牛选育提供了理论依据,也为乳脂代谢过程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图文】:

过程图,生物合成,过程,双链


第一篇 文献综述 第一章 MicroRNA 及其功能茎的两条链,得到长度为 60~70nt 的具有发夹环状结构的 miRNA 前体(miRNAprecursor,,pre-miRNA)。Pre-miRNA 的 5’端磷酸化且 3’端具有~2nt 的突出结构[9,10]。Pre-miRNA 在核输出因子 exportin-5 和 Ran-GTP 的相互作用下从细胞核转运至细胞质当中[11,12]。核酸内切酶 RNase III Dicer 进一步推进 pre-miRNA 的成熟进程。Dicer 酶与 pre-miRNA 的茎环基部 5’磷酸端和 3’端的突出部分具有特殊的亲和力,其与双链 RNA 结合蛋白(TRBP)共同加工 pre-miRNA,将 pre-miRNA的茎环部分切除,形成长度为 18-22nt 的双链 miRNA[13-15]。最后,双链 miRNA被转载进入 AGO2,形成 RNA 诱导沉默复合体(RNA-inducedSilencingComplex,RISC)。双链 miRNA 的其中一条链(引导链)保存在 RISC 中,即成熟的 miRNA,另一条链(又称为过客链)迅速降解[16,17]。

miR-454在牛乳腺上皮细胞中靶向PPAR-γ对甘油三酯合成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


PPAR-γ具有多种活性Fig.2.1PPAR-γhasmultipleactivities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S82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蒋天从;姚满红;郭璐莹;易建平;韩宝生;戚桂杰;刘英杰;张鸥;;PPARγ基因外显子6多态性与多囊卵巢综合征关系的系统评价[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6年12期

2 李晨波;张小娟;刘琴;刘丽;沈建芳;;血脂、PPARγ在子痫前期及子痫前期合并胎儿生长受限中的检测及意义[J];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6年06期

3 Daniela Rigano;Carmina Sirignano;Orazio Taglialatela-Scafati;;The potential of natural products for targeting PPARα[J];Acta Pharmaceutica Sinica B;2017年04期

4 李腾;李琼;严国强;储佳佳;沈小丹;温见炳;黄起壬;钟荣梅;;人PPARγ基因过表达重组腺病毒载体的构建及鉴定[J];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2015年03期

5 胡亚;李东芳;;PPARγ在胃癌中作用的研究进展[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14年05期

6 李强;党诚学;;PPARγ mRNA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胃癌预后的关系[J];实用癌症杂志;2012年01期

7 刘洁琼;梅长林;熊锡山;贾洁爽;付莉莉;;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对多囊肾病PPARγ的影响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11年01期

8 何英;邬玉辉;;乳腺癌PPARγ和COX-2的表达及临床意义[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1年20期

9 张恒艾;杜冠华;;以PPAR为靶点防治肾脏疾病药物研究进展[J];中国药学杂志;2010年07期

10 Jesse Roman;;Anticancer actions of PPARγ ligands:Current state and future perspectives in human lung cancer[J];World 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201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Genetic polymorphisms of PPAR-γ,HHEX,PTPRD,KCNQ1,and SRR affect therapeutic efficacy of Pioglitazone in Chinese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A];传承与发展,创湖南省生理科学事业的新高——湖南省生理科学会2011年度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1年

2 陈刚;林新富;梁继兴;林丽香;沈晓丽;;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基因多态性与老年男性骨质疏松症相关性研究[A];2008中国医师协会内分泌代谢科医师分会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3 ;Dynamic analysis and ligand binding affinity investigation of PPAR mutations[A];华东六省一市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2003年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4 邓悦;李才;赵贤俊;南征;;糖尿病大鼠肾脏PPARγmRNA表达及解毒通络保肾胶囊干预研究[A];第九次全国中医糖尿病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6年

5 王伟铭;章慧娣;刘峰;陈佳韵;陈楠;;PPARγ活化对肾间质成纤维细胞的作用研究[A];2007年浙沪两地肾脏病学术年会资料汇编[C];2007年

6 陈刚;林新富;梁继兴;林丽香;沈晓丽;;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基因多态性与老年男性骨质疏松症相关性研究[A];2008内分泌代谢性疾病系列研讨会暨中青年英文论坛论文汇编[C];2008年

7 齐姗;;PPARγ在类风湿关节炎及其骨质疏松的临床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免疫学学术大会摘要汇编[C];2016年

8 Qing Liu;Qi-Ming Yang;Hai-Jun Hu;Li Yang;Ying-Bo Yang;Gui-Xin Chou;Zheng-Tao Wang;;PPAR-γ agonists from the Aerial Parts of Scoparia dulcis[A];第十四届全国中药和天然药物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C];2014年

9 李洁;戴爱国;胡瑞成;朱黎明;王梅芳;;PPARγ影响γ-谷氨酰半胱氨酸合成酶活性及表达在大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作用[A];中国生理学会第23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生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文集[C];2010年

10 ;Endothelial PPARγmediates anti-inflammatory actions of rosiglitazone through dissociation of NF-κB[A];中国生理学会心血管生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美研究员意外发现癌症新疗法[N];福建科技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穆琼;激活PPARγ对大鼠ICH模型病灶周围脑组织小胶质细胞吞噬能力及CD36表达的影响[D];苏州大学;2018年

2 博庆丽;胎盘PPARγ对细菌脂多糖诱发胎儿死亡的拮抗作用[D];安徽医科大学;2018年

3 赵帅;从天然产物库中筛选PPAR受体激动剂的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7年

4 吴卢进;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通过PPARα改善糖尿病小鼠心肌脂毒性[D];华中科技大学;2018年

5 何金钢;转录因子Twist1在慢性应激诱导的小鼠抑郁样行为中作用及机制[D];华中科技大学;2017年

6 孙华磊;紫檀芪通过PPARγ通路改善胰岛素抵抗及其作用机制研究[D];郑州大学;2019年

7 刘新育;PIAS1调控PPARγ/NF-κB信号通路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及机制[D];上海交通大学;2017年

8 李小枫;PPAR-γ在类风湿性关节炎成纤维样滑膜细胞中的作用及其部分机制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9年

9 付林;PPARγ在细菌脂多糖下调胎盘滋养细胞11β-HSD2中的作用及其机制[D];安徽医科大学;2019年

10 李有强;PPARγ在铜绿假单胞菌信号分子3-O-C_(12)-HSL阻碍Mo-DCs成熟中的作用[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铭琪;miR-454在牛乳腺上皮细胞中靶向PPAR-γ对甘油三酯合成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9年

2 张娜娜;COX-2和PPAR-γ蛋白表达、基因多态性及其单体型与子痫前期的相关性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9年

3 宋珂;四妙勇安汤通过激活PPARγ调控相关炎症通路对ApoE~(-/-)小鼠AS肝损伤的影响[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9年

4 戴菲菲;Polycomb蛋白家族与Gata-6、PPARα相互结合在心肌分化中的作用机制[D];郑州大学;2019年

5 耿丽;PPARγ激动剂在DSS诱导结肠炎小鼠中的作用机制[D];郑州大学;2019年

6 韩涵;维生素D_3通过NF-κB/PPARγ通路对2型糖尿病大鼠脂肪组织炎症的影响[D];郑州大学;2019年

7 甘德强;PPAR-γ激动对创伤性脑损伤后白质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D];南通大学;2018年

8 王雪;角膜基质细胞通过抑制PPARα的表达促进VEGFr3诱导的角膜新生血管形成[D];厦门大学;2017年

9 郭富生;PPARγ转录功能的缺失加重高脂喂食诱导的脂肪细胞肥大和胰岛素抵抗[D];厦门大学;2018年

10 荆海军;PPARδ在小鼠成肌细胞分化过程中对肌纤维类型的影响[D];遵义医科大学;2019年



本文编号:266877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dongwuyixue/266877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4f9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