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蕊花糖苷对产气荚膜梭菌气性坏疽的治疗作用研究
发布时间:2023-03-26 19:40
产气荚膜梭菌(Clostridium perfringens,C.perfringens),又称魏氏梭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内,是存在于人和动物体内的正常肠道菌群,属条件致病菌。依据其所分泌的外毒素将其分为A-E五种类型,A型产气荚膜梭菌可导致人的食物中毒及气性坏疽等多种疾病,其中气性坏疽在多种动物身上均有发生,在遭受深度伤害或术后护理不当的情况下,患者通常会感染致病菌引起坏疽,并且气体坏疽的潜伏期短,通常从发作到死亡,仅需48 h。因此,一旦错过感染早期的黄金治疗期,将导致感染宿主死亡,此外,如果不能及时进行有效的治疗,将对公众健康造成威胁并导致严重的经济损失。梭菌性气体坏疽是一种暴发性传染病,主要由产气荚膜梭菌所分泌的α毒素与θ毒素两种毒素引起。α毒素(Phospholipase C,CPA or PLC)属于细菌锌-金属磷脂酶家族,是产气荚膜梭菌的主要毒素之一,同时具有磷脂酶C和鞘磷脂酶的活性,是引起气性坏疽的主要毒素。θ毒素(perfringolysin O)又称PFO,是成孔胆固醇依赖性溶细胞素家族(CDCs)成员之一,可与α毒素共同作用,对感染部位聚集的中性粒细胞造成损伤,内...
【文章页数】:7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表
引言
第一篇 文献综述
第一章 产气荚膜梭菌研究进展
1.1 产气荚膜梭菌生物学特性
1.2 产气荚膜梭菌主要毒素种类及分型
1.3 总结
第二章 产气荚膜梭菌气性坏疽研究进展
2.1 气性坏疽
2.2 气性坏疽常用治疗方法
2.3 总结
第三章 毛蕊花糖苷的药理作用
3.1 抗氧化性
3.2 抗炎作用
3.3 抗菌活性
3.4 抗肿瘤活性
3.5 保肝作用
3.6 其他活性
3.7 总结
第二篇 研究内容
第一章 产气荚膜梭菌α毒素及θ毒素抑制剂的筛选
1.1 材料与方法
1.2 结果
1.3 讨论
1.4 小结
第二章 毛蕊花糖苷抑制CPA及 PFO溶血活性作用机制
2.1 材料与方法
2.2 结果
2.3 讨论
2.4 小结
第三章 毛蕊花糖苷对产气荚膜梭菌及其毒素侵袭的抑制作用
3.1 材料与方法
3.2 结果
3.3 讨论
3.4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导师简介
致谢
本文编号:3771592
【文章页数】:7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表
引言
第一篇 文献综述
第一章 产气荚膜梭菌研究进展
1.1 产气荚膜梭菌生物学特性
1.2 产气荚膜梭菌主要毒素种类及分型
1.3 总结
第二章 产气荚膜梭菌气性坏疽研究进展
2.1 气性坏疽
2.2 气性坏疽常用治疗方法
2.3 总结
第三章 毛蕊花糖苷的药理作用
3.1 抗氧化性
3.2 抗炎作用
3.3 抗菌活性
3.4 抗肿瘤活性
3.5 保肝作用
3.6 其他活性
3.7 总结
第二篇 研究内容
第一章 产气荚膜梭菌α毒素及θ毒素抑制剂的筛选
1.1 材料与方法
1.2 结果
1.3 讨论
1.4 小结
第二章 毛蕊花糖苷抑制CPA及 PFO溶血活性作用机制
2.1 材料与方法
2.2 结果
2.3 讨论
2.4 小结
第三章 毛蕊花糖苷对产气荚膜梭菌及其毒素侵袭的抑制作用
3.1 材料与方法
3.2 结果
3.3 讨论
3.4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导师简介
致谢
本文编号:377159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dongwuyixue/37715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