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RSV贵州分离株GZZJ11、GZBJ12对解旋酶DDX6、Mov10的影响
【学位单位】:贵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S852.651
【部分图文】:
遗传分析结果表明此次流行毒株可能是由经典毒株演化而来(LI Y, et a2007;Zhou L, et al., 2009)。类 NADC30 毒株以 NSP2 基因存在 131 个氨基酸不连续缺失为特征(“111+1+19”缺失模式),与 2008 年美国分离到 NADC30 毒株类似,因此将该类毒株命名为类 NADC30(NADC30-like)(Brockmeier S L, et al., 2012)。2014 年,周峰等(2014)首次报道了类 NADC30 在河南地区流行。随后在我国大部分地区都有类NADC30 毒株报道,且与美国的高毒力毒株 NADC30 高度同源(Zhou L, et al., 2015),后又有多个地方有重组 NADC30 毒株的报道(Wang L J, et al., 2015)。表明类 NADC30 毒株和重组 NADC30 毒株逐渐成为我国田间流行毒株(安同庆,2017),目前一致的看法是类NADC30 毒株是由美国传入并经历了一定时间演化而来。高嘉聪(2018)基于 NCBI 多条序列对全国 32 个省份基因 2 型 PRRSV 流行情况进行系统分型和地域分布分析,发现我国基因 2 型 PRRSV 可分为 5 个分支,HP-PRRSV 代表株位于第 8 个分支,而贵州省的主要流行毒株也是在第 8.3 分支,见图 1。
图 2 PRRSV 基因组结构示意图(Lunney J K, et al., 2016)Fig.2 Schematic diagram of the PRRSV genome structure (Lunney J K, et al., 2016)4 PRRSV 主要蛋白及其功能4.1 PRRSV 主要非结构蛋白及其功能PRRSV 的 NSP1 是最早产生的非结构蛋白,不同型的 PRRSV 氨基酸的种基因 1 型有 385 个氨基酸,基因 2 型有 380 个氨基酸。NSP1 蛋白是一种多功该蛋白经自剪切后形成 NSP1α和 NSP1β,NSP1α和 NSP1β蛋白含有两个类木(Papain-like cysteine protease,PCP),除此之外,NSP1 还包括了亚基因组 mRN需的锌指结构域。随着 NSP1α和 NSP1β的晶体结构已被解析,已经确定了NSP1β之间的自剪切位 Trp-Try-Gly203↓Ala-Gly-Lys(薛飞,2011)。NSP1 在 PRRS程中扮演着重要作用,目前报道 NSP1 蛋白可以通过 3 个不同环节或通路影响素的表达和产生,分别为 NSP1 抑制 IκB 的磷酸化而抑制 NF-κB(nuclear factor
图 3 SF1 和 SF2 解旋酶家族蛋白结构与其保守基序(徐峰等,2014)Fig 3 Structure of SF1 and SF2 helicases and their conserved motifs (Xu F, et al., 2014).2 DDX6 生物学功能DDX6(又称 RCK/p54)属于 RNA 解旋酶超家族-2(SF-2)成员,也是 DEAD-box 解旋家族成员之一。DDX6 在 RNA 代谢、病毒复制、神经干细胞、泌乳、癌症、激素调等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DDX6 在真核生物中具有结构和功能保守性。在结构上,DX6 蛋白由两个 RecA 结构域组成,含有对 ATP 酶和 RNA 结合活性至关重要的解旋基序,Brandmann T 等(2018)研究表明 DDX6 蛋白的 RecA 结构域可与天然免疫分子SM14 的 FDF 基序结合介导 mRNA 沉默复合体的组装。DDX6 定位于 P-Body,可与SM14、4E-T、PATL1、EDC3 等蛋白分子发生相互作用,调节 RNA 代谢(Ozgur S, et al.,015)。关于 DDX6 蛋白与病毒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 HCV)、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逸武,焦新福;解旋酶的结构、功能与人类疾病[J];国外医学.遗传学分册;1998年06期
2 张荣红;贾铁文;廉芳;刘杰麟;周孟;;抗RecQ解旋酶单克隆抗体的制备、鉴定及应用[J];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2018年02期
3 马小彦;汤昌乾;薛朝琴;何媛;;RecQ解旋酶在维持基因稳定性上的研究进展[J];饮食科学;2018年04期
4 陈静;;再议遗传信息的转录是否需要解旋酶[J];中学生物教学;2018年04期
5 雷迎峰,尹文,薛小平,杨敬,吕欣,韦三华,胡兴斌,孙梦宁,徐志凯;丙型肝炎病毒解旋酶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纯化及鉴定[J];中国生物工程杂志;2005年09期
6 沈颖,明镇寰;酿酒酵母中的RNA解旋酶[J];生命的化学;2001年01期
7 张正黎;蔡应繁;李文涛;常志超;朱小燕;;棉花解旋酶基因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J];江苏农业科学;2009年04期
8 徐国龙;;再议转录是否需要解旋酶[J];中学生物教学;2013年06期
9 张志亮;;DNA转录不需要单独的解旋酶[J];中学教学参考;2013年11期
10 刘晓菊;;转录是否需要解旋酶[J];中学生物教学;2013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孙博;魏孔吉;李明;;用单分子磁镊研究解旋酶UvrD的工作机理[A];第十一次中国生物物理学术大会暨第九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摘要集[C];2009年
2 李健;胡斯奇;许丰雯;梅珊;金奇;梁臣;郭斐;;解旋酶SF1成员MOV10抑制流感病毒机制的初探[A];第九届全国免疫学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4年
3 屈娥;郭红莲;孙博;李明;张道中;;光镊研究UvrD解旋酶与DNA作用的动力学过程[A];第七届全国光学前沿问题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4 游慧娟;LattmannSimon;RhodesDaniela;严洁;;RHAU解旋酶水解ATP解链G-四链体DNA的工作机制的研究[A];中国化学会-生物物理化学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全国生物物理化学会议论文集[C];2016年
5 孙永梅;魏绿;席真;;人体RNA解旋酶A(RHA)各个结构域与小分子及不同双链RNA序列相互作用的研究[A];第八届全国化学生物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3年
6 李明;庞哲;孙博;潘炳毅;窦硕星;;用单分子操纵和荧光技术研究解旋酶的工作机理[A];第七届全国液体和软物质物理学术会议程序册及论文摘要集[C];2010年
7 李明;庞哲;孙博;潘炳毅;窦硕星;;用单分子方法研究解旋酶的工作机理[A];第一届全国生物物理化学会议暨生物物理化学发展战略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8 游慧娟;Simon Lattmann;Daniela Rhodes;严洁;;RHAU解旋酶水解ATP解开G-四链体机制的单分子研究[A];第十届全国化学生物学学术会议报告摘要集(女性科学家论坛)[C];2017年
9 曹学涛;姚丹;李发弟;李万宏;乐祥鹏;;绵羊DDX3Y基因表达鉴定及SNPs扫描[A];2017年全国养羊生产与学术研讨会暨养羊学分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17年
10 刘珊珊;古勤生;;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的解旋酶区域与寄主因子的互作[A];河南省植物保护学会第十一次、河南省昆虫学会第十次、河南省植物病理学会第五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通讯员 靳莹 田宏亮 记者 冯国梧;寨卡病毒解旋酶高分辨率晶体结构揭示[N];科技日报;2016年
2 本报驻美国记者 王如君;献身科学 造福人类[N];人民日报;2000年
3 ;二十九岁的辉煌[N];解放日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项念;DEAD-box RNA解旋酶DDX3抑制p65介导的NF-κB转录的机制研究[D];武汉大学;2016年
2 马建兵;高精度单分子荧光共振能量转移研究解旋酶的步进动理学[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2018年
3 林文霞;单分子研究Pif1解旋酶和shelterin对抗RPA机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2017年
4 陈伟飞;解旋酶DHX36解旋G-四链体结构机理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7年
5 任华;RecQ解旋酶分子特性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6 丁秀艳;RecQ解旋酶的动力学机理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年
7 秦魏;小分子化合物对RecQ解旋酶家族成员活性影响的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6年
8 肖庆利;家蚕杆状病毒解旋酶基因启动子结构与功能分析及表达系统的应用[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2年
9 徐玲;大肠杆菌中二聚体DEAD-box RNA解旋酶CsdA结构与功能的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7年
10 武文强;用单分子方法研究解旋酶与G4 DNA的作用机理[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培培;基于依赖解旋酶恒温扩增技术的研究与优化[D];天津大学;2018年
2 杨霄云;寨卡病毒解旋酶水解机制的研究[D];天津大学;2018年
3 李康;黑腹果蝇DHX9解旋酶的蛋白表达以及活性分析[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9年
4 王赛楠;猪BLM解旋酶基因CDS区的克隆表达与功能分析[D];贵州大学;2019年
5 张升波;PRRSV贵州分离株GZZJ11、GZBJ12对解旋酶DDX6、Mov10的影响[D];贵州大学;2019年
6 田宏亮;寨卡病毒解旋酶的结构与功能研究[D];天津大学;2017年
7 秦燕;Deinococcus radiodurans RecD2解旋酶的原核表达纯化与活性分析[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7年
8 许鑫;耐辐射球菌核酸解旋酶的初步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9 郭海磊;嗜热菌Anaerobaculum hydrogeniformans Pif1解旋酶的表达纯化及活性分析[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6年
10 张建斌;香蕉解旋酶基因的克隆和反义转化番茄的研究[D];华南热带农业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83015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dongwuyixue/28301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