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养方式对苏尼特羊胃肠道菌群、脂肪酸代谢和羊肉品质的影响及机理研究
发布时间:2023-10-18 19:51
本研究以内蒙古地区三种饲养方式下(放牧、放牧+舍饲和舍饲,每组12只)苏尼特羊为研究对象,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实时定量荧光PCR技术和气质联用技术等技术探索不同饲养模式下苏尼特羊屠宰性能、胴体品质、羊肉品质、脂肪酸代谢和胃肠道菌群的差异点,并建立联系,最终通过亚麻籽喂养进一步验证脂肪酸沉积和胃肠道菌群的关系,以期能为内蒙古地区绵羊科学喂养提供基础数据支持。通过研究饲养方式对苏尼特羊屠宰性能、胴体品质和羊肉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放牧组苏尼特羊屠宰率显著低于放牧+舍饲组和舍饲组(P<0.05)。放牧+舍饲组中苏尼特羊的骨重量显著大于放牧组和舍饲组(P0.05),而净肉重显著低于放牧组和舍饲组(P<0.05)。三种饲养方式下胴体重、眼肌面积和背膘厚重无显著性差异(P>0.05)。饲养方式对背最长肌中pH0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对pH24有显著影响(P<0.05)。舍饲组背最长肌中亮度值和剪切力值高于放牧组和放牧+舍饲组(P<0.05);而股二头肌中红度值和黄度值低于放牧+舍饲组(P<0.05)。放牧+舍饲组背最长肌中粗蛋白含量显著高于放牧组...
【文章页数】:144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一 引言
1 中国肉羊产业发展概述
1.1 中国肉羊产业发展的现状
1.2 中国肉羊产业发展的特点分析
1.2.1 肉羊产业在畜牧业中占有很大的比例
1.2.2 饲养方式以散养为主,养殖规模在不断扩大
1.3 肉羊产业发展区域化明显
1.4 内蒙古羊产业发展现状
1.4.1 内蒙羊饲养规模在不断扩大
1.4.2 羊肉产业的比重增加
1.4.3 内蒙古地区饲养模式的分析
2 苏尼特羊
3 羊肉品质的评定
3.1 pH值
3.2 肉的色泽
3.3 肉的嫩度
3.4 肉的风味
3.5 肉营养成分分析
4 脂肪酸代谢
4.1 脂肪酸
4.2 脂肪酸代谢相关基因
5 胃肠道菌群研究进展
5.1 胃肠道微生物
5.2 胃肠道菌群生理功能
5.2.1 肠道屏障的保护作用
5.2.2 营养代谢功能
5.2.3 免疫功能
5.3 影响胃肠道菌群的因素
5.3.1 动物日粮
5.3.2 动物基因型
5.3.3 动物年龄
5.3.4 其他因素
5.4 胃肠道菌群分子生物学研究技术
6 本论文研究意义及技术路线
6.1 研究目的与意义
6.2 技术路线
二 材料与方法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样品采集
1.3 主要实验仪器设备
1.4 主要试剂及其来源
2 实验设计
3 实验方法
3.1 屠宰性能测定
3.2 胴体等级测定
3.3 羊肉食用品质测定
3.4 常规营养物质测定
3.5 脂肪酸的测定
3.5.1 脂肪酸的提取
3.5.2 气相质谱条件
3.6 基因表达量的测定
3.6.1 RNA的提取和检测
3.6.2 RNA反转录
3.6.3 引物扩增效率和扩增产物验证
3.6.4 实时荧光定量PCR
3.7 血液指标的测定
3.8 胃肠道菌群测定
3.8.1 DNA抽提和PCR扩增
3.8.2 Illumina Miseq测序
3.8.3 优化数据处理
3.9 短链脂肪酸的测定
3.9.1 样品前处理
3.9.2 气相质谱条件
3.9.3 标准曲线的绘制
4 数据分析
三 结果与分析
1 饲养方式对苏尼特羊屠宰性能、胴体品质和羊肉品质的影响
1.1 饲养方式对苏尼特羊屠宰性能的影响
1.2 饲养方式对苏尼特羊胴体品质的影响
1.3 饲养方式对苏尼特羊食用品质的影响
1.3.1 饲养方式对苏尼特羊肉pH的影响
1.3.2 饲养方式对苏尼特羊肉色泽的影响
1.3.3 饲养方式对苏尼特羊肉嫩度和熟肉率的影响
1.4 饲养方式对苏尼特羊常规营养物质的影响
1.5 苏尼特羊屠宰性能与胴体品质间相关性分析
1.6 苏尼特羊羊肉品质间相关性分析(背最长肌为例)
2 饲养方式对苏尼特羊脂肪酸代谢的影响研究
2.1 饲养方式对苏尼特羊脂肪组织中脂肪酸的影响
2.1.1 饲养方式对苏尼特羊背最长肌中脂肪酸的影响
2.1.2 饲养方式对苏尼特羊股二头肌中脂肪酸的影响
2.1.3 饲养方式对苏尼特羊皮下脂肪中脂肪酸的影响
2.1.4 饲养方式对苏尼特羊尾部脂肪中脂肪酸的影响
2.1.5 苏尼特羊不同脂肪组织中脂肪酸的差异分析
2.2 饲养方式对苏尼特羊脂肪组织中脂肪酸代谢基因mRNA表达量的影响
2.2.1 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
2.2.2 饲养方式对苏尼特羊脂肪酸代谢基因mRNA表达的影响
2.3 饲养方式对苏尼特羊血液代谢物的影响
2.4 肌内脂肪含量与脂肪酸代谢基因的相关性
2.5 脂肪酸与脂肪代谢基因的相关性分析
2.6 血液代谢物与脂肪和脂肪酸含量的相关性分析
3 饲养方式对苏尼特羊胃肠道菌群结构和多样性的影响
3.1 瘤胃菌群
3.1.1 饲养方式对苏尼特羊瘤胃菌群多样性的影响
3.1.2 不同饲养方式下苏尼特羊瘤胃菌群组成分析
3.1.3 饲养方式对苏尼特羊瘤胃菌群的影响
3.1.4 不同饲养模式下苏尼特羊瘤胃菌群功能预测
3.1.5 饲养模式对苏尼特羊瘤胃菌群代谢物的影响
3.2 肠道菌群
3.2.1 饲养方式对苏尼特羊肠道菌群多样性的影响
3.2.2 不同饲养方式下苏尼特羊肠道菌群组成分析
3.2.3 饲养方式对苏尼特羊肠道菌群的影响
3.2.4 不同饲养模式下苏尼特羊肠道菌群功能预测
3.2.5 饲养模式对苏尼特羊肠道菌群代谢物的影响
3.3 苏尼特羊胃肠道部位菌群分析
3.3.1 不同胃肠道部位菌群α多样性比较分析
3.3.2 门水平上不同胃肠道部位菌群组成分析
3.3.3 属水平上不同胃肠道部位菌群组成分析
3.3.4 苏尼特羊不同胃肠道部位菌群β-多样性分析
3.4 胃肠道菌群与其代谢物的相关性分析
3.4.1 瘤胃菌群与其代谢物相关性分析
3.4.2 肠道菌群与其代谢物相关性分析
3.5 胃肠道菌群与脂肪酸代谢相关性分析
3.5.1 瘤胃菌群与脂肪酸组成相关性分析
3.5.2 瘤胃菌群与脂肪酸代谢基因表达相关性分析
3.5.3 肠道菌群与脂肪酸组成相关性分析
3.5.4 肠道菌群与脂肪酸代谢基因表达相关性分析
3.6 胃肠道菌群与血脂指标相关性分析
3.6.1 瘤胃菌群与血脂指标相关性分析
3.6.2 肠道菌群与血脂指标相关性分析
4 营养水平对脂肪酸代谢和胃肠道菌群影响的机理研究
4.1 亚麻籽对苏尼特羊屠宰性能和胴体品质的影响
4.2 亚麻籽对苏尼特羊羊肉品质的影响
4.3 亚麻籽对苏尼特羊羊肉中理化指标的影响
4.4 亚麻籽对苏尼特羊羊肉中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4.5 亚麻籽对苏尼特羊瘤胃菌群的影响
4.5.1 亚麻籽对苏尼特羊瘤胃菌群多样性的影响
4.5.2 饲喂亚麻籽条件下苏尼特羊瘤胃菌群结构组成分析
4.6 亚麻籽对苏尼特羊肠道菌群的影响
4.6.1 亚麻籽对苏尼特羊肠道菌群多样性的影响
4.6.2 饲喂亚麻籽条件下苏尼特羊肠道菌群结构组成分析
四 讨论
1 饲养方式对苏尼特羊屠宰性能、胴体等级和羊肉品质的影响
2 饲养方式对苏尼特羊脂肪酸代谢的影响研究
2.1 饲养方式对脂肪组织中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2.2 不同脂肪组织中脂肪酸组成的差异分析
2.3 饲养方式对脂肪组织中脂肪酸代谢的影响
2.4 脂肪酸代谢基因与脂肪酸沉积的关系
2.5 饲养方式对血液代谢物的影响
3 饲养方式对苏尼特羊胃肠道菌群结构和多样性的影响
3.1 饲养方式对动物胃肠道菌群多样性的影响
3.2 饲养方式对反刍动物胃肠道菌群组成的影响
3.3 胃肠道菌群与脂肪酸代谢的关系
4 营养水平对脂肪酸代谢和胃肠道菌群影响的机理研究
4.1 亚麻籽对育肥羊屠宰性能和胴体品质的影响
4.2 亚麻籽对育肥羊羊肉品质的影响
4.3 亚麻籽对育肥羊羊肉脂肪酸的影响
4.4 饲喂亚麻籽对胃肠道菌群的影响
五 结论、创新点与展望
1 结论
2 创新点
3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本文编号:3855086
【文章页数】:144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一 引言
1 中国肉羊产业发展概述
1.1 中国肉羊产业发展的现状
1.2 中国肉羊产业发展的特点分析
1.2.1 肉羊产业在畜牧业中占有很大的比例
1.2.2 饲养方式以散养为主,养殖规模在不断扩大
1.3 肉羊产业发展区域化明显
1.4 内蒙古羊产业发展现状
1.4.1 内蒙羊饲养规模在不断扩大
1.4.2 羊肉产业的比重增加
1.4.3 内蒙古地区饲养模式的分析
2 苏尼特羊
3 羊肉品质的评定
3.1 pH值
3.2 肉的色泽
3.3 肉的嫩度
3.4 肉的风味
3.5 肉营养成分分析
4 脂肪酸代谢
4.1 脂肪酸
4.2 脂肪酸代谢相关基因
5 胃肠道菌群研究进展
5.1 胃肠道微生物
5.2 胃肠道菌群生理功能
5.2.1 肠道屏障的保护作用
5.2.2 营养代谢功能
5.2.3 免疫功能
5.3 影响胃肠道菌群的因素
5.3.1 动物日粮
5.3.2 动物基因型
5.3.3 动物年龄
5.3.4 其他因素
5.4 胃肠道菌群分子生物学研究技术
6 本论文研究意义及技术路线
6.1 研究目的与意义
6.2 技术路线
二 材料与方法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样品采集
1.3 主要实验仪器设备
1.4 主要试剂及其来源
2 实验设计
3 实验方法
3.1 屠宰性能测定
3.2 胴体等级测定
3.3 羊肉食用品质测定
3.4 常规营养物质测定
3.5 脂肪酸的测定
3.5.1 脂肪酸的提取
3.5.2 气相质谱条件
3.6 基因表达量的测定
3.6.1 RNA的提取和检测
3.6.2 RNA反转录
3.6.3 引物扩增效率和扩增产物验证
3.6.4 实时荧光定量PCR
3.7 血液指标的测定
3.8 胃肠道菌群测定
3.8.1 DNA抽提和PCR扩增
3.8.2 Illumina Miseq测序
3.8.3 优化数据处理
3.9 短链脂肪酸的测定
3.9.1 样品前处理
3.9.2 气相质谱条件
3.9.3 标准曲线的绘制
4 数据分析
三 结果与分析
1 饲养方式对苏尼特羊屠宰性能、胴体品质和羊肉品质的影响
1.1 饲养方式对苏尼特羊屠宰性能的影响
1.2 饲养方式对苏尼特羊胴体品质的影响
1.3 饲养方式对苏尼特羊食用品质的影响
1.3.1 饲养方式对苏尼特羊肉pH的影响
1.3.2 饲养方式对苏尼特羊肉色泽的影响
1.3.3 饲养方式对苏尼特羊肉嫩度和熟肉率的影响
1.4 饲养方式对苏尼特羊常规营养物质的影响
1.5 苏尼特羊屠宰性能与胴体品质间相关性分析
1.6 苏尼特羊羊肉品质间相关性分析(背最长肌为例)
2 饲养方式对苏尼特羊脂肪酸代谢的影响研究
2.1 饲养方式对苏尼特羊脂肪组织中脂肪酸的影响
2.1.1 饲养方式对苏尼特羊背最长肌中脂肪酸的影响
2.1.2 饲养方式对苏尼特羊股二头肌中脂肪酸的影响
2.1.3 饲养方式对苏尼特羊皮下脂肪中脂肪酸的影响
2.1.4 饲养方式对苏尼特羊尾部脂肪中脂肪酸的影响
2.1.5 苏尼特羊不同脂肪组织中脂肪酸的差异分析
2.2 饲养方式对苏尼特羊脂肪组织中脂肪酸代谢基因mRNA表达量的影响
2.2.1 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
2.2.2 饲养方式对苏尼特羊脂肪酸代谢基因mRNA表达的影响
2.3 饲养方式对苏尼特羊血液代谢物的影响
2.4 肌内脂肪含量与脂肪酸代谢基因的相关性
2.5 脂肪酸与脂肪代谢基因的相关性分析
2.6 血液代谢物与脂肪和脂肪酸含量的相关性分析
3 饲养方式对苏尼特羊胃肠道菌群结构和多样性的影响
3.1 瘤胃菌群
3.1.1 饲养方式对苏尼特羊瘤胃菌群多样性的影响
3.1.2 不同饲养方式下苏尼特羊瘤胃菌群组成分析
3.1.3 饲养方式对苏尼特羊瘤胃菌群的影响
3.1.4 不同饲养模式下苏尼特羊瘤胃菌群功能预测
3.1.5 饲养模式对苏尼特羊瘤胃菌群代谢物的影响
3.2 肠道菌群
3.2.1 饲养方式对苏尼特羊肠道菌群多样性的影响
3.2.2 不同饲养方式下苏尼特羊肠道菌群组成分析
3.2.3 饲养方式对苏尼特羊肠道菌群的影响
3.2.4 不同饲养模式下苏尼特羊肠道菌群功能预测
3.2.5 饲养模式对苏尼特羊肠道菌群代谢物的影响
3.3 苏尼特羊胃肠道部位菌群分析
3.3.1 不同胃肠道部位菌群α多样性比较分析
3.3.2 门水平上不同胃肠道部位菌群组成分析
3.3.3 属水平上不同胃肠道部位菌群组成分析
3.3.4 苏尼特羊不同胃肠道部位菌群β-多样性分析
3.4 胃肠道菌群与其代谢物的相关性分析
3.4.1 瘤胃菌群与其代谢物相关性分析
3.4.2 肠道菌群与其代谢物相关性分析
3.5 胃肠道菌群与脂肪酸代谢相关性分析
3.5.1 瘤胃菌群与脂肪酸组成相关性分析
3.5.2 瘤胃菌群与脂肪酸代谢基因表达相关性分析
3.5.3 肠道菌群与脂肪酸组成相关性分析
3.5.4 肠道菌群与脂肪酸代谢基因表达相关性分析
3.6 胃肠道菌群与血脂指标相关性分析
3.6.1 瘤胃菌群与血脂指标相关性分析
3.6.2 肠道菌群与血脂指标相关性分析
4 营养水平对脂肪酸代谢和胃肠道菌群影响的机理研究
4.1 亚麻籽对苏尼特羊屠宰性能和胴体品质的影响
4.2 亚麻籽对苏尼特羊羊肉品质的影响
4.3 亚麻籽对苏尼特羊羊肉中理化指标的影响
4.4 亚麻籽对苏尼特羊羊肉中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4.5 亚麻籽对苏尼特羊瘤胃菌群的影响
4.5.1 亚麻籽对苏尼特羊瘤胃菌群多样性的影响
4.5.2 饲喂亚麻籽条件下苏尼特羊瘤胃菌群结构组成分析
4.6 亚麻籽对苏尼特羊肠道菌群的影响
4.6.1 亚麻籽对苏尼特羊肠道菌群多样性的影响
4.6.2 饲喂亚麻籽条件下苏尼特羊肠道菌群结构组成分析
四 讨论
1 饲养方式对苏尼特羊屠宰性能、胴体等级和羊肉品质的影响
2 饲养方式对苏尼特羊脂肪酸代谢的影响研究
2.1 饲养方式对脂肪组织中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2.2 不同脂肪组织中脂肪酸组成的差异分析
2.3 饲养方式对脂肪组织中脂肪酸代谢的影响
2.4 脂肪酸代谢基因与脂肪酸沉积的关系
2.5 饲养方式对血液代谢物的影响
3 饲养方式对苏尼特羊胃肠道菌群结构和多样性的影响
3.1 饲养方式对动物胃肠道菌群多样性的影响
3.2 饲养方式对反刍动物胃肠道菌群组成的影响
3.3 胃肠道菌群与脂肪酸代谢的关系
4 营养水平对脂肪酸代谢和胃肠道菌群影响的机理研究
4.1 亚麻籽对育肥羊屠宰性能和胴体品质的影响
4.2 亚麻籽对育肥羊羊肉品质的影响
4.3 亚麻籽对育肥羊羊肉脂肪酸的影响
4.4 饲喂亚麻籽对胃肠道菌群的影响
五 结论、创新点与展望
1 结论
2 创新点
3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本文编号:385508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dongwuyixue/38550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