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畜牧兽医论文 >

脂肪来源血管基质组分对犬皮肤创伤愈合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0-10-31 23:05
   创伤愈合是机体在受到损伤后对自身的组织进行修复的过程,是机体在受损后使原有的细胞进行增殖分化生成新的细胞或组织来替代已经受损的细胞、组织结构。创伤愈合中炎性反应阶段、细胞增殖阶段以及组织重塑阶段三个阶段相辅相成,共同将组织修复。创伤在兽医临床一直都是最常见的问题,咬创、挫创等损伤经常发生在动物的生活中,创伤不仅影响动物体生活质量,还降低动物的生产水平,因此加速创伤愈合是兽医临床长期研究的问题。脂肪来源血管基质组分(SVF)则是抽取于机体自身脂肪组织通过胶原酶消化、离心后将成熟的脂肪细胞去除后所得到的细胞沉淀,是一类含有多种细胞的细胞群,其拥有和干细胞一样的增殖和多向分化的潜能,可以促进机体组织的再生。本研究的研究目的是探讨自体SVF对犬皮肤创伤的愈合作用,并初步探究SVF是通过何途径影响创伤愈合的速率,为今后兽医临床实践中创伤愈合的治疗提供一个方法。本实验选用本地杂种犬6只,自身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只犬背部切取8个1.5 cm×1.5 cm的正方形伤口,每侧4个,左右对称,一侧规定为实验组,另一侧规定为对照组。将犬自身腹股沟提取的脂肪制作成SVF注射到实验组伤口内,实验组每个伤口注射0.5 ml SVF(每cm~2伤口注射5×10~4个细胞),对照组注射0.5 ml生理盐水。用ImageJ软件于3、7、14、21 d测定出伤口的面积,计算出愈合率并记录伤口完全愈合的时间;于第7、14、21、28 d切取皮肤样本对其进行组织形态学观察实验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免疫组化实验,观察细胞的炎症反应,记录平均血管条数以及细胞的增殖状态。用试剂盒测定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皮生长因子、血小板衍生因子以及羟脯氨酸的含量。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在创伤发生后的第7 d和第14 d愈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平均愈合时间约为22.5±1.38 d,对照组伤口的平均愈合时间约为27.17±0.75 d,实验组的愈合时间也相对较短(P0.05)。病理切片结果显示第7 d实验组中,炎性细胞相对少于对照组,且血管条数多于对照组(P0.01);第14 d实验组存在大量胶原纤维,对照组仍存在少量炎性细胞,实验组血管数仍多于对照组(P0.05);第21 d实验组已有伤口完全愈合而对照组表皮还有缺损;第28 d,实验组已有皮肤附属器再生的迹象,胶原纤维趋于有序排列而对照组并无皮肤附属器再生。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实验组伤口中PCNA的积分光密度(IOD)值在第7、14、21 d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ELISA结果显示伤口新生组织的VEGF含量是逐渐下降的,在第7 d和第14 d以及21 d实验组含量都高于对照组(P0.05)。PDGF的含量也是下降的,第7 d实验组极高于对照组(P0.01),第14 d高于对照组(P0.05)。EGF含量则是逐渐升高的,第14、21、28 d实验组的含量都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HYP的含量也是逐渐升高,第14、21 d实验组的HYP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果表明SVF在创伤愈合的过程中能够促进创伤部肉芽组织中血管的生成、提高创伤部位的生长因子水平并促进细胞增殖和胶原蛋白的合成,达到加快伤口愈合的目的。
【学位单位】:东北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S858.292
【部分图文】:

脂肪来源血管基质组分对犬皮肤创伤愈合的影响


创伤模型的制备Fig.2-1Preparationofwoundmodel

脂肪组织,台盼蓝,脂肪,静置


图 2-2 初次离心消化后的脂肪组 Adipose tissue after first centrifugeBS 稀释为 0.4%台盼蓝溶液。将 S,静置 1 分钟后,在 3 分钟内用 2-3)。

实验组,组分


SVF在显微镜下Fig.2-3SVFunderthemicroscope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薛盛中;刘保健;董万涛;李元贞;;皮肤创伤愈合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J];中医临床研究;2014年23期

2 孙凯;甄永环;刘永葆;;血管基质成分提升面部脂肪移植存活率的临床观察[J];中国美容医学;2014年04期

3 罗美蓉;王正伟;安志星;;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研究进展[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年17期

4 陈丕绩;;家兔自体基质血管成分改善脂肪组织移植效果的实验研究[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2年16期

5 张晓刚;曹林忠;苏安平;;脱管散促进创伤修复过程中相关生长因子表达的实验研究[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7年11期

6 宋楠萌;桑建利;徐恒;;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分子结构及其生物学功能研究进展[J];自然科学进展;2006年10期

7 王医术,李玉林,王心蕊,朱桂彬,张丽红,吴珊,李一雷;肉芽组织内血管生成过程中周细胞的作用[J];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2001年05期

8 马文昭;;创伤愈合过程中新生表皮细胞的形成[J];解剖学报;1954年02期

9 任洪军;张全安;赵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与肝癌治疗的研究进展[J];肿瘤研究与临床;2008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张永强;CKIP-1在小鼠皮肤创伤愈合中的作用[D];第四军医大学;2014年

2 夏成焱;负压创面治疗对创面血管生成因子及肉芽组织质量影响的研究[D];武汉大学;2014年

3 李劼;基质血管成分细胞(SVF)辅助自体脂肪移植的临床应用与实验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2年

4 李培兵;瘦素促进伤口愈合作用的机制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李德;松萝酸钠在大鼠皮肤伤口愈合过程中对成纤维细胞的影响[D];东北农业大学;2016年

2 云丹;羊乳中表皮生长因子(EGF)浓度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6年

3 殷建建;蚯蚓抗损伤有效成分对小鼠创伤愈合作用的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5年

4 唐林平;脂肪来源血管基质成分(SVF)在难愈性创面愈合中的作用[D];南京大学;2013年

5 蒋亚楠;脂肪来源基质血管组分结合胶原膜片在促进猪糖尿病溃疡愈合中的作用[D];南京大学;2013年

6 庄伟;脂肪组织基质血管组分治疗大鼠急性心肌梗死的实验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08年

7 卞英伟;表皮生长因子对豚鼠慢性鼓膜穿孔愈合的影响[D];大连医科大学;2005年

8 赵丽;表皮生长因子-透明质酸合膜对皮肤切口愈合的影响[D];河北医科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86463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dongwuyixue/286463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748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