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豆子和玉米秸秆的混合青贮及其品质评价
发布时间:2025-01-17 15:58
苦豆子(Sophora alopecuroides)耐旱、耐碱性强,营养丰富。我国苦豆子野生资源分布面积约达180万hm2,可折合干草约5×106t。但因苦豆子含生物碱,致家畜采食适口性差,严重影响了作为饲草的利用价值。本研究将野生苦豆子和玉米(Zea mays)秸秆分为6个不同比例混合青贮,青贮比例分别为10:0,8:2,6:4,4:6,2:8,0:10;在青贮30、45和60d后测定了各混贮料的发酵品质、营养成分及总生物碱含量;并对混贮料进行了绵羊适口性测定。旨在筛选出适宜的苦豆子和玉米秸秆混合青贮的比例,为野生资源的有效开发利用提供技术支持。主要试验结果如下: 1.影响混贮料发酵品质的双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pH值和氨态氮/总氮受青贮比例的显著影响,而乳酸、乙酸和丙酸受青贮比例、时间及二者互作的共同影响,但青贮比例仍为最主要的影响因素。随苦豆子比例升高,各混贮中pH值、氨态氮与总氮含量比例呈增加趋势,而乳酸呈降低趋势。在2:8比例下,混贮料pH值降至3.98;当苦豆子比例在20%以下时,pH值小于4.2,达到优质青贮料的要求。 2.混贮料的营养成分测定结果显示,随苦豆子比例...
【文章页数】:5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第二章 文献回顾
2.1 苦豆子特性与利用现状
2.1.1 苦豆子生物学及生态学特性
2.1.2 苦豆子主要化学成分
2.1.3 苦豆子的作用及利用现状
2.2 我国饲料安全现状
2.2.1 饲料安全的现状与意义
2.2.2 我国饲料安全面临的问题与解决途径
2.3 青贮
2.3.1 青贮原理及发酵过程
2.3.1.1 植物呼吸期
2.3.1.2 微生物竞争期
2.3.1.3 乳酸积累期
2.3.1.4 相对稳定期
2.3.2 青贮影响因素
2.3.2.1 糖分
2.3.2.2 厌氧环境
2.3.2.3 水分
2.3.2.4 温度
2.3.2.5 原料的缓冲能力
2.3.3 青贮的优点
2.3.4 青贮分类
2.3.4.1 依据含水量分类
2.3.4.2 依据添加剂分类
2.4 本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5 试验技术路线
第三章 材料与方法
3.1 试验材料
3.2 主要仪器设备
3.3 试验设计与方法
3.3.1 不同青贮比例和时间的苦豆子和玉米混贮料的调制
3.3.2 混贮料发酵品质评价
3.3.2.1 混贮料pH值测定
3.3.2.2 混贮料乳酸和挥发性脂肪酸测定
3.3.2.3 混贮料氨态氮测定
3.3.3 混贮料营养成分测定
3.3.3.1 混贮料干物质测定
3.3.3.2 混贮料粗蛋白测定
3.3.3.3 混贮料中性和酸性洗涤纤维测定
3.3.3.4 混贮料水溶性碳水化合物测定
3.3.4 混贮料总生物碱测定
3.3.5 混贮料绵羊适口性评价
3.3.5.1 混贮料调制
3.3.5.2 绵羊适口性测定
3.5 数据统计与分析
第四章 结果与分析
4.1 苦豆子和玉米秸秆的营养成分比较
4.2 不同青贮比例和时间对苦豆子和玉米秸秆混贮料发酵品质的影响
4.2.1 对混贮料pH值的影响
4.2.2 对混贮料乳酸和挥发性脂肪酸的影响
4.2.3 对混贮料氨态氮/总氮的影响
4.3 不同青贮比例和时间对苦豆子和玉米秸秆混贮料营养成分的影响
4.3.1 对混贮料干物质、粗蛋白及纤维的影响
4.3.2 对混贮料水溶性碳水化合物的影响
4.4 不同青贮比例和时间对苦豆子和玉米秸秆混贮料总生物碱的影响
4.5 苦豆子和玉米秸秆混贮料的绵羊适口性评价
4.5.1 绵羊对不同比例混贮料采食的接近时间比率
4.5.2 绵羊对不同比例混贮料的总采食率
4.5.3 绵羊对不同比例混贮料的苦豆子采食率
4.5.4 较饥饿状态下绵羊对不同比例混贮料的采食率
第五章 讨论
5.1 苦豆子和玉米秸秆混贮料的发酵品质
5.2 苦豆子和玉米秸秆混贮料的营养成分
5.3 苦豆子和玉米秸秆混贮料的总生物碱
5.4 苦豆子和玉米秸秆混贮料的绵羊适口性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本文编号:4028280
【文章页数】:5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第二章 文献回顾
2.1 苦豆子特性与利用现状
2.1.1 苦豆子生物学及生态学特性
2.1.2 苦豆子主要化学成分
2.1.3 苦豆子的作用及利用现状
2.2 我国饲料安全现状
2.2.1 饲料安全的现状与意义
2.2.2 我国饲料安全面临的问题与解决途径
2.3 青贮
2.3.1 青贮原理及发酵过程
2.3.1.1 植物呼吸期
2.3.1.2 微生物竞争期
2.3.1.3 乳酸积累期
2.3.1.4 相对稳定期
2.3.2 青贮影响因素
2.3.2.1 糖分
2.3.2.2 厌氧环境
2.3.2.3 水分
2.3.2.4 温度
2.3.2.5 原料的缓冲能力
2.3.3 青贮的优点
2.3.4 青贮分类
2.3.4.1 依据含水量分类
2.3.4.2 依据添加剂分类
2.4 本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5 试验技术路线
第三章 材料与方法
3.1 试验材料
3.2 主要仪器设备
3.3 试验设计与方法
3.3.1 不同青贮比例和时间的苦豆子和玉米混贮料的调制
3.3.2 混贮料发酵品质评价
3.3.2.1 混贮料pH值测定
3.3.2.2 混贮料乳酸和挥发性脂肪酸测定
3.3.2.3 混贮料氨态氮测定
3.3.3 混贮料营养成分测定
3.3.3.1 混贮料干物质测定
3.3.3.2 混贮料粗蛋白测定
3.3.3.3 混贮料中性和酸性洗涤纤维测定
3.3.3.4 混贮料水溶性碳水化合物测定
3.3.4 混贮料总生物碱测定
3.3.5 混贮料绵羊适口性评价
3.3.5.1 混贮料调制
3.3.5.2 绵羊适口性测定
3.5 数据统计与分析
第四章 结果与分析
4.1 苦豆子和玉米秸秆的营养成分比较
4.2 不同青贮比例和时间对苦豆子和玉米秸秆混贮料发酵品质的影响
4.2.1 对混贮料pH值的影响
4.2.2 对混贮料乳酸和挥发性脂肪酸的影响
4.2.3 对混贮料氨态氮/总氮的影响
4.3 不同青贮比例和时间对苦豆子和玉米秸秆混贮料营养成分的影响
4.3.1 对混贮料干物质、粗蛋白及纤维的影响
4.3.2 对混贮料水溶性碳水化合物的影响
4.4 不同青贮比例和时间对苦豆子和玉米秸秆混贮料总生物碱的影响
4.5 苦豆子和玉米秸秆混贮料的绵羊适口性评价
4.5.1 绵羊对不同比例混贮料采食的接近时间比率
4.5.2 绵羊对不同比例混贮料的总采食率
4.5.3 绵羊对不同比例混贮料的苦豆子采食率
4.5.4 较饥饿状态下绵羊对不同比例混贮料的采食率
第五章 讨论
5.1 苦豆子和玉米秸秆混贮料的发酵品质
5.2 苦豆子和玉米秸秆混贮料的营养成分
5.3 苦豆子和玉米秸秆混贮料的总生物碱
5.4 苦豆子和玉米秸秆混贮料的绵羊适口性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本文编号:402828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dongwuyixue/4028280.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