犬表皮肿瘤病理诊断及分析
发布时间:2021-02-20 01:34
目的对39例犬表皮肿瘤病例的背景信息、病理学诊断结果进行分析,探讨犬表皮肿瘤发生规律和病理学特点。方法收集39例患犬的表皮肿瘤,制成切片后进行HE染色,利用光学显微镜进行病理学观察并作出诊断,根据诊断结果,对病例的肿瘤类型、发病年龄、性别、发病部位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结果显示,犬最常发的表皮肿瘤为鳞状细胞癌,占全部表皮肿瘤病例的46%,多为中分化程度的鳞状细胞癌。其次为占比39%的乳头状瘤,以外生性乳头状瘤为主。基底样鳞状细胞癌较少发生。乳头状瘤多发于0~3岁幼龄犬,鳞状细胞癌以及基底样鳞状细胞癌多发于7岁以上的老龄犬。雄性的发病率略高于雌性。表皮肿瘤的发病部位主要位于头面部。结论本文总结了犬表皮肿瘤的流行特点及组织病理学特征,为今后该类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参考。
【文章来源】:实验动物科学. 2020,37(05)
【文章页数】:5 页
【部分图文】:
犬表皮各类型的肿瘤发生率
2.2.1.1外生性乳头状瘤(exophytic papilloma):镜下可见,典型的外生性乳头状瘤呈多重手指样结构(图3A、B)。组成乳头状或者手指样结构的上皮增生、角质化。增生的表皮从外向内依次为角质细胞层、颗粒层、棘细胞层和基底细胞层。角质层可见红染的均质的角蛋白。细胞的增生主要发生在颗粒层和棘细胞层,细胞体积大,细胞核淡染,核仁明显,细胞质丰富,细胞界限不明显。颗粒层中颗粒细胞聚集巨大的圆形角质透明蛋白颗粒。在棘细胞层和颗粒层可见挖空细胞分布,挖空细胞的细胞质透明,细胞核浓缩。基底层细胞呈柱状,细胞核圆形或椭圆形,位于中央,染色深,细胞质较少,粉红染(图3C、D)。
镜下可见,典型的外生性乳头状瘤呈多重手指样结构(图3A、B)。组成乳头状或者手指样结构的上皮增生、角质化。增生的表皮从外向内依次为角质细胞层、颗粒层、棘细胞层和基底细胞层。角质层可见红染的均质的角蛋白。细胞的增生主要发生在颗粒层和棘细胞层,细胞体积大,细胞核淡染,核仁明显,细胞质丰富,细胞界限不明显。颗粒层中颗粒细胞聚集巨大的圆形角质透明蛋白颗粒。在棘细胞层和颗粒层可见挖空细胞分布,挖空细胞的细胞质透明,细胞核浓缩。基底层细胞呈柱状,细胞核圆形或椭圆形,位于中央,染色深,细胞质较少,粉红染(图3C、D)。2.2.1.2内生性乳头状瘤(inverted papilloma):
本文编号:3042019
【文章来源】:实验动物科学. 2020,37(05)
【文章页数】:5 页
【部分图文】:
犬表皮各类型的肿瘤发生率
2.2.1.1外生性乳头状瘤(exophytic papilloma):镜下可见,典型的外生性乳头状瘤呈多重手指样结构(图3A、B)。组成乳头状或者手指样结构的上皮增生、角质化。增生的表皮从外向内依次为角质细胞层、颗粒层、棘细胞层和基底细胞层。角质层可见红染的均质的角蛋白。细胞的增生主要发生在颗粒层和棘细胞层,细胞体积大,细胞核淡染,核仁明显,细胞质丰富,细胞界限不明显。颗粒层中颗粒细胞聚集巨大的圆形角质透明蛋白颗粒。在棘细胞层和颗粒层可见挖空细胞分布,挖空细胞的细胞质透明,细胞核浓缩。基底层细胞呈柱状,细胞核圆形或椭圆形,位于中央,染色深,细胞质较少,粉红染(图3C、D)。
镜下可见,典型的外生性乳头状瘤呈多重手指样结构(图3A、B)。组成乳头状或者手指样结构的上皮增生、角质化。增生的表皮从外向内依次为角质细胞层、颗粒层、棘细胞层和基底细胞层。角质层可见红染的均质的角蛋白。细胞的增生主要发生在颗粒层和棘细胞层,细胞体积大,细胞核淡染,核仁明显,细胞质丰富,细胞界限不明显。颗粒层中颗粒细胞聚集巨大的圆形角质透明蛋白颗粒。在棘细胞层和颗粒层可见挖空细胞分布,挖空细胞的细胞质透明,细胞核浓缩。基底层细胞呈柱状,细胞核圆形或椭圆形,位于中央,染色深,细胞质较少,粉红染(图3C、D)。2.2.1.2内生性乳头状瘤(inverted papilloma):
本文编号:304201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dongwuyixue/30420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