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畜牧兽医论文 >

复合微生态制剂对秸秆微贮饲料营养价值影响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0-09-09 14:25
   我国拥有丰富的农作物秸秆资源,秸秆产量位居世界第一,而玉米秸秆又是农作物秸秆中产量最多的。由于秸秆特殊的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结构,影响家畜的采食量和消化率,导致秸秆饲料化利用率低。本试验通过添加微生态制剂微贮处理秸秆后,能够破解细胞壁,降解秸秆部分纤维组分,显著改善秸秆饲料的营养成分和发酵品质,提高其有氧稳定性和瘤胃降解率,对畜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试验一,分别添加三种复合菌制剂和三种酶制剂微贮玉米秸秆,通过干物质、粗蛋白、粗纤维、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等指标评价复合菌制剂和酶制剂。结果表明:(1)复合菌制剂C组效果最佳,粗纤维、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分别降低6.50%(P0.05)、8.93%(P0.05)、7.87%(P0.05),对干物质和粗蛋白的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2)酶制剂E组的效果最佳,粗纤维、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分别降低9.70%(P0.05)、10.26%(P0.05)、9.31%(P0.05),对干物质和粗蛋白的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试验二,四种组合酶制剂微贮玉米秸秆,通过干物质、粗蛋白、粗纤维、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等指标评价组合酶制剂。结果表明:酶制剂组合一效果最佳,粗纤维、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分别降低12.65%(P0.05)、18.77%(P0.05)、14.83%(P0.05),干物质和粗蛋白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三,分别添加复合酶+乳酸菌、复合酶+复合菌、复合酶三种微生态制剂微贮玉米秸秆,通过感官指标评分、营养成分、发酵品质、有氧稳定性及72h瘤胃降解率评价微生态制剂。结果表明:复合酶+复合菌组效果最佳,pH、粗纤维、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半纤维素含量和铵态氮/总氮分别降低0.81(P0.05)、15.19%(P0.05)、20.89%(P0.05)、14.76%(P0.05)、6.14%(P0.05)、26.58%(P0.05),可溶性碳水化合物、乳酸、乙酸含量及有氧稳定性分别提高0.38%(P0.05)、21.44%(P0.05)、3.68%(P0.05)、30h(P0.05),对干物质、粗脂肪和粗蛋白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
【学位单位】:吉林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S816
【部分图文】:

标准曲线,标准曲线,葡萄糖,葡萄糖值


80 0.8 0.2 5 80100 1.0 0 5 100以吸光值(OD值)为纵坐标,葡萄糖含量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如图2-1所示,得到回归方程Y=0.0056X+0.0074,R2=0.999。图2-1 葡萄糖标准曲线Fig2-1 Glucose standard curve4)秸秆中可溶性碳水化合物(WSC)的测定取定容后的上清液1ml,加水1ml,加蒽酮-硫酸试剂5ml,在620nm下测OD值。5)结果与计算依据所得到的葡萄糖标准曲线可以获得葡萄糖值,按下式计算样品还原糖的含量。可溶性碳水化合物(g/kg)=C × V/A× 100/M × 103式中:C为从葡萄糖标准曲线查的葡萄糖值μgV为样品提取液体积(ml),为50ml

标准曲线,铵态氮,标准曲线


2= 0.9977。图2-2 铵态氮标准曲线Fig2-2 Ammonium nitrogen standard curve3)秸秆微贮饲料中铵态氮的测定取1ml于4℃冰箱中存放备用的样品处理液,稀释10倍。取稀释液1ml,加9ml 0.2 mol/L盐酸,每支试管加完试剂后放入漩涡混匀器上混合10s,700nm波长下测OD值。4)结果与计算各组贮料测定得到的吸光度代入铵态氮标准曲线中,可以得到铵态氮浓度C,乘以稀释倍数m,即微贮饲料浸提液的铵态氮含量(mg/dL)[39]。铵态氮含量(mg/dL)=C× m式中:C为铵态氮浓度(mg/dL)m为稀释倍数

稳定性


有氧稳定性Fig3-1Aerobicstability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邱小燕;原现军;郭刚;闻爱友;余成群;巴桑;邵涛;;添加糖蜜和乙酸对西藏发酵全混合日粮青贮发酵品质及有氧稳定性影响[J];草业学报;2014年06期

2 张立霞;刁其玉;李艳玲;屠焰;;利用生物制剂破解秸秆抗营养因子的研究进展[J];饲料工业;2013年05期

3 蔡元;陈亮;田斌;李仁阁;王元生;李正祥;宋玉魁;;收获期和酶制剂对青贮玉米秸秆品质影响的研究[J];畜牧兽医杂志;2011年06期

4 张吉濵;;粗饲料的微生物处理技术[J];饲料与畜牧;2011年10期

5 刘圈炜;郑心力;黄丽丽;王峰;魏立民;刘海隆;李义书;米开东;;复合酶制剂对玉米秸秆青贮发酵品质的影响[J];中国饲料;2011年01期

6 田雁飞;马友华;胡园园;江云;王桂苓;;秸秆肥料化生产的现状、问题及发展前景[J];中国农学通报;2010年16期

7 何长芳;王建涛;辛总秀;;两种处理小麦秸秆饲喂育肥羊效果试验[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0年09期

8 赵政;陈学文;朱梅芳;黄俊华;李仕坚;严高彰;凌泽辉;;添加乳酸菌和纤维素酶对玉米秸秆青贮饲料品质的影响[J];广西农业科学;2009年07期

9 周泽;;秸秆微贮技术[J];科学种养;2006年10期

10 李培庆;马庆明;李国旺;;EM原露处理秸秆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18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永凯;西藏乳酸菌的分离筛选及对青贮饲料发酵品质的影响[D];南京农业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许宇薇;不同微生物制剂及其组合处理对微贮稻草营养价值的影响评定[D];江西农业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81508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dongwuyixue/281508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5c9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