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牧交错带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养分的影响 ——以四子王旗为例
发布时间:2020-12-21 06:10
本研究以内蒙古四子王旗南部农牧交错带为例,通过野外调查采样及室内分析,探究了农牧交错带草地、林地、耕地三种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养分含量状况,应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土壤养分综合评价,并与1982年第二次土壤普查土壤养分含量状况进行比较,以分析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养分水平及经过35年变化各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养分状况。结果表明:在栗钙土区,地貌类型为丘间平地和丘间坡地的样地草地土壤有机质(22.96 g/kg、28.74 g/kg)、全氮(1.39 g/kg、1.86 g/kg)、碱解氮(79.44 mg/kg、100.89 mg/kg)和速效钾(189.09 mg/kg、208.67 mg/kg)含量均显著高于耕地;草甸土区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碱解氮均为林地最好,耕地其次,草地最差;灰褐土区草地与耕地土壤养分状况基本无显著差异。整体来看耕地土壤养分含量等级水平低于草地和林地。通过主成分分析得出,土壤养分综合得分林地(1.43)>草地(1.08)>耕地(-0.50)。与1982年相比,2017年草地、林地土壤机质含量均有所恢复,增幅最高达到104%,土壤全氮含量增幅最大达40%;...
【文章来源】:内蒙古农业大学内蒙古自治区
【文章页数】:4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图1技术路线图??Fig.?1?The?Technology?Roadmap??
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幅相对较小,为13%。可见,近年来对草地、林地的保护政策及??措施有一定的成效。??由图3可以看出,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有恢复也有降低,4、7、8号样地(栗??钙土)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4号样地降幅最小,8号样地降幅最大,分别由12.63??g/kg、20.34?g/kg?下降为?11.37?g/kg?和?13.62?g/kg,分别下降了?10%、33%。7?号样地??由17.03?g/kg?F降为14.37?g/kg,降幅为16%。3号样地(灰褐土)则有所恢复,比??1982年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了?0.71?g/kg,但增幅为3%。灰褐土区耕地土壤有机质??经过35年变化土壤有机质含量并没有下降,主要是由于该地区人类活动较少,开垦??年限也较短,而其他地区(栗钙土)耕作强度较大,利用不合理,导致土壤有机质??含量减少。??
图5?1982、2017年耕地土壤全氮含量比较??Fig.5?Comparison?of?the?TN?content?in?cultivated?in?1982?and?2017??由图5可以看出,2017年耕地土壤全氮含量较1982年有不同程度的下降,3??号样地(灰褐土)由1.57?g/kg下降为1.45?g/kg,降幅为8%;?4号样地(栗铐土)??土壤全氮含量由0.86?g/kg下降为0.76?g/kg,降幅为12%;?8号样地(栗钙土)1.34?g/kg??下降为1.07?g/kg,下降了?20%。说明3、4、8号样地耕地管理水平稍有欠缺,尤其??是8号样地。7号样地(栗钙土)土壤类型与4、8号样地一致,但其土壤全氮含量??则由1982年0.73?g/kg上升为0.93?g/kg,增幅为27%。说明该样地耕地管理水平相??对较好。??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土地利用方式变化对白浆土微生物生物量碳及代谢特征的影响[J]. 朱珂,王蕊,李刚,修伟明,王晶,李冰,王丽丽,刘惠芬,赵建宁,杨殿林.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8(10)
[2]草原生态保护政策实施的影响分析——以内蒙古四子王旗为例[J]. 赛希雅拉,朝克赛,常虹,牧仁.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15(21)
[3]长期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土壤微生物特性的变化[J]. 孙瑞,孙本华,高明霞,杨学云,张树兰.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5(03)
[4]土地利用方式对缙云山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及其有机碳的影响[J]. 李鉴霖,江长胜,郝庆菊. 环境科学. 2014(12)
[5]贵州省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理化性质及其有效性的影响[J]. 陈超,杨丰,赵丽丽,姚红艳,王建立,刘洪来. 草地学报. 2014(05)
[6]基于GIS的西双版纳州耕地土壤养分时空变化分析[J]. 王秀华,谢志英,黄立文,赵永祥,朱二,石凤旭,刀家雄,寇文辉.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2014(05)
[7]喀斯特峰丛洼地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肥力特征[J]. 刘艳,宋同清,蔡德所,曾馥平,彭晚霞,杜虎. 应用生态学报. 2014(06)
[8]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中国土地利用变化的基本特征与空间格局[J]. 刘纪远,匡文慧,张增祥,徐新良,秦元伟,宁佳,周万村,张树文,李仁东,颜长珍,吴世新,史学正,江南,于东升,潘贤章,迟文峰. 地理学报. 2014(01)
[9]基于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的土壤养分特性研究[J]. 赵月玲,林玉玲,曹丽英,马丽,陈桂芬.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2013(04)
[10]昆山市土壤养分现状与变化趋势研究[J]. 姚振飞,王少华,吴匡勤.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2013(05)
博士论文
[1]脆弱草原带土地利用对土壤质量的影响研究[D]. 敖登高娃.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7
硕士论文
[1]1980年和2014年北疆四种典型土壤有机质、全氮和全磷的对比变化研究[D]. 刘文惠.新疆农业大学 2016
[2]土地利用方式变化对宁夏荒漠草原区土壤的影响[D]. 张楠楠.宁夏大学 2015
[3]荒漠草原带土地利用的土壤环境效应研究[D]. 谢腾腾.宁夏大学 2013
[4]基于遥感和GIS的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环境效应分析[D]. 余娟清.福建师范大学 2004
本文编号:2929337
【文章来源】:内蒙古农业大学内蒙古自治区
【文章页数】:4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图1技术路线图??Fig.?1?The?Technology?Roadmap??
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幅相对较小,为13%。可见,近年来对草地、林地的保护政策及??措施有一定的成效。??由图3可以看出,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有恢复也有降低,4、7、8号样地(栗??钙土)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4号样地降幅最小,8号样地降幅最大,分别由12.63??g/kg、20.34?g/kg?下降为?11.37?g/kg?和?13.62?g/kg,分别下降了?10%、33%。7?号样地??由17.03?g/kg?F降为14.37?g/kg,降幅为16%。3号样地(灰褐土)则有所恢复,比??1982年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了?0.71?g/kg,但增幅为3%。灰褐土区耕地土壤有机质??经过35年变化土壤有机质含量并没有下降,主要是由于该地区人类活动较少,开垦??年限也较短,而其他地区(栗钙土)耕作强度较大,利用不合理,导致土壤有机质??含量减少。??
图5?1982、2017年耕地土壤全氮含量比较??Fig.5?Comparison?of?the?TN?content?in?cultivated?in?1982?and?2017??由图5可以看出,2017年耕地土壤全氮含量较1982年有不同程度的下降,3??号样地(灰褐土)由1.57?g/kg下降为1.45?g/kg,降幅为8%;?4号样地(栗铐土)??土壤全氮含量由0.86?g/kg下降为0.76?g/kg,降幅为12%;?8号样地(栗钙土)1.34?g/kg??下降为1.07?g/kg,下降了?20%。说明3、4、8号样地耕地管理水平稍有欠缺,尤其??是8号样地。7号样地(栗钙土)土壤类型与4、8号样地一致,但其土壤全氮含量??则由1982年0.73?g/kg上升为0.93?g/kg,增幅为27%。说明该样地耕地管理水平相??对较好。??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土地利用方式变化对白浆土微生物生物量碳及代谢特征的影响[J]. 朱珂,王蕊,李刚,修伟明,王晶,李冰,王丽丽,刘惠芬,赵建宁,杨殿林.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8(10)
[2]草原生态保护政策实施的影响分析——以内蒙古四子王旗为例[J]. 赛希雅拉,朝克赛,常虹,牧仁.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15(21)
[3]长期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土壤微生物特性的变化[J]. 孙瑞,孙本华,高明霞,杨学云,张树兰.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5(03)
[4]土地利用方式对缙云山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及其有机碳的影响[J]. 李鉴霖,江长胜,郝庆菊. 环境科学. 2014(12)
[5]贵州省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理化性质及其有效性的影响[J]. 陈超,杨丰,赵丽丽,姚红艳,王建立,刘洪来. 草地学报. 2014(05)
[6]基于GIS的西双版纳州耕地土壤养分时空变化分析[J]. 王秀华,谢志英,黄立文,赵永祥,朱二,石凤旭,刀家雄,寇文辉.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2014(05)
[7]喀斯特峰丛洼地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肥力特征[J]. 刘艳,宋同清,蔡德所,曾馥平,彭晚霞,杜虎. 应用生态学报. 2014(06)
[8]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中国土地利用变化的基本特征与空间格局[J]. 刘纪远,匡文慧,张增祥,徐新良,秦元伟,宁佳,周万村,张树文,李仁东,颜长珍,吴世新,史学正,江南,于东升,潘贤章,迟文峰. 地理学报. 2014(01)
[9]基于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的土壤养分特性研究[J]. 赵月玲,林玉玲,曹丽英,马丽,陈桂芬.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2013(04)
[10]昆山市土壤养分现状与变化趋势研究[J]. 姚振飞,王少华,吴匡勤.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2013(05)
博士论文
[1]脆弱草原带土地利用对土壤质量的影响研究[D]. 敖登高娃.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7
硕士论文
[1]1980年和2014年北疆四种典型土壤有机质、全氮和全磷的对比变化研究[D]. 刘文惠.新疆农业大学 2016
[2]土地利用方式变化对宁夏荒漠草原区土壤的影响[D]. 张楠楠.宁夏大学 2015
[3]荒漠草原带土地利用的土壤环境效应研究[D]. 谢腾腾.宁夏大学 2013
[4]基于遥感和GIS的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环境效应分析[D]. 余娟清.福建师范大学 2004
本文编号:292933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dongwuyixue/2929337.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