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畜牧兽医论文 >

不同宿主来源狂犬病病毒街毒株的增殖特性分析和动物感染特性分析

发布时间:2021-08-15 03:57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病毒(Rabies virus,RABV)感染引起的疾病,能够导致大多数哺乳动物的急性致死性脑脊髓炎。全球每年至少有五万五千人死于狂犬病,中国每年有约有2000人因感染狂犬病病毒死亡。我国的狂犬病病毒传染源主要是犬,每年也有少量家畜和野生动物感染狂犬病死亡。目前,狂犬病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接种疫苗是最有效的预防狂犬病的途径。为进一步了解狂犬病病毒生物学特性,本实验对12株狂犬病病毒街毒株的增殖特性进行分析,筛选出6株能够在动物体内外稳定增殖的病毒。根据这6株病毒对动物的致病能力不同,筛选出一株毒力最高的RABV街毒株进行小鼠和犬的感染实验。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我国狂犬病病毒街毒株的培养和增殖特性比较研究12株我国不同地区来源的狂犬病病毒街毒株在细胞上和乳鼠脑内的增殖特性,分别通过细胞培养和乳鼠颅内接种法进行连续传代,测定病毒不同代次的TCID50。其中6株病毒在经过细胞连续传代培养20代和乳鼠脑内接种传代10代后,病毒滴度稳定升高并趋于稳定,HuNPB3株毒力最高也最稳定,病毒滴度可达105.97TCID50/g和107.97TCID50/mL。另外6株病毒经过三次细... 

【文章来源】:吉林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不同宿主来源狂犬病病毒街毒株的增殖特性分析和动物感染特性分析


病毒在乳鼠脑内的增殖Figure1.3Rabiesvirusproliferationinsucklingmicebraintissue

病毒,细胞,次数


程中病毒滴度最稳定。YN01,GDMMD57,SXYQ,SDJN02,TJD05 5 株病毒滴度随细胞传代次数增加而升高,细胞传代至第 15 代后病毒滴度趋于稳定,不再增长(图 1.5)。HuNPB3 株病毒滴度由第一代的 105.80TCID50/mL 上升并稳定于 107.97TCID50/mL,YN01 株病毒滴度由第一代的 101.97TCID50/mL 上升并稳定于 107.30TCID50/mL,GDMMD57 株病毒滴度由第一代的 102.50TCID50/mL 上升并稳定于 107.30TCID50/mL,SXYQ 株病毒滴度由第一代的 101.67TCID50/mL 上升并稳定于 106.80TCID50/mL,SDJN02 株病毒滴度由第一代的 102.90TCID50/mL 上升并稳定于 105.97TCID50/mL,TJD05 株病毒滴度由第一代的 102.30TCID50/mL上升并稳定于 105.97TCID50/mL。

生长曲线,病毒,生长曲线,细胞


图 1.6 第 20 代病毒在 N2a 细胞上的生长曲线Figure 1.6 The growth curve on N2a cell of the twentieth generation rabies virus4 讨论狂犬病病毒的体内外培养是狂犬病病毒疫苗研究和致病机理研究的基础,虽然大多数的细胞系都对狂犬病病毒易感,但由于狂犬病病毒的嗜神经性,N2a细胞是观察病毒的细胞感染和研究病毒体外致病性的最佳模型。病毒在 BHK 等细胞系上传代可能会造成病毒的毒力下降和基因的改变。相对于成鼠,乳鼠对RABV 的敏感性更高,乳鼠脑组织研磨液注射其他动物引起的过敏反应也更小。在驯化 RABV 街毒株过程中,为降低病毒的毒力,减小病毒的动物致死性,可能选取 BHK 细胞或兔脑内传代法进行病毒培养,最终筛选出符合要求的固定毒。国内流行毒株 JX08-45 在经过 BHK 细胞适应性培养后[57],病毒对成鼠的致死率大大降低。本实验为尽量减小对街毒株生物学特性的影响,选用了 N2a 细胞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犬攻毒用狂犬病街毒株BD06的特性[J]. 刘晔,张守峰,潘铁骊,张菲,王颖,连海,张锦霞,扈荣良.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2014(01)
[2]我国狂犬病流行毒株JX08-45适应细胞培养后的生物学特性[J]. 刘晔,房丽君,赵敬慧,张守峰,张菲,扈荣良.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2012(09)
[3]2003—2010年江苏省沭阳县狂犬病疫情分析[J]. 孙绪良,刘艾明.  职业与健康. 2011(23)
[4]湖南省1996-2010年狂犬病流行趋势和防治现状[J]. 彭琦,张斯钰,高立冬,蔡亮,王世清,张红,刘富强,胡世雄,曾舸,刘运芝.  实用预防医学. 2011(11)
[5]两株犬源狂犬病病毒街毒株全基因组序列测定与分析[J]. 齐瑛琳,金宏丽,赵丽丽,王化磊,赵平森,付玉,涂长春,杨松涛,夏咸柱.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2011(07)
[6]鼬獾狂犬病病毒分离株的培养及其免疫原性[J]. 刘晔,房丽君,赵敬慧,张守峰,张菲,扈荣良.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2011(02)
[7]中国2005年狂犬病流行相关因素分析[J]. 宋淼,唐青,许真,李浩,王定明,莫兆军,高立东,郭绶衡,朱凤才,胡岱霖,王显军.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06(11)
[8]广西2000~2004年狂犬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 谭明杰,李荣成,莫兆军,黄莉荣,董邕辉,谢艺红,杨进业.  疾病监测. 2005(11)
[9]江苏省1999-2003年狂犬病流行特征监测[J]. 鲍倡俊,朱凤才,宋俐,李亮,祖荣强.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04(12)



本文编号:334380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dongwuyixue/334380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78c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