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畜牧兽医论文 >

结核分枝杆菌RD区诊断标识抗原的筛选及卡介苗突变体库的构建

发布时间:2020-07-14 05:50
【摘要】:结核病(tuberculosis,TB)是一种慢性消耗性的人兽共患传染病,由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Complex,MTBC)所引起。据世界卫生组织(WHO)估计,2016年的全球结核病的发病例约为1040万,死亡约130万例。结核病已经成为了单一病原菌致死疾病的首位。近来,WHO制定了“消灭结核病策略”,最终目标在2035年消灭结核病。众所周知,早期的诊断和适当治疗可以预防大多数人死于结核病。因此,亟待需要开发一种高效的结核病诊断方法。基于血清学诊断技术而建立起来的间接ELISA检测、操作简单迅速,且以WHO倡导的无痰样本为检测对象,是结核病诊断技术的研发热点。然而,目前并没有较为理想的商品化ELISA诊断试剂盒,特别是针对肺外结核(EPTB)及早期痰涂片阴性肺结核(PTB-SN)的诊断。因此,开发新的诊断方法潜在策略之一就是筛选新的抗原候选物。本实验从牛分枝杆菌(M.bovis)、卡介苗相对结核分枝杆菌(M.tb)基因组的差异区域入手,对差异区(RD)的129个开放阅读框(ORFs)分别进行克隆和原核表达与纯化,利用临床肺结核(PTB)及肺外结核(EPTB)样本对RD蛋白进行筛选,以期筛选出针对不同类型结核病的新型诊断标识;同时,构建BCG突变体库,从突变库中筛选生物膜成膜能力加强的突变体。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RD区基因的克隆、表达与纯化对RD区的129个基因分别进行克隆,选择p ET-32a作为融合载体,经过酶切、连接和测序鉴定,成功构建了78个重组质粒,涉及到除RD12区域外的其他15个RD区的基因。经过IPTG诱导,获得68个表达的蛋白。根据功能注释,数量较多的前5类蛋白为:假想蛋白、噬菌体蛋白、膜/跨膜蛋白、分泌型蛋白、转录调控蛋白。最后对蛋白进行纯化,其中有7个蛋白是可溶性表达,它们分别为Rv0222、Rv0311、Rv1766、Rv1767、Rv1976c、Rv2660c和Rv3120;其他均为非可溶性表达。(2)RD蛋白的初步筛选临床PTB、EPTB标准阳性血清的确定:从武汉市医疗救治中心收集有明显临床症状并确诊的肺结核及肺外结核病人血清,经过实验室建立的人IFN-γ体外2018释放法(IGRA)及TB-DOT商品化试剂盒对临床结核病人血清做进一步检测,选择6份双阳性血清,每3份进行等量混合作为标准阳性血清。标准阴性血清的确定:来自本校的志愿者样本,经过PPD皮试、IGRA法及TB-DOT商品化试剂盒检测,选择6份3种方法检测均阴性的血清,每3份进行等量混合作为标准阴性血清。以OD630阳性血清/OD630阴性血清(P/N)≥2作为初筛标准,用i ELISA方法对68个蛋白分别进行筛选,得到29个蛋白与标准阳性血清有特异性识别反应。其中肺结核组阳性血清筛选到19个抗原,包括Rv3872、Rv3874、Rv3875及Rv1981c等,所在区域分布在RD1-RD4、RD6、RD8、RD10-RD11、RD13、RD15-RD16;肺外结核阳性血清筛选到14个抗原,如Rv3872、Rv1577c、Rv1508c及Rv1514c等,所在区域分布在RD1-RD4、RD6、RD8、RD10、RD13-RD14、RD16。而Rv3872(RD1)、Rv0222(RD4)、Rv0309(RD8)和Rv3403c(RD16)四种抗原被以上2种结核病阳性血清共同筛选到。(3)潜在标识抗原的复筛经过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在PTB组,Rv0222与Rv3403c显示出最高的曲线下面积(AUC)值,分别为0.8247(95%CI,0.7496-0.8997)和0.8223(95%CI,0.7431-0.9015),对应ESAT6/CFP10的AUC值为0.7468(95%CI,0.6576-0.8360)。即Rv0222和Rv3403c在肺结核涂片阳性组(PTB-SP)中表现出最高的诊断能力(83.3%/80%,79.1%/80%),而Rv3403c在PTB-SN中表现出最高的诊断能力(敏感性:70%,特异性:80%)。在EPTB组,Rv0222展示出最高的诊断价值(AUC:0.7706,敏感性:70%,特异性:82.5%),对应ESAT6/CFP10的AUC值为0.7394(95%CI,0.6092-0.8695),敏感性为60%,特异性为70%。且联合Rv0222与Rv3403c蛋白能提高PTB-SN患者的检出率,对应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86.6%和72.5%。(4)Rv0222与Rv3403c蛋白的免疫学评估Rv0222与Rv3403c蛋白免疫小鼠后,小鼠血清中抗Rv0222的抗体总Ig G效价为2~(11)×100,同时也测得Ig G1与Ig G2a亚型的效价为2~(12)×100与2~(10)×100;检测抗Rv3403c总抗体Ig G效价为2~(12)×100,Ig G1与Ig G2a亚型的效价同样为2~(12)×100与2~(10)×100。PBS免疫组并未检测到抗体滴度。分离的脾淋巴细胞经Rv0222和Rv3403c刺激后,蛋白免疫组与PBS免疫组的刺激指数有差异(p0.05)。且蛋白免疫组的细胞上清中IFN-γ与TNF-α的浓度高于PBS免疫组,差异极显著(p0.01和p0.001)。(5)卡介苗生物膜相关突变体库的构建用Myco Mar T7转座子系统获得了3170株卡介苗突变体文库,随机挑取1000株突变体进行PCR鉴定,有960株扩增出目的条带,预估转导效率高达96%。进而对鉴定成功的突变体转接到Sauton液体培养基进行成膜能力的初步筛选,其中148株突变体成膜能力较BCG增强。综上所述,来自RD4区的Rv0222和RD16区的Rv3403c均具有潜在的结核病抗体诊断能力,特别在难以诊断的肺外结核、早期的涂阴肺结核的检测灵敏度高于其他候选抗原。且这2个抗原免疫小鼠后,均能诱导高滴度的总Ig G、Ig G1与Ig G2a抗体产生和高浓度IFN-γ和TNF-α的分泌,表明这两个蛋白在小鼠体内能诱导Th1/Th2混合型免疫应答。其中,未知功能蛋白Rv3403c的相关结果为首次报道。此外,构建了卡介苗生物膜相关的突变体文库,为后期研究分枝杆菌生物膜与疫苗的相关性提供了基础。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S852.61
【图文】:

结核病发病率


结核分枝杆菌 RD 区诊断标识抗原的筛选及卡介苗生物膜相关突变体库的构建森(Ziehl-Neelsen)抗酸染色法对菌体进行染色,镜下观察,分枝杆菌染成红色,而其他细菌及背景物质染成蓝色。有研究发现,结核杆菌细胞壁外有一层荚膜的存在,主要成分是多糖与分泌蛋白,这种结构的形成对菌体有一定的保护性,也进一步导致结核杆菌对外在理化因素有较强的抵抗力。60 下 30 分钟便可将 M.tb 杀灭;75%的酒精和紫外线也可将其杀灭(Daffe and Etienne 1999; Stokes et al2004)。

结核分枝杆菌,分枝杆菌,感染谱,细菌形态学


图 1-2 结核分枝杆菌标准株 H37Rv 和牛源临床株 M. tb 1458 基因组图谱Fig.1-2 The whole genomes of M. tb H37Rv and M. tb 14581.2.2 牛分枝杆菌美国学者 Smith 于 1889 年首次从细菌形态学,培养特征和病理学等方面对牛结核病进行了描述;1911 年英国皇家学会称牛源株为牛分枝杆菌(Mcobacteriumbovis, M. bovis),但该名直到 1970 年才通过正式发表而认可(郭爱珍 2015)。M.bovis 是导致牛结核病的主要的病原菌,其感染谱较为广泛,除了感染人与牛外,还可以导致羊、马、狗、猫、鹿、狐、美洲野牛、水牛、野兔等感染结核病。牛分枝杆菌 AF2122/97 株于 1997 年被首次分离,来自于一头肺部、支气管淋巴结发生较为严重干酪样病变的病牛组织中。在 2003 年完成了对牛分枝杆菌AF2122/97 株的全基因组测序,测序结果发现其基因组大小有 4345492bp,G+C含量为 65.63%,含有 3952 个编码蛋白质的基因,一个噬菌体和 42 个插入元件。

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演化过程,分枝杆菌


结核分枝杆菌 RD 区诊断标识抗原的筛选及卡介苗生物膜相关突变体库的构建齿类动物间的流行率为 9-31%,亦可感染人,牛,羊,野生动物等。对田鼠分枝杆菌感染人的病例,最初在免疫力功能受损的人身上分离到,但近些年有报道称,在免疫力正常的结核病患者身上也有分离到此菌 (Frank et al 2009)。在基因组方面,M.microti 相对于结核分枝杆菌,缺失了 RD7、RD8、RD9 和 RD10 区域。羊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caprae)首次从一只患有结核病的山羊身上分离得到的,也可感染牛,野猪等。人类结核病的患者中也有羊分枝杆菌分离的报道。在基因组方面,其相对于结核分枝杆菌,缺失区域有 RD5、RD6、RD7、RD8、RD9、RD10、RD12 和 RD13 (Aranaz et al 2003)。总之,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MTBC)是一组高度保守、相关连的分枝杆菌群,由共同的起始菌进化而来,根据各自的宿主偏向性和生物特性进行分类,其进化历程见图 1-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晓丽;;浅析结素试验对预防结核病的重要意义[J];吐鲁番科技;1999年01期

2 李燕荷;张丽君;;东莞市南城社区接种卡介苗儿童的家长卡介苗接种相关知识水平及服务需求的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17年14期

3 安永娥;苗涛;;卡介苗接种后出现异常反应引起1例死亡的分析[J];甘肃医药;2016年01期

4 李小云;;提高婴幼儿卡介苗接种成功率的探讨[J];首都公共卫生;2016年04期

5 白迪;崔玉梅;韩东伟;何秀英;;卡介苗接种后异常反应及处理[J];中国实用医药;2015年26期

6 张慧;;卡介苗预防结核病的临床效果研究[J];家庭医药.就医选药;2016年07期

7 任美琼;;新生儿卡介苗接种并发症的处理和预防[J];科学中国人;2017年20期

8 吴雪芳;;卡介苗接种后异常反应的处置及护理[J];健康之路;2015年12期

9 杨淑琴;朱晓娟;杨彩虹;;婴幼儿卡介苗接种后的护理效果观察与思考[J];内蒙古中医药;2014年05期

10 孙晓雪;;北京市西城区卡介苗接种质量评价[J];北京医学;2013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凤;朱朝敏;;82例小儿卡介苗接种不良反应的临床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十七次全国儿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下册)[C];2012年

2 甘路民;罗如平;刘静;;卡介苗接种后异常反应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十七次全国儿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下册)[C];2012年

3 肖媛媛;伏利兵;孙玉娟;马琳;;卡介苗接种后皮肤并发症一例[A];中华医学会第十八次全国皮肤性病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2年

4 李春菊;束六英;尹会先;赵新华;宋京萍;吴兆儒;吴新悦;;丰台区外来儿童卡介苗接种与结核菌自然感染状况研究[A];中国防痨协会全国学术会议大会学术报告[C];2001年

5 宋朝辉;王晓楠;于国华;秦玉宝;吴尚忠;;黑龙江省卡介苗接种工作的评价[A];中国防痨协会全国学术会议大会学术报告[C];2001年

6 李丽娟;苏孟;;沈阳市卡介苗接种工作评价[A];中国防痨协会全国学术会议大会学术报告[C];2001年

7 秦玉宝;杨忠喜;宋朝晖;王晓楠;于国华;;黑龙江省卡介苗接种工作现状分析[A];中国防痨杂志2003第25卷增刊——2003年中国防痨协会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8 刘自能;;卡介苗接种异常反应处理1例[A];中国防痨杂志2003第25卷增刊——2003年中国防痨协会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9 刘桂华;;1198名新生儿卡介苗接种阳转结果报告[A];2005年中国防痨协会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10 曹明;杨卓敏;;宝山区外来简易学校学生卡介苗接种现状的研究[A];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学分会2006年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8条

1 副主任医师薛春云;卡介苗不是“保险针”[N];中国医药报;2002年

2 方剑春;疫苗如何构筑第一道关隘[N];中国医药报;2004年

3 宏昌;幼儿预防肺结核的原则[N];中国医药报;2009年

4 ;如何进行预防接种[N];中国中医药报;2002年

5 海涛;卡介苗接种事故要及时处理[N];大众卫生报;2004年

6 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主任医师 卢水华;卡介苗接种 免疫缺陷儿童应禁忌[N];健康报;2011年

7 龚南红 王莹 记者 米娜;我省调整卡价苗接种管理工作[N];黑龙江日报;2005年

8 刘任;肺结核的诊断和治疗[N];农村医药报(汉);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任宁宁;结核分枝杆菌RD区诊断标识抗原的筛选及卡介苗突变体库的构建[D];华中农业大学;2018年

2 李睿;小鼠卡介苗新生期接种和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对免疫状态和实验性哮喘的影响[D];重庆医科大学;2005年

3 张灵霞;卡介苗重组疫苗的构建、免疫原性及抗结核作用的初步研究[D];北京市结核病胸部肿瘤研究所;2005年

4 黄华琼;早期多次卡介苗接种预防哮喘和结核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5 曹树辉;结核分枝杆菌蛋白质组芯片筛选血清标志物的研究[D];北京市结核病胸部肿瘤研究所;201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高红;卡介苗接种异常反应的原发性免疫缺陷病筛查及慢性皮肤粘膜念珠菌病的临床与分子特征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8年

2 陈凤;小儿卡介苗接种不良反应的73例临床分析[D];重庆医科大学;2012年

3 秦玲;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感染及病原学特征的回顾性分析[D];重庆医科大学;2014年

4 董梅;结核菌感染和卡介苗接种抗体应答特征初步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9年



本文编号:275458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dongwuyixue/275458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829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