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染色体多态性与公牛父系起源及繁殖性状的关系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兰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S823
【图文】:
为两大类:一类在整个机体组织中广泛表达;而另一类在睾丸组织中特异性或唯一性的表达。近乎所有真染色质的 MSY 序列被分为三类:X 转位区、X 退化区和 Y 扩增区(图 1-1)。X 转位区形成于~3-4 百万年前,在人类和黑猩猩系谱分化之后,大量的 X 染色体序列转位到 Y 染色体上形成了 X 转位区,X 转位区具有最低的基因密度,仅鉴定得到 2 个基因;X 退化区由 27 个 X 连锁的单拷贝基因和假基因同源序列组成,这些基因和序列在 X 染色体上都具有与其相对应的同源序列,序列相似度达 60-96%。除 SRY(Sex-determining region of the Ychromosome)在睾丸组织中特异性表达外,其余的单拷贝基因均在机体各组织中广泛表达。这些基因也被认为是祖先性染色体上幸存的活化石,可以用来研究物种的父系遗传多样性、起源进化、迁徙路线等;Y 扩增区由扩增子片段构成,其序列具有非常高的序列相似性(> 99.9%),Y 扩增区中共鉴定得到 9 个蛋白编码基因家族,其中 VCY、XKRY、HSFY、PRY 为两个拷贝,BPY2 为三个拷贝,CDY、DAZ 为四个拷贝,RBMY 为六个拷贝,TSPY 为 35 个拷贝,这些多拷贝基因在睾丸组织中特异性的表达,暗示它们对男性的生殖健康起重要作用。
兰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Y 染色体多态性与公牛父系起源及繁殖性状的关系研究基因,比灵长类 Y 染色体经历了更加严重的基因退化。小鼠 Y 染色体长臂部分由大量扩增的获得基因构成,其基本结构为三个核心序列模块组成长约 500 Kb的扩增单元,这个扩增单元被扩增了近 200 次并最终形成小鼠 Y 染色体的长臂。同时发现这些Y染色体上的扩增序列在小鼠的X染色体上同样获得了大量扩增,形成相对应的副本。这些 Y 染色体获得基因及其 X 染色体中的对应副本都在睾丸组织中特异性表达,暗示小鼠性染色体上的获得基因在雄性生殖细胞发生进程中扮演重要角色[28]。小鼠 MSY 序列的测定扩展了研究者对哺乳动物 Y 染色体结构和基因含量的认识,有助于进一步研究 Y 染色体进化的驱动力和在精子发生及睾丸发育方面扮演的重要角色[37]。
兰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Y 染色体多态性与公牛父系起源及繁殖性状的关系研究5 Mb,由多拷贝基因 TSPY 和 PRAMEY 组成,其拷贝数分别为 19 和 10。另外,上百个牛特异性的转录单元(Transcript units,TUs)被鉴定出来,包括 46 个单拷贝基因和 339 个多拷贝 TUs,其中 10 个多拷贝 TUs 具有蛋白编码功能,其拷贝数在 2-174 之间变化,其余的 TUs 全部为非编码 RNA(noncoding RNAs,ncRNA)[3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永强,徐孟奎,孟智启,曹锦如,姚陆松,叶爱红,何秀玲;家蚕无性繁殖性状的基因效应分析[J];浙江农业学报;2002年06期
2 马玉萍,赵宗胜,冷青文;新疆白猪繁殖性状遗传规律的探讨[J];黑龙江畜牧兽医;2002年12期
3 那森;甘肃白猪繁殖性状的遗传分析[J];甘肃农业大学学报;1995年01期
4 陆肖芬,彭绍礼,李绍章,陈廷济;湖北白猪母猪年生产力研究[J];中国畜牧杂志;1988年03期
5 谢庄,潘锦清,张奉润,蒙妙枝,唐仕余,储新生;用BLUP法估计公猪繁殖性状育种值[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1989年04期
6 朱正义,戴秋阳,何明龙,王松均,瞿继跃;长白母猪繁殖性状间表型相关研究[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1989年01期
7 胡锦平;猪繁殖性状的遗传改良方法[J];浙江畜牧兽医;1989年03期
8 赵晓铎;张华林;许诗凡;刘光磊;;奶牛繁殖性状占育种值评估体系权重分析[J];中国奶牛;2019年01期
9 牛晓艳;任克良;曹亮;郑建婷;冯国亮;唐耀平;黄淑芳;;海狸色獭兔主要繁殖性状的遗传参数估计[J];中国草食动物科学;2017年04期
10 刘成武;;犬繁殖性状相关候选基因——雌激素受体基因研究进展[J];中国工作犬业;2014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向军;赵艳丽;厉俊玲;姜怀志;;辽宁绒山羊母羊繁殖性状参数的研究[A];吉林省畜牧兽医学会2007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付言峰;孔路军;邓慧;张承华;傅金恋;王爱国;;影响猪繁殖性状基因多态位点聚类分析[A];中国动物遗传育种研究进展——第十五次全国动物遗传育种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9年
3 马欢;刘小红;陈瑶生;;利用多性状模型估计种猪生长性状与繁殖性状的遗传参数[A];第25届广东省科技进步活动月畜牧兽医学术与科技创新发展大会论文集[C];2016年
4 牛晓艳;任克良;曹亮;郑建婷;冯国亮;唐耀平;黄淑芳;;海狸色獭兔主要繁殖性状的遗传参数估计研究[A];第七届(2017)中国兔业发展大会论文集[C];2017年
5 刘汇涛;涂剑锋;邢秀梅;李一清;杨福合;;银黑狐主要繁殖性能的重复力估计[A];遗传多样性:前沿与挑战——中国的遗传学研究(2013-2015)——2015中国遗传学会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5年
6 孟丽娜;张英杰;刘月琴;;绵羊繁殖性状相关基因研究进展[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养羊学分会2012年全国养羊生产与学术研讨会议论文集[C];2012年
7 张宝;陈宏;Hasan khatib;;荷斯坦奶牛HSP基因表达差异研究及其遗产变异与繁殖性状的关联分析[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养牛学分会2011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8 刘远;雷明刚;;4个猪繁殖性状候选基因对大白猪产活仔数的影响[A];中国动物遗传育种研究进展——第十五次全国动物遗传育种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9年
9 王东卫;王之盛;李胜利;曹志军;;牛奶尿素氮含量与奶牛繁殖性状的关系[A];第六次全国饲料营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10 潘晚平;申祥科;罗贤兵;刘小平;汪学明;潘帅;汪永东;;美系大约克猪若干繁殖性状间的相关和通径分析[A];中国猪业发展大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杭州市种猪试验场 王先明 邵俊杰 占应祥;长白猪S_(IV)系生长繁殖性状遗传分析[N];中国畜牧报;2002年
2 房山区畜牧局;猪的不同品种组合方式对主要繁殖性状的影响[N];中国畜牧水产报;2001年
3 姜怀志;怎样提高母羊繁殖力[N];吉林农村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澳星;奶牛繁殖性状遗传参数估计与基因组预测[D];中国农业大学;2018年
2 刘颖;NRDR对猪卵巢颗粒细胞类固醇激素合成的影响及与母猪繁殖性状相关性的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8年
3 王源;猪繁殖性状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及拷贝数变异检测[D];中国农业大学;2018年
4 Mojahid Abdallah Abdalhag Mohamed;[D];扬州大学;2017年
5 王慧;鸡卵巢组织基因差异表达与繁殖性状杂种优势的关系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4年
6 牛步月;猪繁殖性状十个候选基因的分离鉴定、遗传效应分析及功能初探[D];华中农业大学;2007年
7 张春艳;山羊繁殖性状的影响因素和遗传规律及分子调控机制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8 吴井生;猪繁殖性状相关基因遗传效应及表达规律的研究[D];扬州大学;2013年
9 吴宪文;畜禽杂种优势的实验动物(果蝇)模拟[D];中国农业大学;2016年
10 乐祥鹏;Y染色体遗传变异及其与公牛繁殖性能的关系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裴生伟;Y染色体多态性与公牛父系起源及繁殖性状的关系研究[D];兰州大学;2019年
2 张坤;宁夏4个绵羊群体繁殖相关基因SNP的检测与分析[D];宁夏大学;2018年
3 王云凤;安哥拉兔繁殖性状与产毛性状的候选基因分析[D];山东农业大学;2017年
4 宋志芳;利用GWAS对深县猪繁殖性状的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8年
5 王召路;肉兔繁殖性状挖掘及其遗传分析[D];山东农业大学;2017年
6 王鹏飞;高繁殖力猪新品系-HN繁殖性状的遗传分析及其年生产力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17年
7 郑竹清;绵羊繁殖性状遗传机理的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5年
8 高建;猪六个功能基因变异的分析及其对繁殖性状的影响[D];华中农业大学;2007年
9 蒲强;两个山地型猪种主要繁殖性状的遗传参数计算及杂交利用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6年
10 何玉英;猪LEPR基因多态性及其与生长和繁殖性状相关性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276969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dongwuyixue/27696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