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乳脂性状候选基因EEF1D突变位点功能分析
发布时间:2021-04-07 02:28
提高乳脂含量、提升奶质已成为当前奶牛业研究的重点方向之一。前期经GWAS方法研究发现,EEF1D基因5′非翻译区(5′-UTR)的G/A突变与乳脂率极显著相关,为了进一步对候选基因EEF1D的突变位点进行功能分析,首先通过人工合成获得了EEF1D基因突变型与野生型片段,并在细胞水平上对其开展了功能验证实验。研究发现,EEF1D基因5′-UTR的G/A突变引起Sp3转录起始位点后移33 bp,并且突变型的活性大约是野生型的3倍。研究结果表明,该突变可改变转录因子的转录起始位点,从而使EEF1D的表达上调。
【文章来源】:浙江农业学报. 2020,32(07)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5 页
【部分图文】:
酶切电泳结果
双荧光素酶活性检测实验结果见图3,根据结果显示,pGL3-EEF1Dwt、pGL3-EEF1Dmut的双荧光素酶活性相对于basic显著升高(P<0.01),EEF1Dmut的活性大约是EEF1Dwt的3倍(P<0.01),说明突变位点促进目的基因的表达。结合转录因子结合位点的预测结果,可以推测c.-488A>G突变位点是影响EEF1D基因表达的关键突变位点。图3 野生型与突变型重组载体的启动子活性分析
野生型与突变型重组载体的启动子活性分析
【参考文献】:
博士论文
[1]基于目标区域捕获测序策略进行奶牛产奶性状功能基因挖掘[D]. 刘轩.中国农业大学 2014
[2]奶牛产奶性状候选基因EEF1D和PDE9A功能验证[D]. 谢岩.中国农业大学 2013
硕士论文
[1]牛AGPAT6基因遗传多态性研究及与脂代谢相关功能的验证[D]. 龙小娟.吉林大学 2016
本文编号:3122620
【文章来源】:浙江农业学报. 2020,32(07)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5 页
【部分图文】:
酶切电泳结果
双荧光素酶活性检测实验结果见图3,根据结果显示,pGL3-EEF1Dwt、pGL3-EEF1Dmut的双荧光素酶活性相对于basic显著升高(P<0.01),EEF1Dmut的活性大约是EEF1Dwt的3倍(P<0.01),说明突变位点促进目的基因的表达。结合转录因子结合位点的预测结果,可以推测c.-488A>G突变位点是影响EEF1D基因表达的关键突变位点。图3 野生型与突变型重组载体的启动子活性分析
野生型与突变型重组载体的启动子活性分析
【参考文献】:
博士论文
[1]基于目标区域捕获测序策略进行奶牛产奶性状功能基因挖掘[D]. 刘轩.中国农业大学 2014
[2]奶牛产奶性状候选基因EEF1D和PDE9A功能验证[D]. 谢岩.中国农业大学 2013
硕士论文
[1]牛AGPAT6基因遗传多态性研究及与脂代谢相关功能的验证[D]. 龙小娟.吉林大学 2016
本文编号:312262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dongwuyixue/31226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