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部分地区猪蛔虫形态学观察及其种群遗传变异分析
本文关键词:西北部分地区猪蛔虫形态学观察及其种群遗传变异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猪蛔虫(Ascaris suum)是寄生在小肠的主要寄生线虫之一,在集约化及散养猪场广泛存在,呈世界性分布。该寄生虫不仅严重造成猪只的增重及饲料回报率降低、肉品质下降,而且还能引起临床症状和病理损伤,如乳斑肝、嗜酸性粒细胞肺炎及免疫抑制等。已有研究表明,猪蛔虫还能够感染猩猩及人类。因此,找到消除猪蛔虫的办法对养猪业及人类健康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更为有效的防控猪蛔虫病,就必须准确鉴定猪蛔虫。长期以来,动物寄生虫的分类主要是依据形态学特征。但是,有关猪蛔虫形态学的基础数据以及分子分类鉴定资料还不够完善。本研究拟对猪蛔虫成虫进行剖解并测量其内部器官,利用石蜡包埋切片法制作猪蛔虫各个部分的组织切片,观察其内部形态结构,同时对猪蛔虫线粒体cox1、nad1和nad4部分基因及核糖体(rDNA)内转录间隔区(ITS)进行序列测定和分析并构建系统发育树,探讨西北部分地区猪蛔虫的遗传情况。结果如下:1.对猪蛔虫体长、周长及假体腔内主要器官的长度数据进行了测量,发现雄性猪蛔虫的体长为18.6±2.3 cm、周长为1.2±0.2 cm、食管长度为0.6±0.1 cm、贮精囊长度为4.9±1.0 cm、输精管长度为63.8±16.4 cm、睾丸长度为42.6±12.3 cm。雌性猪蛔虫的体长为26.8±2.7 cm、周长为1.7±0.2 cm、食管长为0.8±0.1 cm、单侧子宫长度为17.7±3.4 cm、单侧输卵管长度为105.6±19.6 cm、单侧卵巢长度为59.0±12.2 cm。经单因素方差分析后,雄性猪蛔虫与雌性猪蛔虫之间在体长、周长及食管长存在显著差异(P0.01)。并且通过制作组织切片,经HE染色后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获得了猪蛔虫较为完整的组织结构图。2.采用引物NC5/NC2,扩增西北部分地区23条猪蛔虫的ITS基因,对PCR产物进行克隆、测序,依据GenBank上公布的ITS序列将测序结果截为ITS1、5.8S及ITS2三段,分析比对各段序列的差异性。结果显示,所有样品ITS序列长约1000 bp,其中ITS1、5.8S和ITS2的长度分别为450 bp~453 bp、159 bp、272 bp,种内差异分别为0~0.2%、0、0。基于ITS1的种系发育分析表明,23个猪蛔虫样品均位于同一分支,而与贝属蛔虫分属两个不同分支。结果表明,ITS1序列不能作为区分西北不同地区猪蛔虫的种内分子标记,但可以作为区分蛔属蛔虫与贝蛔属蛔虫的种间分子标记。3.以西北部分地区24个猪蛔虫样品为研究对象,分别扩增nad1、cox1和、nad4部分基因并进行序列变异分析,成功扩增出了猪蛔虫的pnad1,pcox1和pnad4基因,其长度分别为480 bp、787 bp和811 bp,基因的A+T含量分别为69.69%~71.12%、65.54%~65.96%和68.46%~69.29%,其种内变异分别为0~2.9%、0~2.1%和0~3.1%。基于pnad1、pcox1和pnad4序列的种系发育分析表明,中国西北地区猪蛔虫与美国猪蛔虫是两个不同的地理株,该基因可以作为区分中国西北地区猪蛔虫与美国地区猪蛔虫的分子标记,但不能作为区分西北部分地区之间猪蛔虫样品的分子标记。综上所述,本研究完善了猪蛔虫的形态学数据,并基于ITS及线粒体部分基因(nad1、cox1、nad4)研究了西北部分地区猪蛔虫种群变异情况,为猪蛔虫的流行病学调查及猪蛔虫的鉴定分类提供了基础资料。
【关键词】:猪蛔虫 形态学 内转录间隔区 线粒体基因 种群变异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S852.7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1
- 文献综述11-19
- 第一章 猪蛔虫研究概况11-19
- 1.1 猪蛔虫11-13
- 1.1.1 分类地位、寄生部位、宿主及分布11-12
- 1.1.2 形态学与生活史12-13
- 1.2 猪蛔虫病13-15
- 1.2.1 流行病学特点、临床症状及危害13-14
- 1.2.2 猪蛔虫病的诊断14
- 1.2.3 猪蛔虫病的预防及治疗14-15
- 1.3 PCR技术及其在寄生虫研究中的应用15-16
- 1.4 分子标记在寄生虫种群遗传结构研究中的应用16-18
- 1.4.1 ITS简介及其在寄生虫分类中的研究进展16-17
- 1.4.2 线粒体DNA简介及其在寄生虫分类中的研究17-18
- 1.5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8-19
- 实验研究19-44
- 第二章 猪蛔虫形态学观察及其解剖学测量19-27
- 2.1 材料与方法19-21
- 2.1.1 虫体样本19
- 2.1.2 主要仪器、试剂和溶液19-20
- 2.1.3 虫体解剖并测量20
- 2.1.4 虫体石蜡切片的制备20-21
- 2.1.5 虫体石蜡切片的HE染色与观察21
- 2.2 结果21-25
- 2.2.1 解剖测量结果21-23
- 2.2.2 HE染色观察结果23-25
- 2.3 讨论25-26
- 2.4 小结26-27
- 第三章 西北部分地区猪蛔虫ITS基因的遗传变异分析27-37
- 3.1 材料与方法27-32
- 3.1.1 虫体样本27-28
- 3.1.2 主要仪器设备和试剂28-29
- 3.1.3 引物的合成与稀释29
- 3.1.4 虫体基因组DNA的提取29-30
- 3.1.5 核糖体rDNA ITS基因扩增30-31
- 3.1.6 ITS基因的纯化、克隆、转化鉴定及测序31-32
- 3.1.7 ITS基因的序列分析及遗传变异分析32
- 3.2 结果32-35
- 3.2.1 PCR扩增结果32-33
- 3.2.2 遗传变异分析33-34
- 3.2.3 种群遗传结构分析34-35
- 3.3 讨论35-36
- 3.4 小结36-37
- 第四章 西北部分地区猪蛔虫nad1、cox1和nad4基因的遗传变异分析37-44
- 4.1 材料与方法37-40
- 4.1.1 虫体样本37-38
- 4.1.2 主要仪器设备和试剂38
- 4.1.3 引物的合成及稀释38-39
- 4.1.4 虫体基因组DNA的提取39
- 4.1.5 PCR反应及测序39
- 4.1.6 序列分析及进化树构建39-40
- 4.2 结果40-43
- 4.2.1 PCR扩增结果40-41
- 4.2.2 序列变异分析41-42
- 4.2.3 种群遗传结构分析42-43
- 4.3 讨论43
- 4.4 小结43-44
- 结论44-45
- 参考文献45-53
- 致谢53-54
- 作者简介5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桂芳,金钺;屠宰猪蛔虫病的群发性感染[J];中国动物检疫;2000年04期
2 张志,赵宏坤;猪蛔虫研究进展[J];中国兽医杂志;2001年05期
3 甄玉柱,于波,李振兴,郑凤坤;细说猪蛔虫病的有效防治[J];河北畜牧兽医;2001年05期
4 何继富;猪蛔虫病的防治[J];农村实用技术;2001年05期
5 罗云坤;猪蛔虫病的诊治[J];四川畜牧兽医;2001年02期
6 甄玉柱,于波,李振兴,郑凤坤;细说猪蛔虫病的有效防治[J];农技服务;2001年09期
7 许芳;猪蛔虫病防治[J];农村经济与技术;2002年10期
8 潘毅翔,谢光明,钟澜;某猪场猪蛔虫病的调查与防治[J];上海畜牧兽医通讯;2003年04期
9 李伟立;猪蛔虫病的防治[J];农家顾问;2004年03期
10 张家峥,张爱萍,李召展;猪蛔虫病的防治[J];动物保健;2005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姚宝安;冯汉利;周艳琴;赵俊龙;;苏云金杆菌伴胞晶体蛋白对小鼠体内猪蛔虫的作用[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寄生虫学分会第九次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2 吴绍强;邹丰才;宋慧群;翁亚彪;林瑞庆;朱兴全;;猪蛔虫性别差异表达消减文库的构建及其特性研究[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寄生虫学分会第五次代表大会暨第八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3 吴绍强;邹丰才;翁亚彪;宋慧群;林瑞庆;朱兴全;;利用抑制消减杂交技术筛选猪蛔虫性别差异表达基因[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寄生虫学分会第五次代表大会暨第八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延平;夏秋季节注意防治猪蛔虫病[N];中国畜牧兽医报;2006年
2 ;秋季防治猪蛔虫病[N];中国畜牧兽医报;2007年
3 唐山市丰南区农业畜牧水产局 柏树来;猪蛔虫病不可小视[N];河北科技报;2006年
4 唐山市滦南县畜牧兽医局 张学莲;一例猪蛔虫病的诊治[N];河北农民报;2006年
5 邢台沙河市褡裢兽医站 陈建彬邋邢台沙河市动物医院 李春红;猪蛔虫病咋治[N];河北农民报;2007年
6 ;猪蛔虫病的防治[N];中国畜牧兽医报;2008年
7 范炜;猪蛔虫病的防治[N];中国畜牧报;2004年
8 记者 李天舒 通讯员 刘佳;猪蛔虫病致病机理获揭示[N];健康报;2011年
9 通讯员 逄莎莎 刘佳 记者 刘传书;猪蛔虫病致病机理揭示[N];科技日报;2011年
10 新乐农牧局 杨超杰;猪蛔虫病的防治[N];河北科技报;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邵长春;猪蛔虫与人蛔虫成虫及猪蛔虫不同发育期miRNA表达谱比较及三个miRNA功能初步研究[D];扬州大学;2015年
2 冯汉利;苏云金杆菌晶体蛋白对猪蛔虫的作用及猪蛔虫重组As37蛋白的免疫保护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邹勇;西北部分地区猪蛔虫形态学观察及其种群遗传变异分析[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6年
本文关键词:西北部分地区猪蛔虫形态学观察及其种群遗传变异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9117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dongwuyixue/3911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