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应激对奶牛小分子代谢物的影响
【学位授予单位】:四川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S82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亚娟;董书伟;王东升;张世栋;严作廷;杨志强;杜玉兰;何宝祥;;代谢组学在奶牛蹄叶炎研究中的应用前景[J];中国草食动物科学;2016年04期
2 王保民;夏季要搞好奶牛的防暑降温[J];河北畜牧兽医;1999年04期
3 余德谦;;奶牛的热应激及饲养对策[J];上海奶牛;1996年03期
4 朱高照;王清香;王兰;;减轻奶牛夏秋热应激八项基本措施[J];饲料博览;2009年08期
5 侯顺利;奶牛的热应激及饲养对策[J];山西农业;1997年06期
6 李中利;预防奶牛夏季热应激的有效措施[J];黑龙江动物繁殖;2003年03期
7 蒋国强;;不同程度热应激与奶牛产奶量关联性分析[J];中国动物保健;2016年01期
8 杨帅;;降低“热应激”反应 确保夏季奶牛高产[J];中国牛业科学;2014年03期
9 方绍华;;夏季奶牛如何对抗热应激[J];四川畜牧兽医;2013年07期
10 李明江;;热应激环境条件下提高奶牛受胎率的措施[J];黑龙江动物繁殖;2008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赞江;;夏季热应激条件下的奶牛肢蹄保健护理[A];第六届中国奶业大会论文集[C];2015年
2 王海艳;杨倩;焦玉兰;邵欣华;梁银聚;史万玉;;清热解暑散对热应激奶牛血液HSP70及其相关激素和酶的影响[A];“创新驱动、生态养殖、转型发展”论文集[C];2014年
3 李宗方;祖新法;陆中华;黄敏;张建新;马丽娜;刘华;李国利;刘志强;;新疆乌昌地区冷热应激对奶牛福利的影响和部分建议[A];中国奶业协会年会论文集2009(上册)[C];2009年
4 闵力;程建波;侍宝路;郑楠;王加启;;热应激导致奶牛采食量下降的机制探讨[A];第五届中国奶业大会论文集[C];2014年
5 闫秀玲;;夏季怎样养好奶牛[A];2010畜牧业与低碳经济科技论文集[C];2010年
6 许云丽;施正香;韦秀丽;;夏季奶牛生产降温技术研究与应用现状[A];农业工程科技创新与建设现代农业——2005年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五分册[C];2005年
7 宋亚攀;杨利国;;夏季高温热应激对奶牛的危害及其综合防治技术[A];中国奶业协会年会论文集2008(上册)[C];2008年
8 高民;杜瑞平;温雅丽;;热应激对奶牛生产的影响及应对策略[A];发展低碳农业 应对气候变化——低碳农业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9 齐萌;罗楠楠;张龙现;;河南省奶牛安氏隐孢子虫流行病学调查[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寄生虫学分会第十三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5年
10 白子金;高林;贾卿;;微生态制剂在奶牛生产中应用效果[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微生态学分会第十一次全国学术研讨会暨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1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刘永国;减轻奶牛盛夏热应激的八项措施[N];中国畜牧兽医报;2006年
2 唐山市丰润区农业畜牧水产局 何立军;夏养奶牛谨防热应激[N];河北农民报;2007年
3 李永合;夏季奶牛谨防热应激[N];中国畜牧报;2004年
4 山东省费县畜牧局 鲍庆金 蔡守溪;改善奶牛福利待遇 控制热应激[N];中国畜牧兽医报;2006年
5 农众;减轻奶牛盛夏热应激措施[N];东方城乡报;2006年
6 乔兴勇;炎夏减缓奶牛热庆激的有效措施[N];中国畜牧兽医报;2005年
7 石家庄市行唐县兽医防疫站 王金合;夏季奶牛中暑的诊治[N];河北农民报;2013年
8 上海光明荷斯坦牧业有限公司 谢仙兰;奶牛夏季饲料管理技术[N];中国畜牧兽医报;2005年
9 王秀珍 刘忠琛;奶牛“添”营养 选用有讲究[N];湖南科技报;2007年
10 刘艳萍;盛夏饲养奶牛防暑降温五项措施[N];山西经济日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凡建;日粮添加铬对热应激奶牛脂质代谢和免疫应答的作用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15年
2 颜志辉;极端温度对奶牛生产与生理影响及其调控措施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14年
3 罗佳捷;金属硫蛋白对热应激奶牛外周血淋巴细胞周期和凋亡率的影响及机理[D];湖南农业大学;2013年
4 崔东安;基于奶牛胎衣不下基本病机—治则—疗效评价体系的中药复方制剂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4年
5 郭卫;奶牛数字化管理关键技术的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0年
6 吴文旋;日粮阴阳离子差在奶牛上的应用效果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7 张旭光;奶牛保险的减损效果及对养殖户行为的影响[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6年
8 程建波;过瘤胃γ-氨基丁酸对热应激奶牛的应用效果及其抗应激机制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4年
9 于啸;奶牛精量饲喂控制系统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10 黄文明;围产前期日粮能量水平对奶牛能量代谢和瘤胃适应性影响的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丁思艳;热应激对奶牛小分子代谢物的影响[D];四川农业大学;2015年
2 许楚楚;基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的产后卵巢静止奶牛血浆代谢组学轮廓分析[D];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2016年
3 曲明姿;夏季高低产奶牛的生产性能和脂肪代谢的差异[D];南京农业大学;2015年
4 陈丽媛;冬夏奶牛体温调节特性及其体感温度的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4年
5 安代志;高温环境的评定及其高产奶牛体温调节特性[D];南京农业大学;2005年
6 孙先枝;柴胡提取物对热应激奶牛的应用效果及其抗热应激机制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4年
7 高俊梅;半胱胺对奶牛夏季产奶性能和免疫力的影响[D];南京农业大学;2008年
8 宋良荣;热应激奶牛代谢葡萄糖需要量的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4年
9 焦振辉;热应激奶牛代谢蛋白质需要量的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5年
10 于萌;阜新市奶牛规模化养殖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建议[D];延边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79445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dongwuyixue/27944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