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脂肪酸和激素对奶牛乳腺上皮细胞乳蛋白和乳脂肪合成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1-07-25 22:30
本论文研究在二、三维培养模式下,添加不同浓度比例的短链脂肪酸(乙酸、β-羟丁酸)、长链脂肪酸(油酸、亚油酸、亚麻酸)和激素(催乳素、生长激素、胰岛素)对奶牛乳腺上皮细胞(BMECs)乳蛋白和乳脂肪合成的影响,旨在为调控乳成分合成提供理论依据。本论文包括两部分研究内容,第一部分内容在二维培养模式下,研究组合添加短链(SCFA)和长链脂肪酸(LCFA)对BMECs相对增殖率(RGR)、甘油三酯(TAG)的合成量以及乳蛋白和乳脂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量的影响。试验分为5组,对照组不添加脂肪酸,试验Ⅰ组和Ⅱ组添加的乙酸、β-羟丁酸浓度比例均为2.0∶1.0,油酸、亚油酸、亚麻酸的浓度比例分别为2.0∶13.3∶1.0和9.6∶7.4∶1.0;试验Ⅲ组和Ⅳ组添加的乙酸、β-羟丁酸的浓度比例均为1.0∶1.0,油酸、亚油酸、亚麻酸的浓度比例分别为2.0∶13.3∶1.0和9.6∶7.4∶1.0。各组添加的短链脂肪酸(SCFA)和长链脂肪酸(LCFA)总浓度为14.541 mmol/L。筛选出的适宜的脂肪酸浓度,在三维培养条件下开展组合添加试验,试验包括三组,对照组和试验I组和II组。第二部分内容研究二...
【文章来源】:内蒙古农业大学内蒙古自治区
【文章页数】:6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mTOR调控蛋白质翻译途径Fig.1proteintranslationpathwayregulatedbymTOR
图 2 乳脂肪合成相关基因网络(引自 Bionaz M 等[72])Fig.2 Networks among genes involved in milk fat synthesis1.5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乳蛋白和乳脂肪是构成牛奶营养品质的主要物质基础,促进乳腺内乳蛋白和乳脂
眼科剪剪掉导管、脂肪组织和结缔组织,后将其剪成 1 mm3 的小块,用弯头吸管吸取 1mL 的组织移入 10 mL 的离心管中,加入 2~3mL II 型胶原酶放入培养箱中培养约 1 h 10 min,期间每 15~20 min 振荡一次,消化完全后,用 80 目无菌的网纱充分过滤,接下来对滤液进行离心(1200r/min), 8min 后,将沉淀加入到配置好的需要浓度体积的生长培养基(生长培养基为添加 10% 胎牛血清、5 μg/mL 胰岛素转铁蛋白溶液、1 ng/mL 氢化可得松 2 mM 谷氨酰胺及的 DMEM/F12 培养基)中,然后摇匀装入到培养瓶,在 37℃、5%CO2浓度的恒温培养箱中培养。待细胞长满培养瓶底部的 80%左右时,利用胰酶对成纤维上皮细胞和乳腺上皮细胞的消化时间不同来纯化BMECs 并传代。2.1.1.3.2 BMECs 的鉴定本试验通过荧光免疫染色法鉴定 BMECs 骨架蛋白 CK-18 的表达情况,经检测所培养的 BMECs 呈阳性(图 5),说明本试验分离培养的细胞是 BMECs。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催乳素对奶牛乳腺上皮细胞乳脂和乳蛋白合成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J]. 邢媛媛,李大彪,李红磊,于永强,王卫云. 动物营养学报. 2016(08)
[2]创新成就中国奶业未来[J]. 王方,李晨. 农村.农业.农民(B版). 2015(05)
[3]乙酸钠和β-羟丁酸钠对奶牛乳腺上皮细胞乳脂和乳蛋白合成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J]. 塔娜,李红磊,侯先志,考桂兰,高民,李大彪. 动物营养学报. 2014(06)
[4]乙酸对奶牛乳腺上皮细胞活力及CD36和FABP3基因表达的影响[J]. 齐利枝,闫素梅,生冉,赵艳丽,金鹿. 饲料工业. 2013(11)
[5]胰岛素对体外培养奶牛乳腺上皮细胞乳蛋白、乳脂肪合成相关基因mRNA表达的影响[J]. 王皓宇,秦彤,郝海生,杜卫华,赵学明,朱化彬. 畜牧兽医学报. 2013(05)
[6]三维培养技术在肿瘤侵袭和转移研究中的应用及进展[J]. 陈宏,辛彦. 现代肿瘤医学. 2013(01)
[7]激素调控乳蛋白合成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J]. 文静,卜登攀,王建发,孙鹏. 华北农学报. 2012(S1)
[8]不同十八碳脂肪酸对奶牛乳腺上皮细胞增殖及甘油三酯合成的影响[J]. 崔瑞莲,王加启,卜登攀,魏宏阳,南雪梅,胡菡,周凌云. 畜牧兽医学报. 2012(07)
[9]乙酸和β-羟丁酸对体外培养牛肝细胞脂代谢部分关键酶表达的影响[J]. 白鸽,许远靖,王冲,孙勇,陈灰,李心慰,王振全,邓清华,王建国,刘国文,周昌芳. 中国兽医学报. 2012(01)
[10]阴外动脉灌注乙酸钠对奶山羊乳腺营养物质摄取和利用的影响[J]. 孙满吉,卢德勋,王丽芳,李然,刘彩娟. 动物营养学报. 2009(06)
博士论文
[1]乙酸参与奶牛乳腺上皮细胞内乳脂肪与乳蛋白合成的调控机理研究[D]. 生冉.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5
[2]二、三维培养模式对奶牛乳腺上皮细胞泌乳代谢相关基因的影响[D]. 王秀美.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3
硕士论文
[1]二、三维培养模式下添加激素对奶牛乳腺上皮细胞乳脂肪和乳蛋白合成的影响[D]. 邢媛媛.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7
[2]中国奶业企业可持续性研究[D]. 李梦雅.内蒙古大学 2016
[3]二、三维培养模式下添加十八碳不饱和脂肪酸对奶牛乳腺上皮细胞乳成分合成的影响[D]. 李红磊.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6
[4]奶牛泌乳相关激素周期性变化规律及激素对乳腺外植体中基因表达的影响[D]. 孙晓静.山东农业大学 2012
[5]十八碳不饱和脂肪酸对乳腺上皮细胞脂肪代谢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D]. 孙晓菊.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2
[6]奶牛乳腺上皮细胞中赖氨酸蛋氨酸配比模式对酪蛋白合成的影响及机理研究[D]. 李喜艳.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1
本文编号:3302901
【文章来源】:内蒙古农业大学内蒙古自治区
【文章页数】:6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mTOR调控蛋白质翻译途径Fig.1proteintranslationpathwayregulatedbymTOR
图 2 乳脂肪合成相关基因网络(引自 Bionaz M 等[72])Fig.2 Networks among genes involved in milk fat synthesis1.5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乳蛋白和乳脂肪是构成牛奶营养品质的主要物质基础,促进乳腺内乳蛋白和乳脂
眼科剪剪掉导管、脂肪组织和结缔组织,后将其剪成 1 mm3 的小块,用弯头吸管吸取 1mL 的组织移入 10 mL 的离心管中,加入 2~3mL II 型胶原酶放入培养箱中培养约 1 h 10 min,期间每 15~20 min 振荡一次,消化完全后,用 80 目无菌的网纱充分过滤,接下来对滤液进行离心(1200r/min), 8min 后,将沉淀加入到配置好的需要浓度体积的生长培养基(生长培养基为添加 10% 胎牛血清、5 μg/mL 胰岛素转铁蛋白溶液、1 ng/mL 氢化可得松 2 mM 谷氨酰胺及的 DMEM/F12 培养基)中,然后摇匀装入到培养瓶,在 37℃、5%CO2浓度的恒温培养箱中培养。待细胞长满培养瓶底部的 80%左右时,利用胰酶对成纤维上皮细胞和乳腺上皮细胞的消化时间不同来纯化BMECs 并传代。2.1.1.3.2 BMECs 的鉴定本试验通过荧光免疫染色法鉴定 BMECs 骨架蛋白 CK-18 的表达情况,经检测所培养的 BMECs 呈阳性(图 5),说明本试验分离培养的细胞是 BMECs。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催乳素对奶牛乳腺上皮细胞乳脂和乳蛋白合成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J]. 邢媛媛,李大彪,李红磊,于永强,王卫云. 动物营养学报. 2016(08)
[2]创新成就中国奶业未来[J]. 王方,李晨. 农村.农业.农民(B版). 2015(05)
[3]乙酸钠和β-羟丁酸钠对奶牛乳腺上皮细胞乳脂和乳蛋白合成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J]. 塔娜,李红磊,侯先志,考桂兰,高民,李大彪. 动物营养学报. 2014(06)
[4]乙酸对奶牛乳腺上皮细胞活力及CD36和FABP3基因表达的影响[J]. 齐利枝,闫素梅,生冉,赵艳丽,金鹿. 饲料工业. 2013(11)
[5]胰岛素对体外培养奶牛乳腺上皮细胞乳蛋白、乳脂肪合成相关基因mRNA表达的影响[J]. 王皓宇,秦彤,郝海生,杜卫华,赵学明,朱化彬. 畜牧兽医学报. 2013(05)
[6]三维培养技术在肿瘤侵袭和转移研究中的应用及进展[J]. 陈宏,辛彦. 现代肿瘤医学. 2013(01)
[7]激素调控乳蛋白合成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J]. 文静,卜登攀,王建发,孙鹏. 华北农学报. 2012(S1)
[8]不同十八碳脂肪酸对奶牛乳腺上皮细胞增殖及甘油三酯合成的影响[J]. 崔瑞莲,王加启,卜登攀,魏宏阳,南雪梅,胡菡,周凌云. 畜牧兽医学报. 2012(07)
[9]乙酸和β-羟丁酸对体外培养牛肝细胞脂代谢部分关键酶表达的影响[J]. 白鸽,许远靖,王冲,孙勇,陈灰,李心慰,王振全,邓清华,王建国,刘国文,周昌芳. 中国兽医学报. 2012(01)
[10]阴外动脉灌注乙酸钠对奶山羊乳腺营养物质摄取和利用的影响[J]. 孙满吉,卢德勋,王丽芳,李然,刘彩娟. 动物营养学报. 2009(06)
博士论文
[1]乙酸参与奶牛乳腺上皮细胞内乳脂肪与乳蛋白合成的调控机理研究[D]. 生冉.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5
[2]二、三维培养模式对奶牛乳腺上皮细胞泌乳代谢相关基因的影响[D]. 王秀美.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3
硕士论文
[1]二、三维培养模式下添加激素对奶牛乳腺上皮细胞乳脂肪和乳蛋白合成的影响[D]. 邢媛媛.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7
[2]中国奶业企业可持续性研究[D]. 李梦雅.内蒙古大学 2016
[3]二、三维培养模式下添加十八碳不饱和脂肪酸对奶牛乳腺上皮细胞乳成分合成的影响[D]. 李红磊.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6
[4]奶牛泌乳相关激素周期性变化规律及激素对乳腺外植体中基因表达的影响[D]. 孙晓静.山东农业大学 2012
[5]十八碳不饱和脂肪酸对乳腺上皮细胞脂肪代谢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D]. 孙晓菊.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2
[6]奶牛乳腺上皮细胞中赖氨酸蛋氨酸配比模式对酪蛋白合成的影响及机理研究[D]. 李喜艳.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1
本文编号:330290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dongwuyixue/33029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