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双种群进化博弈的中国生猪联合育种演进机制分析
发布时间:2021-03-03 05:56
本研究利用双种群进化博弈理论分析了我国政府主导的生猪联合育种的演进过程及其影响因素,并通过数值仿真试验进行验证。结果显示:生猪联合育种中合作企业的初始比例对联合育种能否成功实现具有关键作用。在初始比例一定的情况下,合作企业参与联合育种需投入的专用性资产越多、合作企业举证投机行为的成本越高,合作企业的资源溢出损失越明显、企业规模差距越大,生猪联合育种越不易实现;合作企业举证投机企业的概率越高、投机企业支付给合作企业的赔偿额度越高,生猪联合育种越容易实现。上述结论可为数值仿真试验所证实。因此,为提升我国政府主导型生猪联合育种的实现程度,应更加注重提高成员企业同质性,选择条件成熟的地区优先开展和逐步推进,健全监管机制并严格执行,以及进一步采取措施降低企业的专用性资产投入。
【文章来源】:中国畜牧杂志. 2020,56(09)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6 页
【部分图文】:
联合育种进化博弈相位图
保持其他参数不变,将B=120和B=130分别代入进行试验,结果如图2所示。当投机企业赔偿额度B由120增加至130时,联合育种中的2类企业演化至全部参与合作的状态所用的时间显著减少。其中,大规模企业演化至理想状态的时间由t=2.407降低为t=0.808;小规模企业演化至理想状态的时间由t=1.070降低为t=0.793;可见,投机企业赔偿额度B的增加有助于联合育种向理想状态演进,验证了前文的分析结论。2.2 验证合作企业举证成本Z的作用方向
保持其他参数不变,将Z=25和Z=35分别代入进行试验,结果如图3所示。当合作企业举证成本Z由25增加至35时,联合育种中的2类企业演化至全部参与合作的状态所用的时间有显著增加。其中,大规模企业演化至理想状态的时间由t=2.221增加为t=8.069;小规模企业演化至理想状态的时间由t=0.444增加为t=0.737;可见,合作企业举证成本Z的增加障碍了联合育种向理想状态演进,验证了前文的分析结论。2.3 验证专用性资产投入C0、C1的作用方向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美生猪产业生产率比较分析[J]. 季柯辛,乔娟. 农业现代化研究. 2015(04)
[2]养猪生产因素中种猪份额超40%[J]. 王立贤. 猪业观察. 2014(08)
[3]种猪遗传改良成效显著 联合育种机制尚待完善——2013年全国猪联合育种协作组年会在成都召开[J]. 王晶,洪艺珊,顾红华. 中国猪业. 2014(01)
[4]基于机会主义防范的技术创新联盟稳定性研究[J]. 胡珑瑛,崔岚.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2(20)
[5]国内育种现状及国家育种规划[J]. 陈瑶生. 今日畜牧兽医. 2012(08)
[6]基于监管、学习和声誉的联盟稳定性:实验研究[J]. 高艳慧,万迪昉,郭海星. 管理学报. 2012(08)
[7]对我国生猪遗传改良工作现状的思考与建议[J]. 彭中镇. 猪业科学. 2010(07)
[8]技术联盟中机会主义行为的内外部成本构设及其意涵——基于策略行为演化的视角[J]. 何宾.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09(10)
[9]战略联盟不稳定性影响因素研究综述[J]. 梁家强. 华东经济管理. 2008(03)
[10]我国猪联合育种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J]. 肖炜,云鹏,苏雪梅,路永强. 当代畜牧. 2005(03)
博士论文
[1]中国生猪良种繁育体系组织模式研究[D]. 季柯辛.中国农业大学 2017
本文编号:3060744
【文章来源】:中国畜牧杂志. 2020,56(09)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6 页
【部分图文】:
联合育种进化博弈相位图
保持其他参数不变,将B=120和B=130分别代入进行试验,结果如图2所示。当投机企业赔偿额度B由120增加至130时,联合育种中的2类企业演化至全部参与合作的状态所用的时间显著减少。其中,大规模企业演化至理想状态的时间由t=2.407降低为t=0.808;小规模企业演化至理想状态的时间由t=1.070降低为t=0.793;可见,投机企业赔偿额度B的增加有助于联合育种向理想状态演进,验证了前文的分析结论。2.2 验证合作企业举证成本Z的作用方向
保持其他参数不变,将Z=25和Z=35分别代入进行试验,结果如图3所示。当合作企业举证成本Z由25增加至35时,联合育种中的2类企业演化至全部参与合作的状态所用的时间有显著增加。其中,大规模企业演化至理想状态的时间由t=2.221增加为t=8.069;小规模企业演化至理想状态的时间由t=0.444增加为t=0.737;可见,合作企业举证成本Z的增加障碍了联合育种向理想状态演进,验证了前文的分析结论。2.3 验证专用性资产投入C0、C1的作用方向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美生猪产业生产率比较分析[J]. 季柯辛,乔娟. 农业现代化研究. 2015(04)
[2]养猪生产因素中种猪份额超40%[J]. 王立贤. 猪业观察. 2014(08)
[3]种猪遗传改良成效显著 联合育种机制尚待完善——2013年全国猪联合育种协作组年会在成都召开[J]. 王晶,洪艺珊,顾红华. 中国猪业. 2014(01)
[4]基于机会主义防范的技术创新联盟稳定性研究[J]. 胡珑瑛,崔岚.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2(20)
[5]国内育种现状及国家育种规划[J]. 陈瑶生. 今日畜牧兽医. 2012(08)
[6]基于监管、学习和声誉的联盟稳定性:实验研究[J]. 高艳慧,万迪昉,郭海星. 管理学报. 2012(08)
[7]对我国生猪遗传改良工作现状的思考与建议[J]. 彭中镇. 猪业科学. 2010(07)
[8]技术联盟中机会主义行为的内外部成本构设及其意涵——基于策略行为演化的视角[J]. 何宾.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09(10)
[9]战略联盟不稳定性影响因素研究综述[J]. 梁家强. 华东经济管理. 2008(03)
[10]我国猪联合育种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J]. 肖炜,云鹏,苏雪梅,路永强. 当代畜牧. 2005(03)
博士论文
[1]中国生猪良种繁育体系组织模式研究[D]. 季柯辛.中国农业大学 2017
本文编号:306074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dongwuyixue/30607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