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畜牧兽医论文 >

增温和降雨变化对高寒草甸植物群落和土壤理化因子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0-07-13 17:28
【摘要】:目前,青藏高原高寒生态系统正承受着全球气候变化带来的深刻影响,且降雨格局发生了显著变化。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对全球气候变化具有敏感性,然而迄今为止,结合高寒草甸植物群落和土壤理化因子对气候变化响应的研究还很缺乏。因此,本论文通过野外长期控制实验,研究了增温和降雨格局变化对高寒植物群落和土壤理化环境的影响机理。通过两年研究,初步揭示了植物群落物种组成和特征,土壤理化因子在不同实验处理下的变化规律。目前得出的研究结果可为未来温度升高和降雨格局变化对高寒生态系统的影响提供直接证据,也能为青藏高原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恢复提供科学依据。本论文通过以下两个野外长期控制实验:1)增温和降雨增减实验(增温、增雨、减雨、增温减雨、增温增雨、和对照);2)增温和降雨变异实验(第一年的增雨处理在第二年变为减雨处理,而第一年减雨处理在第二年变为增雨处理,其余处理保持不变),监测与分析了植物群落(组成,多样性、生产力等)和土壤理化因子(土壤含水量,pH,有机质,氮,磷等)在不同实验处理下的变化趋势。最终得出以下实验结果:1.植物群落物种组成在两个实验下的各实验处理间无显著性差异,说明增温和降雨变化下植物群落的组成并没有发生变化;在增温和降雨增减实验中,植物群落的丰富度在增温减雨处理下显著降低,杂草生物量(群落水平)在增温处理下显著增加;在增温和降雨变异实验中,杂草生物量在减雨处理变化后显著增加。2.在增温和降雨增减实验中,土壤含水量在增温处理下显著降低,土壤pH在减雨处理下显著降低;在增温和降雨变异实验中,所有理化因子无显著性差异。3.在增温和降雨增减实验中,第一年的结果显示:土壤含水量、有机质、全氮、硝态氮是影响植物群落物种组成的主要环境因子。铵态氮是影响植物群落水平总生物量的主要环境因子;第二年的结果显示:pH和全磷是影响植物群落物种组成的主要环境因子;全磷是影响植物群落生物量的主要环境因子。在增温和降雨变异实验中,铵态氮、硝态氮、有机质、全氮是影响植物群落物种组成的主要环境因子。
【学位授予单位】:兰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S812.2
【图文】:

定位研究站,湿地生态系统,分站,兰州大学


学位论文 增温和降雨变化对高寒草甸植物群落和土壤理化因第二章 研究地区自然概况和研究方法区自然概况固定监测样地设置在青藏高原东缘(甘南州玛曲县)境内“兰湿地生态系统野外定位研究站—阿孜分站”(图 1),地理101°53′,该地区空气年均温为 1.2℃,1 月气温最冷平均为零下高平均为 11.7℃;自 1985 年到 2014 年,年降水量均值为 62 5 ~ 9 月份;年平均日照为 2583.9 h,年冷季长达 314 d 暖季牧前为典型的高寒草甸(图 2),以多年生草本为主,主要包括e)、豆科(Leguminosae)、莎草科(Cyperaceae)、伞形科(Umbelosaceae)、龙胆科(Gentianaceae)、菊科(Compositae)、ariaceae)、毛茛科(Ranunculaceae)等,土壤类型为亚高山草甸

实验平台,龙胆科,定位研究站,伞形科


Gramineae)、豆科(Leguminosae)、莎草科(Cyperaceae)、伞形科(Umbelliferae)、薇科(Rosaceae)、龙胆科(Gentianaceae)、菊科(Compositae)、玄参科Scrophulariaceae)、毛茛科(Ranunculaceae)等,土壤类型为亚高山草甸土[78]。图 1 “兰州大学高寒草甸与湿地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阿孜分站”地理位置

响应值,年表,土壤温度,土壤湿度


第三章 实验结果温和降雨增减实验温和降雨增减对土壤温湿度的影响实验从 2017 年 6 月 23 日起实时监测样地表层(地下 5 cm)土壤响应值来分析环境因子的变化。根据生长季内监测的数据统计,本 9 点到 15 点的数据做出统计,2017 年生长季内每个处理下土壤温图 3,土壤湿度的响应值见图 4。架设的增温小室,2017 年生长季壤温度比对照处理平均增高了 1.09°C,增雨处理下土壤湿度比对照.68%,减雨处理下比对照处理减少了 5.83%。2018 年生长季内每温度的响应值见图 5,土壤湿度的响应值见图 6。2018 年生长季增温度比对照处理平均增高了 0.69°C,增雨处理下土壤湿度比对照处%,减雨处理下比对照处理减少了 16.84%。在增温处理下,OTC暖干化发展,这与现实情况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华青措;;氮磷钾不同施肥配方对高寒草甸植物养分及土壤养分的影响[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7年05期

2 杨福国;;海北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定位站简介[J];生态学杂志;1987年06期

3 杨福囤;;海北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定位站简介[J];中国草业科学;1987年05期

4 赵新全;皮南林;;高寒草甸草场主要生态因子与绵羊体重变化的通径分析[J];家畜生态学报;1987年02期

5 刘海原;;玉树地区高寒草甸的类型及其利用价值[J];青海畜牧兽医杂志;1988年03期

6 杨豫海;王延宁;;鼠类对高寒草甸草场土壤肥力破坏的调查报告[J];青海畜牧兽医杂志;1988年04期

7 张树源;;海北高寒草甸植物群体的贮存能量和积累能量[J];中国草原;1988年04期

8 皮南林;王启基;赵新全;;青海高寒草甸草场优化放牧方案及提高畜牧业经济效益的研究[J];家畜生态学报;1988年01期

9 张金霞,陈伟民,王在模,曹勇,师治贤;青海海北高寒草甸土壤中的硒[J];环境科学学报;1989年04期

10 赵新全,王启基,皮南林,周兴民,冯金虎,张堰青;青海高寒草甸草场优化放牧方案的综合评价[J];中国农业科学;1989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曹广民;杜岩功;梁东营;王长庭;王启兰;;高寒草甸两种类型植物对甲烷汇的影响[A];青藏高原资源·环境·生态建设学术研讨会暨中国青藏高原研究会2007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7年

2 李月梅;曹广民;;土地利用方式改变对高寒草甸土壤有机碳的影响的初步研究[A];2005青藏高原环境与变化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3 王秀红;郑度;;青藏高原高寒草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上册)[C];1999年

4 王文颖;;高寒草甸土地退化及其恢复重建对植被碳氮含量的影响[A];第三届全国植物生态学前沿论坛第三届全国克隆植物生态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9年

5 闫霜;张黎;;氮添加对高寒草甸植被光合作用的影响[A];第31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6 大气成分与天气、气候变化[C];2014年

6 王启兰;宋磊;曹广民;王长庭;;高寒草甸不同退化阶段土壤酶活性的研究[A];2005青藏高原环境与变化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7 孙飞达;龙瑞军;;鼠类活动对三江源区高寒草甸初级生产力的影响[A];2009中国草原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9年

8 褚晖;郭松长;郭新异;刘力华;孙嘉辰;赵亮;;高寒草甸雀形目鸟类子代性别鉴定和微卫星引物筛选及应用[A];第三届中国西部动物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4年

9 张力;刘彩琴;郑中朝;周学辉;肖西山;焦婷;冯瑞林;李伟;苗小林;;青海三角城种羊场高寒草甸草场氮、硫的季节变化及其盈缺分析[A];全国养羊生产与学术研讨会议论文集(2003~2004)[C];2004年

10 韩发;李以康;周华坤;吴兵;师生波;王学英;冉飞;;三江源区高寒草甸退化对土壤酶活性和土壤肥力影响的研究[A];2006年中国植物逆境生理生态与分子生物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马新;中科院生物所高寒草甸研究项目达到国际领先水平[N];青海日报;2016年

2 记者 张目 朱国亮;丰腴的青藏高寒草甸草枯畜减[N];新华每日电讯;2003年

3 记者 崔国辉;极端降雨对高寒草甸生态效应影响显著[N];中国气象报;2016年

4 记者戴随刚;三江源高寒草甸区域生态逐渐恢复[N];中国气象报;2009年

5 姜辰蓉 戴随刚;三江源区高寒草甸区域生态恶化趋势得到有效遏制[N];中国民族报;2009年

6 本报记者 马瑜 齐兴福 文洁;“最美草原”唱起动人牧歌[N];甘肃日报;2018年

7 西藏高原生物研究所供稿;高原精灵 藏羚羊[N];西藏日报;2003年

8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张茜;地球研究员牛书丽:常怀探索之心[N];中国青年报;2019年

9 ;青藏铁路与环保同行[N];大众科技报;2004年

10 顾玲 马勇 樊曦;大西北如何养活更多人?[N];中国民族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永超;退化高寒草甸恢复过程中植物群落变化特征及其机制[D];兰州大学;2015年

2 王多斌;高寒草甸植物群落和土壤有机碳对气候变化和放牧的响应[D];兰州大学;2019年

3 刘俊杰;围封对祁连山高寒草甸优势物种和植物群落光合特性的影响及生产力模拟研究[D];兰州大学;2019年

4 刘阳;青藏高原高寒草甸放牧系统温室气体排放[D];兰州大学;2018年

5 曹素珍;青藏高原高寒草甸常见植物出苗及生长繁殖对增温的响应研究[D];兰州大学;2018年

6 段中华;基于土壤及植物生物标记物的高寒草甸退化研究[D];青海大学;2018年

7 王辉;玛曲高寒草甸沙化特征及沙化驱动机制研究[D];兰州大学;2007年

8 牛克昌;青藏高原高寒草甸群落主要组分种繁殖特征对施肥和放牧的响应[D];兰州大学;2008年

9 杨振安;青藏高原高寒草甸植被土壤系统对放牧和氮添加的响应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7年

10 芦晓飞;西藏米拉山高寒草甸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亮;增温和降雨变化对高寒草甸植物群落和土壤理化因子的影响[D];兰州大学;2019年

2 赵敏;蚁丘促进高寒草甸向禾草群落转变[D];兰州大学;2019年

3 吴宗堤;物种丧失对青藏高原高寒草甸植物开花物候的影响[D];兰州大学;2019年

4 石明明;围封与放牧对高寒草甸植物群落特征和功能性状的影响[D];兰州大学;2017年

5 王学经;青藏高原东北缘高寒草甸常见植物种子性状对萌发的影响[D];兰州大学;2015年

6 张典业;高寒草甸植物功能性状与群落构建对不同干扰的响应[D];兰州大学;2015年

7 牟晓明;青藏高原东北缘高寒草甸植物群落空间格局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8 王朋朋;全球气候变化因素对青藏高原高寒草甸典型植物生理特性的影响[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8年

9 安娜;增温对青藏高原高寒草甸土壤团聚体碳氮磷的影响[D];吉林农业大学;2018年

10 柴锦隆;模拟践踏和降水对高寒草甸土壤理化性质和微生物数量的影响[D];甘肃农业大学;2018年



本文编号:275376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dongwuyixue/275376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55c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