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畜牧兽医论文 >

中国草地农业气候分区及其饲草栽培适宜性

发布时间:2021-10-27 09:28
  为了草地农业区域优化发展,依W Koppen世界气候分类途径,进行了中国气候分类及草地农业气候分区,依据相应途径,制作了中国饲草寒冷度分区图和中国饲草炎热度分区图,分析了各饲草气候区适宜的饲草作物种类及管理对策。中国气候及草地农业气候有17个类型,归并为6个饲草气候系统,中国饲草寒冷度分11个区,中国饲草炎热度分8个区。每个气候系统及寒冷度分区和炎热度分区内,分别有适宜的饲草作物,其评价标准为:生态适应、生长状态正常、发挥潜在遗传产量、有经济效益。干旱饲草气候系统发展低密度放牧饲养,湿润饲草气候系统发展规模化集约饲养,为中国草地畜牧业生产模式的基本理论选择。 

【文章来源】:地理科学. 2020,40(10)北大核心CSSCICSCD

【文章页数】:11 页

【部分图文】:

中国草地农业气候分区及其饲草栽培适宜性


1987—2016年中国气温日均温>0℃积温Fig.6Thermalaccumulationmapofairtemperatureover0℃ofChinain1987-2016

饲草


践中,根据饲草炎热度分区,将温度>30℃的天数>120d区域划为暖季区(warmseasonregion),其适应饲草称为暖季禾草/饲草(warmseasongrass/forage),将温度>30℃的天数<60d区域划为冷季区(coolseasonregion),其适应饲草称为冷季禾草/饲草(coolseasongrass/forage)。二者之间的区域为过渡区(transitionseasonregion),一些冷季饲草、暖季饲草都可以在这一地区生长并发挥正常生长潜力。据此,可以判定中国暖季饲草气候区和冷季饲草气候区及其过渡区的基本界线。2.4栽培饲草适宜性分析天然饲草系统利用方式、管理对策直接决定于气候影响的种类组成及产量。人工草地、饲草作物地建设、利用及管理包括2个最基本的要素:所栽培饲草能够越冬存活并/或正常发挥遗传生产潜力,称之为生态适应性(Ecologicaladaptability);所栽培饲草正常发挥遗传生产潜力前提下,其产量及市场价格决定其有收益,称之为经济效益性(Economicprofitability)。生态适应性和经济效益性构成本文所谓的栽培饲草适宜性(foragesuitab-ility),即某种饲草在某区域的生态适应性及其经济效益性。荒漠饲草气候系统区、草原饲草气候系统区、寒旱饲草气候系统区,相当于美国大平原高草草地、矮草草地及其西南荒漠草地区所构成的美国中西部区[24],自然植被为各式草原、荒漠草原、灌丛、苔原,甚至裸地,有部分山地。中国此区域自然生态适应的饲草有羊草(Leymuschinensis)、针茅(Stipaspp.)、羊茅(Festucaovina)、白草(Pennis-etumcentrasiaticum)、白羊草(Bothriochloaischaemum)、冰草(Agropyroncristatum)、小花碱茅(Puccinelliatenuiflo

降水量,饲草,积温


冷湿饲草气候系统区,相当于美国东北部冷季饲草区[24],自然植被为木本植物占优势的森林群落,林下草地饲草种类多样,但多低质量杂类草,部分地区被开垦为农田。中国此区降水相对丰富,但气温>0℃的积温不足3000℃(图6),温度为此区饲草作物生长的限制因子。生态适应此区的饲图51987—2016年中国年平均降水量分布Fig.5MeanprecipitationofChinain1987-2016图61987—2016年中国气温日均温>0℃积温Fig.6Thermalaccumulationmapofairtemperatureover0℃ofChinain1987-201610期周道玮等:中国草地农业气候分区及其饲草栽培适宜性1737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放牧场和饲草场管理的原理与实践[J]. 周道玮,王婷,赵成振,李强,黄迎新,钟荣珍,孙海霞.  土壤与作物. 2019(03)
[2]草地畜牧理论与实践[J]. 周道玮,孙海霞,钟荣珍,房义,黄迎新.  草地学报. 2016(04)
[3]典型草原载畜率及放牧饲养设计[J]. 周道玮,孙海霞,钟荣珍,黄迎新,梁存柱,刘钟龄.  土壤与作物. 2015(03)
[4]1981~2010年中国气候区划[J]. 郑景云,卞娟娟,葛全胜,郝志新,尹云鹤,廖要明.  科学通报. 2013(30)
[5]中国气候区划新方案[J]. 郑景云,尹云鹤,李炳元.  地理学报. 2010(01)
[6]草业科学研究的现状与展望[J]. 任继周,胡自治,张自和.  国外畜牧学.草原与牧草. 1993(02)
[7]中国气候区划新探[J]. 陈咸吉.  气象学报. 1982(01)
[8]中国农业气侯区划试论[J]. 丘宝剑,卢其尧.  地理学报. 1980(02)



本文编号:346132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dongwuyixue/346132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4d5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