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血吸虫正常发育雌虫与发育阻遏雌虫差异表达蛋白分析
【图文】:
图 2-1 光学显微镜观察雌虫形态。21 d,23 d,25 d 正常发育雌虫;BDFH:18 d,21 d,23 d,25 d 发育育雌虫;E,卵;Ov,卵巢;Vt,卵黄腺;Ic,肠管;Vd,卵黄管。长为 1 mm。Figure 2-1 Morphological observation of female worm. d, 23 d and 25 d MF; BDFH: 18 d, 21 d, 23 d and 25 d SF. I: 25 d MF; E, vitelline gland; Ic, intestinal canal; Vd, vitelline ducts. The scale length is
图 2-2 SDS-PAGE 电泳图。Figure 2-2 The results of SDS-PAGE.解肽段浓度测定 280 吸收值评估酶解后肽段的相对浓度,吸光度值转换为品浓度。酶解后测定蛋白质浓度如表 2-4 所示。表 2-4 酶解后测定蛋白质浓度Table 2-4 Determination of protein concentration after enzymatic hydrolys样品名 浓度(μg/uL) 体积(μL) 蛋白总量(μg18 d MF 0.57 330.00 188.0721 d MF 0.57 330.00 188.6723 d MF 0.61 330.00 200.5125 d MF 0.91 330.00 300.98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S852.73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涛;洪炀;傅志强;曹晓丹;吕超;窦雪峰;许瑞;韩倩;贾秉光;赵枝新;林矫矫;;大、小鼠来源32d日本血吸虫凋亡相关基因表达分析[J];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2016年03期
2 朱政斌;喻鑫玲;;日本血吸虫童虫在东方田鼠和昆明小鼠中的蛋白差异初探[J];湖南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4期
3 ;疾病防控[J];科学中国人;2017年16期
4 ;抑制一种酶的活性可致日本血吸虫死亡[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年04期
5 ;生物医学界破解日本血吸虫基因之谜[J];中国医药导报;2009年23期
6 曹玲;;我科学家公布日本血吸虫“基因天书”[J];发明与创新(综合版);2006年07期
7 曹建平,刘述先,宋光承,徐馀信;日本血吸虫原肌球蛋白cDNA的克隆及其在大肠杆菌中表达(英文)[J];Chinese Medical Journal;2002年10期
8 肖祥;日本血吸虫在猪体内先天性传播的实验研究[J];国外医学(寄生虫病分册);2000年04期
9 范崇正,杨光荣,吴兴,熊孟韬,陶开会,吴鹤松;鼠类感染日本血吸虫后虫负荷与虫卵数的关系[J];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2000年02期
10 帅连云,曹建平,仇锦波;日本血吸虫纯净活虫卵的制备[J];镇江医学院学报;1998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程国锋;林矫矫;冯新港;傅志强;苑纯秀;周元聪;蔡幼民;;日本血吸虫性别发育蛋白质组研究[A];中国蛋白质组学首届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2 钟沁萍;董惠芬;蒋明森;朱俊勇;明珍平;;方差分析法筛选日本血吸虫细胞的培养基与培养基质[A];中国动物学会全国第九次寄生虫学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3 王欣之;矫矫;石耀军;冯新港;苑纯秀;金亚美;;日本血吸虫7d童虫消减cDNA文库的构建及测序分析[A];第二届全国人畜共患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陈启军;武闯;姜宁;;日本血吸虫结合宿主免疫球蛋白的分子机制[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寄生虫学分会第十三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5年
5 潘卫庆;徐新东;林丹丹;夏超明;张远斌;;从日本血吸虫基因组数据挖掘到新型诊断监测技术的建立及其应用[A];2013年全国寄生虫学与热带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6 沈际佳;蒋作君;余新炳;汪学龙;王维;;编码日本血吸虫10.6KD膜蛋白基因的克隆、测序及表达[A];中国动物学会第六届全国青年寄生虫学工作者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0年
7 杨胜辉;刘碧源;刘彦;周东明;曾庆仁;曾铁兵;喻容;蔡力汀;张顺科;方会龙;;端粒酶催化亚单位基因经双嗜性逆转录病毒载体导入日本血吸虫体外培养细胞的研究[A];全国寄生虫学与热带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8 叶向群;;钉螺体内叶巢外睾吸虫与日本血吸虫对抗性的研究[A];中国动物学会第八次全国寄生虫学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1年
9 汪学龙;沈继龙;蒋作君;;日本血吸虫(大陆株)14-3-3蛋白质编码基因的克隆及同源性分析[A];中国动物学会第六届全国青年寄生虫学工作者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0年
10 夏艳勋;林矫矫;赵传壁;陈益;贺桂芬;;日本血吸虫性别差异表达基因的筛选及研究[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畜牧兽医生物技术学分会暨中国免疫学会兽医免疫分会第七次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6条
1 通讯员 彭振 记者 程守勤;抑制一种酶的活性可致日本血吸虫死亡[N];健康报;2012年
2 记者 曹玲娟;我科学家公布日本血吸虫“基因天书”[N];人民日报;2006年
3 记者 谢军;我国首次向全球公布日本血吸虫基因组工作框架图序列数据[N];光明日报;2006年
4 记者 陈卫东;日本血吸虫基因组测序完成[N];科技日报;2009年
5 通讯员 彭振 记者 程守勤;日本血吸虫吡喹酮抗药性研究有进展[N];健康报;2012年
6 岳阳;国内生物信息平台首发大规模基因组数据[N];中国医药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彦茹;日本血吸虫腺苷酸激酶1基因功能分析与鉴定[D];武汉大学;2017年
2 朱翔;日本血吸虫辐照尾蚴免疫小鼠早期免疫应答特征及其相关分子机制的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05年
3 刘锋;人CD34+造血干/祖细胞和日本血吸虫的转录组学和蛋白质组学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4 秦志强;东方田鼠抗日本血吸虫相关基因E77.43的克隆和功能初步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5 余俊龙;SjHGPRT和SjSDISP全长cDNA的克隆、表达及保护性免疫研究[D];中南大学;2006年
6 朱传刚;日本血吸虫疫苗的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6年
7 夏艳勋;日本血吸虫性别差异表达基因的筛选及新基因的克隆分析[D];华南农业大学;2006年
8 王欣之;日本血吸虫不同发育阶段虫体差异表达基因解析[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8年
9 朱建国;日本血吸虫性别特异性基因克隆表达及其免疫保护功能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1年
10 胡雪梅;日本血吸虫(中国大陆株)线粒体相关蛋白分子及其抗原表位的克隆和免疫保护作用的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0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毛玉丹;来源于初次感染和再次感染水牛的日本血吸虫的转录组和蛋白质组比较分析[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9年
2 张倩;日本血吸虫成虫体干细胞相关基因Sjp53的鉴定及生物学功能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9年
3 唐亚兰;日本血吸虫N-乙酰转移酶13的初步生物学特性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9年
4 李慧民;日本血吸虫Sjp38MAPK基因编码cDNA的克隆、重组蛋白表达及其功能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9年
5 李肖纯;日本血吸虫正常发育雌虫与发育阻遏雌虫差异表达蛋白分析[D];上海师范大学;2019年
6 许蓉;日本血吸虫SjELAV-like 1基因的克隆、表达及功能的初步研究[D];山西农业大学;2018年
7 张媛媛;日本血吸虫ELAV-like 2的克隆、表达及其对生长发育的影响[D];山西农业大学;2018年
8 李瑶;日本血吸虫TAP基因的免疫保护性及生长发育功能研究[D];武汉大学;2018年
9 周晓珊;日本血吸虫钙连蛋白基因的生长发育与免疫保护功能的初步研究[D];武汉大学;2018年
10 吕蕾;p27与miR-27b在重组日本血吸虫p40抑制HSCs活化中的作用及机制[D];南通大学;2017年
,本文编号:269132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dongwuyixue/26913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