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不同居群白羊草产量及营养成分比较分析
本文关键词:山西不同居群白羊草产量及营养成分比较分析
【摘要】:为筛选并培育出优质高产的白羊草,进一步推进山西省乃至全国畜牧业发展,本试验选用在山西省表现良好的4个白羊草居群,在山西农业大学草学试验基地进行栽培试验,对其栽培第二年的生育期、越冬率、产量及不同生育期营养成分进行观测。结果表明:(1)不同居群白羊草在该地区均能安全越冬,其越冬率均在96.94%~97.78%之间,均表现出良好的越冬性,说明在该地区均具有较强的适应性。而且太谷居群的茎叶比与其他三个居群相比较低,具有较好的适口性,利用价值较高。(2)不同居群白羊草在本地区播种第二年均能完成整个生育期,从返青期至成熟期,各居群生育期介于147~151d之间,相差不超过5d,其中平定居群的生育期最短,平鲁居群的生育期最长,均表现出良好的适应性。(3)4个居群白羊草的鲜草产量及干草产量之间差异显著。其中太谷居群的产量最高,鲜草产量及干草产量分别达到26.89 t·hm-2和9.83 t·hm-2,其次为平定居群,其鲜草产量和干草产量分别为24.77 t·hm-2和9.56 t·hm-2,两居群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但均显著高于代县居群和平鲁居群(P0.05)。(4)4个居群白羊草不同生育期的营养成分含量之间存在显著差异,且同一白羊草居群不同生育期的营养成分之间差异较大。不同居群白羊草不同生育期的CP、EE、Ash、Ca和P的含量均随着生育期的推进呈现降低趋势,而NDF和ADF含量则呈现升高趋势。从整个试验结果可以看出,拔节期各白羊草居群的营养品质最好,4个居群白羊草拔节期营养成分的变化范围分别为CP 8.89%~10.23%、NDF 65.57%~67.29%、ADF35.99%~38.74%、EE 2.03%~2.63%、Ash 8.82%~9.77%、Ca 0.44%~0.49%、和P0.21%~0.27%,其中太谷居群表现出较大的优势,而且在各个生育期内,营养价值均较高于其他居群。(5)综合比较可以看出,无论是适应性、产量还是营养价值,第二年生太谷居群均表现出较大优势,具有较强的驯化潜力。
【关键词】:白羊草 生育期 越冬率 产量 营养价值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S543.9;S816
【目录】:
- 摘要6-7
- 前言7-12
- 1 研究背景7
- 2 白羊草概述7-8
- 3 白羊草研究进展8-11
- 3.1 白羊草生产性能及草地群落研究8-9
- 3.2 白羊草营养价值及影响因素研究9-11
- 4 研究目的、意义及内容11-12
- 材料与方法12-15
- 1 试验地概况12
- 1.1 试验地自然概况12
- 1.2 试验材料12
- 2 试验设计12-13
- 3 测定项目及方法13-14
- 3.1 越冬率的测定13
- 3.2 鲜草产量及干草产量的测定13
- 3.3 茎叶比的测定13
- 3.4 不同生育期营养成分测定13-14
- 4 数据处理14-15
- 结果与分析15-23
- 1 不同居群白羊草生育期观测15
- 2 不同白羊草居群茎叶比和越冬率比较15-16
- 3 不同白羊草居群鲜草产量和干草产量比较16
- 4 不同白羊草居群不同生育期营养价值比较16-23
- 4.1 不同白羊草居群不同生育期CP含量比较16-17
- 4.2 不同白羊草居群不同生育期NDF含量比较17-18
- 4.3 不同白羊草居群不同生育期ADF含量比较18-19
- 4.4 不同白羊草居群不同生育期EE含量比较19-20
- 4.5 不同白羊草居群不同生育期Ash含量比较20-21
- 4.6 不同白羊草居群不同生育期Ca含量比较21-22
- 4.7 不同白羊草居群不同生育期P含量比较22-23
- 讨论23-25
- 1 不同白羊草居群生产性能23
- 2 不同白羊草居群营养价值分析23-24
- 3 本试验影响因素及创新性分析24-25
- 结论25-26
- 参考文献26-30
- Abstract30-32
- 致谢3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卫,冯军,昝少平,魏月霞,吴伟;施肥、修剪和草种差异对草坪密度、越冬率和生长量的影响[J];草业科学;2005年06期
2 张弩;蔺海明;纪瑛;;播期对苦参生长和越冬率的影响[J];甘肃农业大学学报;2009年04期
3 于凯;培育壮苗 提高越冬率[J];新农业;1982年16期
4 王萍,王罡,季静,陶丹,宋海星,陈玉江,周曰泽,冉彦中;长春种植冬小麦的越冬率和产量构成因素的分析[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1999年01期
5 焦德志;杨允菲;;扎龙自然保护区不同土壤生境羊草种群冬眠特性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03期
6 王杰;;提高多年生豆科牧草越冬率的探索[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畜牧兽医版);1980年01期
7 刘士文;苗带覆土提高紫花苜蓿种子田越冬率的调查研究[J];黑龙江畜牧兽医;2001年03期
8 王金梅;李运起;张凤明;张小丽;李建国;敖特根·白音;李秋凤;;刈割间隔时间对苜蓿产量、品质及越冬率的影响[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06年03期
9 邢丽萍;王铁梅;卢欣石;;21个紫花苜蓿品种不同越冬率组间遗传性状的差异分析[J];内蒙古林业科技;2008年01期
10 李龙;邹书国;;影响紫花苜蓿越冬率的主要因素及解决对策[J];现代化农业;2007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建宁;胡跃高;王运琦;池惠武;张燕;王毅;;紫花苜蓿休眠类型与生长特性及生产性能的研究[A];第二届中国苜蓿发展大会论文集——S02苜蓿基础研究[C];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邓小翠;山西不同居群白羊草产量及营养成分比较分析[D];山西农业大学;2016年
2 李红雁;提高半荒漠地区豆科牧草越冬率的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68116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dongwuyixue/6811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