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畜牧兽医论文 >

不同管护措施对荒漠草原植物-土壤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0-09-03 13:15
   为阐明植物与土壤C:N:P:K化学计量特征对不同管护措施的响应机制,本研究以盐池县荒漠草原不同管护措施下植物-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实验,分析了不同管护措施下植物与土壤C:N:P:K化学计量特征的变化特征,并对植物与土壤C:N:P:K化学计量特征相关关系及其与土壤因子的相关关系进行了研究,以期揭示荒漠草原生态系统C、N、P、K在各组分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变化规律,为全球变化背景下荒漠草原生态系统的适应性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植物群落地上生物量和多样性受不同管护措施的影响较大,主要表现为退耕两年草地地上生物量是放牧草地的6.9倍,围封草地是放牧草地的2.3倍,放牧草地植物群落的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显著高于退耕两年草地。(2)植物群落C、N、K浓度在不同管护措施下差异明显,群落P浓度的差异较小。围封和放牧草地群落C浓度显著高于退耕两年草地,群落K浓度显著低于退耕两年草地,围封草地群落N浓度显著高于放牧和退耕两年草地,各管护措施群落P浓度差异不显著。(3)植物群落C库、N库、P库、K库在不同管护措施下差异显著,其中,退耕两年草地群落C库、N库、P库、K库含量最高,显著高于放牧草地和围封草地,围封草地群落C库、N库、P库显著高于放牧草地。(4)不同管护措施对群落C:N、C:K、N:P、N:K、K:P影响较大,对群落C:P影响较小。放牧草地植物群落C:N显著高于退耕两年和围封草地,围封草地植物群落C:K、N:P、N:K显著高于退耕两年和放牧草地,退耕两年草地植物群落K:P显著高于围封和放牧草地。(5)研究区退耕两年草地表层土壤有机C、TN、TP含量显著高于围封草地,TK含量显著高于放牧草地。围封草地土壤C:P、K:P显著高于退耕两年草地,放牧草地土壤N:P显著高于退耕两年草地,不同管护措施土壤C:N、C:K、N:K差异不显著。(6)由Pearson相关分析可知,除植物群落K、K:P与土壤P呈显著正相关,与土壤N:P呈显著负相关,群落K与土壤K呈显著正相关外,植物C:N:P化学计量特征与土壤C:N:P:K化学计量特征均无显著相关性,说明植物和土壤C、N、P、K在同一时段内不完全同步。(7)对于土壤物理性质来说,植物和土壤C:N:P:K化学计量特征与土壤粉粒、砂粒、0.5mm粒级团聚体含量相关性较为显著。对于土壤化学性质来说,植物C:N:P:K化学计量特征受土壤pH、EC、铵态N、速效P影响较大,土壤C:N:P:K化学计量特征受土壤pH、速效K影响较大。对于土壤生物学性质来说,群落C、N、P浓度与土壤酶活性之间的相关性较弱,土壤C:N:P:K化学计量特征与土壤酶活性之间的相关性较强。
【学位单位】:宁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S812
【部分图文】:

地形图,地形,位置,宁夏回族自治区


论文逦第二章材料第二章材料与方法逡逑概况逡逑置和范围逡逑宁夏回族自治区东部(37°04、38°l(m,106°30' ̄107°4rE),海拔1369-12。地处毛乌素沙地的西南边缘,在地理位置上属于一个典型的过渡地带,土高原向鄂尔多斯台地(沙地)的过渡地带,即:从半干旱区向干旱区的荒漠的过渡地带,从农区向牧区的过渡地带。这种地理上的过渡性造成了多样性和脆弱性特点。逡逑N逡逑

斑块,群落,浓度,黄芪


图3-3不同微斑块群落C、N、P、K浓度特征逡逑Fig.邋3-3邋Plant邋community邋C,邋N,邋P,邋K邋contents邋in邋different邋vegetation邋patches逡逑不同微斑块植物群落C库、N库、P库、K库的差异较大(图3-4)。4个微斑块群落C库逡逑的变化范围为13.23-54.02g邋nr2,平均值为30.26g邋m_2。其中,黄芪微斑块群落C库的平均含量最逡逑高,为47.92g+nr2,猪毛蒿微斑块群落C库的平均含量最低,为14.15gm_2,黄芪微斑块群落C逡逑库显著高于猪毛蒿和苦豆子微斑块,与甘草微斑块差异不显著。群落N库的变化范围为逡逑0.68-4.65g.nr2,平均值为2.04g.nr2。其中,黄芪微斑块群落N库的平均含量最高,为3.88g.m_2,逡逑猪毛蒿微斑块群落N库的平均含量最低,为1.16gm_2,黄芪微斑块群落N库显著高于其他微斑逡逑块。群落P库的变化范围为0.09-0.32g_m_2,平均值为0.16g邋nr2。其中,黄芪微斑块群落P库的逡逑平均含量最高,为0.29g_nr2,苦豆子微斑块群落P库的平均含量最低,为0.09gm_2,黄芪微斑逡逑块群落P库显著高于其他微斑块。群落K库的变化范围为0.19-1.57gw2

植物群落图,斑块,植物群落,群落


|逦-12-s邋15'逦c逦3逡逑=1.0-逦f逦c逡逑画逦画4-逡逑i邋0.5-逦函邋4逦r-\逡逑-i逦-r逡逑0.0邋丨邋1邋I邋1逦1邋■邋1逦逦L-r-1—逦01邋1邋■邋1邋■邋1邋■邋1邋■邋1邋■邋1邋■邋1邋.邋J邋?逡逑A.S.逦G.U.逦S.A.逦AM.逦A.S.逦G.U.逦S.A.逦A.M.逡逑图3-3不同微斑块群落C、N、P、K浓度特征逡逑Fig.邋3-3邋Plant邋community邋C,邋N,邋P,邋K邋contents邋in邋different邋vegetation邋patches逡逑块植物群落C库、N库、P库、K库的差异较大(图3-4)。4个微斑块群13.23-54.02g邋nr2,平均值为30.26g邋m_2。其中,黄芪微斑块群落C库的平均+nr2,猪毛蒿微斑块群落C库的平均含量最低,为14.15gm_2,黄芪微斑块毛蒿和苦豆子微斑块,与甘草微斑块差异不显著。群落N库的变化,平均值为2.04g.nr2。其中,黄芪微斑块群落N库的平均含量最高,为3.88群落N库的平均含量最低,为1.16gm_2,黄芪微斑块群落N库显著高于其的变化范围为0.09-0.32g_m_2,平均值为0.16g邋nr2。其中,黄芪微斑块群落,为0.29g_nr2,苦豆子微斑块群落P库的平均含量最低,为0.09gm_2,黄著高于其他微斑块。群落K库的变化范围为0.19-1.57gw2,平均值为0.74g斑块群落K库的平均含量最高,为1.55g'nr2,苦豆子微斑块群落K库的平g_nv2,甘草微斑块群落K库显著高于其他微斑块。逡逑60*1逦n逦6-1逡逑a逡逑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聚才;杨书立;石学圈;;更新林木征收绿化暂押金好处多[J];河南林业;1987年Z1期

2 吴晶;;探究植树造林技术要点与管护措施[J];新农业;2019年23期

3 王军;;农田水利建设和管护措施的探讨[J];北京农业;2015年12期

4 季海军;路边玉兰叶片灼伤后管护措施[J];绿化与生活;2004年06期

5 康淑元;;管护措施得力 林木才能成活[J];内蒙古林业;1982年11期

6 王晓梅;;林业造林技术要点及管护措施分析[J];农村实用技术;2019年08期

7 郭文智;;关于洛南基层已建成水利工程管护措施探索[J];陕西水利;2014年02期

8 韩锐;王雷;韩佳;;“六条管护措施”在矿权巡护中的成效[J];科技风;2019年09期

9 肖磊;;造林更新后树木的管护措施探讨[J];南方农机;2018年03期

10 李英;;九十团划定永久基本农田8.5万亩[J];中国农垦;2015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丁锐;赖霜菊;;青白江凤凰湖引种日本晚樱的适应性及其管护措施初探[A];第十九届中国科协年会——分6生态文明建设与绿色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17年

2 苏磊;张冠楠;刘志伟;韩宁;;南水北调中线石津干渠冬季输水管理[A];2018年4月建筑科技与管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8年

3 沙热古力·司马义;;芙蓉葵在尉犁县的繁殖及管护要点[A];2014年2月建筑科技与管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4年

4 郭开国;;江苏射阳:竞聘上岗 严格考核[A];中国水文化(2017年第2期 总第152期)[C];201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特约记者 廖中顺;山平塘管护措施之我见[N];中国水利报;2016年

2 记者 张亚丹;扎实做好农田林网建设各项工作[N];平顶山日报;2017年

3 特约记者 王强;潞城:打造亮点村 创建新机制[N];长治日报;2017年

4 西协办;建立和落实建成项目管护措施[N];云南政协报;2010年

5 柏劲松 谢红梅;新桩夏秋季管护措施(上)[N];中国花卉报;2003年

6 冯长华;彭泽积极谋划“一大四小”工作[N];九江日报;2009年

7 记者 刘晓雷邋实习生 李沛;落实管护措施 发挥长久效益[N];平顶山日报;2007年

8 山东省沂水县第二职业中专 王道坤;冬季养羊5大管护措施[N];河北农民报;2007年

9 吕致盈;冬季羊群的六大管护措施[N];河南科技报;2018年

10 柏劲松 谢红梅;新桩夏秋季管护措施(下)[N];中国花卉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茜;村镇景观特征与质量评价方法及应用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1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杜雅仙;不同管护措施对荒漠草原植物-土壤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D];宁夏大学;2019年



本文编号:281148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dongwuyixue/281148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d1d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