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内切葡聚糖酶乳酸杆菌的构建及其对獭兔生产性能和免疫性能的影响
本文关键词:转内切葡聚糖酶乳酸杆菌的构建及其对獭兔生产性能和免疫性能的影响
更多相关文章: 獭兔 纤维素酶 植物乳杆菌 转内切葡聚糖酶乳酸杆菌
【摘要】:动物饲料中含有大量的纤维素,其特殊的结构很难被动物胃肠道降解吸收而随粪便排出。动物肠道内某些微生物通过产生纤维素酶来帮助降解纤维素。因此,筛选生长快、产酶活力高的纤维素分解细菌,是得到纤维素酶的一个有效方法。乳酸菌存在于动物肠道中,通过竞争或产生乳酸等代谢产物来拮抗有害微生物的快速增殖,从而提高动物的生长和免疫能力,是抗生素的有效替代物。本试验分别从獭兔盲肠和回肠内容物中分离出高产纤维素酶的细菌和乳酸杆菌,并对所筛选的产纤维素酶的菌株进行种属鉴定,研究纤维素酶产生菌的酶学性质,并将纤维素酶产生菌的内切葡聚糖酶基因克隆到植物乳杆菌感受态细胞中,构建具有纤维素酶活性的植物乳杆菌。饮水添加给30日龄断奶獭兔,研究其对30日龄断奶獭兔生长性能和免疫性能的影响,为内切葡聚糖酶植物乳杆菌在獭兔生产中的应用提供依据。本试验研究结果如下:1从獭兔盲肠和回肠肠道内分别筛选出一株高产纤维素酶的细菌和乳酸杆菌,经鉴定分别是枯草芽孢杆菌和植物乳酸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在pH为7.0的培养基中培养24h,产纤维素酶酶活性最高;其所产纤维素酶在温度为60℃、pH为7.0的条件下,分解纤维素的能力最高。该酶在pH 4.0~8.0的范围内依然表现出一定的水解能力。2利用引物扩增枯草芽孢杆菌的内切葡聚糖酶基因,将内切葡聚糖酶基因与表达载体pLEM415连接后电转化入植物乳杆菌感受态细胞中,构建转内切葡聚糖酶乳酸杆菌(L.plantarum pLEM-cel)。经检测,该L.plantarum pLEM-cel具有0.046U/mL的纤维素酶活性。3选取60只30日龄健康獭兔,随机分为A、B、C 3组,每组20只,每只为一个重复。其中A组饮水添加10mL 107 cfu/mL L.plantarum pLEM-cel,B组饮水添加10mL107 cfu/mL植物乳杆菌,C组为对照组,饮水添加10mL灭菌的冷冻保护剂(配方见附录6)。两天一次。预饲期4 d,正饲期31 d。正饲期结束后每组选择10只进行屠宰采样,检测生产和免疫指标。结果发现,内切葡聚糖酶植物乳杆菌组獭兔的料重比显著低于对照组,内切葡聚糖酶植物乳杆菌组獭兔的的全净膛率、胸腺指数、十二指肠绒毛高度和绒毛高度/隐窝深度、回肠绒毛高度、血清IgG和肠粘膜SIgA含量显著均高于对照组。结果表明,转内切葡聚糖酶乳酸杆菌能显著降低獭兔的料重比,提高獭兔的生产性能,同时可以显著提高獭兔的全净膛率和免疫能力。综上所述,本试验构建的内切葡聚糖酶植物乳杆菌能够提高獭兔的生长和免疫性能。
【关键词】:獭兔 纤维素酶 植物乳杆菌 转内切葡聚糖酶乳酸杆菌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S829.1
【目录】:
- 摘要6-8
- abstract8-13
- 第一章 文献综述13-26
- 1.1 纤维素13-14
- 1.2 纤维素酶14-21
- 1.2.1 纤维素酶的酶切机制14-15
- 1.2.2 纤维素酶在动物生产上的应用15-17
- 1.2.3 纤维素分解菌17-21
- 1.3 乳酸杆菌21-23
- 1.3.1 乳酸杆菌的简介21-22
- 1.3.2 植物乳杆菌22
- 1.3.3 乳酸杆菌与植物乳杆菌在动物中的应用22-23
- 1.4 转基因细菌的研究进展23-24
- 1.5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24-26
- 第二章 兔源纤维素分解菌与乳酸杆菌的分离鉴定26-40
- 2.1 材料与方法26-29
- 2.1.1 样品来源26
- 2.1.2 培养基与试剂26-27
- 2.1.3 纤维素分解菌的分离筛选27
- 2.1.4 乳酸杆菌的筛选鉴定27
- 2.1.5 纤维素酶活力的测定27
- 2.1.6 纤维素分解菌及乳酸杆菌的种属鉴定27-28
- 2.1.7 乳酸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28
- 2.1.8 纤维素分解菌生长条件和产酶能力的研究28
- 2.1.9 纤维素酶酶反应条件的研究28-29
- 2.2 结果与分析29-37
- 2.2.1 纤维素分解细菌的筛选29
- 2.2.2 标准曲线的绘制29-30
- 2.2.3 纤维素分解菌的种属鉴定30-33
- 2.2.4 乳酸菌的种属鉴定33-35
- 2.2.5 纤维素分解菌生长条件和产酶能力的研究35-36
- 2.2.6 纤维素酶酶反应条件的研究36-37
- 2.3 讨论37-39
- 2.3.1 纤维素分解菌的分离鉴定37-38
- 2.3.2 纤维素分解菌产酶条件和酶学特性的研究38
- 2.3.3 乳酸杆菌的分离鉴定38-39
- 2.4 小结39-40
- 第三章 转内切葡聚糖酶基因乳酸杆菌的构建40-46
- 3.1 材料与方法40-42
- 3.1.1 菌株与质粒40
- 3.1.2 试验试剂40
- 3.1.3 试验引物40-41
- 3.1.4 内切葡聚糖酶基因的PCR扩增41
- 3.1.5 胶回收41
- 3.1.6 连接T载体及细菌转化41
- 3.1.7 质粒的提取及鉴定41-42
- 3.1.8 质粒p MD-19T-JT与穿梭载体p LEM415的双酶切与连接42
- 3.1.9 转内切葡聚糖酶基因乳酸杆菌的构建42
- 3.1.10 转内切葡聚糖酶基因乳酸杆菌的检测42
- 3.2 结果与分析42-44
- 3.2.1 内切葡聚糖酶基因的克隆42-43
- 3.2.2 转内切葡聚糖酶基因乳酸杆菌的构建43
- 3.2.3 转内切葡聚糖酶基因乳酸杆菌酶活性分析43-44
- 3.3 讨论44-45
- 3.3.1 内切葡聚糖酶基因的克隆44
- 3.3.2 转内切葡聚糖酶基因乳酸杆菌的构建与检测44-45
- 3.4 小结45-46
- 第四章 乳酸杆菌工程菌对獭兔生产性能与免疫性能的影响46-53
- 4.1 材料与方法46-48
- 4.1.1 试验动物与试验菌株46
- 4.1.2 试验设计46
- 4.1.3 试验日粮46-47
- 4.1.4 饲养管理47
- 4.1.5 试验指标的测定与方法47-48
- 4.1.6 数据处理48
- 4.2 结果与分析48-50
- 4.2.1 转内切葡聚糖酶基因乳酸杆菌对獭兔生长性能与屠宰性能的影响48-49
- 4.2.2 转内切葡聚糖酶基因乳酸杆菌对獭兔免疫性能的影响49-50
- 4.3 讨论50-52
- 4.3.1 转内切葡聚糖酶基因乳酸杆菌对獭兔生产性能与屠宰性能的影响50-52
- 4.3.2 转内切葡聚糖酶基因乳酸杆菌对獭兔免疫性能的影响52
- 4.4 小结52-53
-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创新点53-54
- 5.1 研究结论53
- 5.2 创新点53
- 5.3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内容53-54
- 参考文献54-62
- 附录62-65
- 致谢65-66
- 作者简介6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海青;孟欣;洪玉枝;刘子铎;;费氏弧菌β-内切葡聚糖酶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及酶学分析[J];农业生物技术学报;2007年06期
2 吴振芳;陈惠;曾民;吴琦;;内切葡聚糖酶基因在毕赤酵母中高效表达研究[J];农业生物技术学报;2009年03期
3 朱泾;赵述淼;彭楠;梁运祥;;冰岛硫化叶菌β-1,4-内切葡聚糖酶的同源表达、纯化与性质[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11年06期
4 宝力德;秦伟;杨嘉萌;邵影;;Bacillus.sp.bs-1的内切葡聚糖酶在大肠杆菌中表达条件的优化及其活性分析[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5期
5 杨荣;顾明;夏先林;;内切葡聚糖酶基因在穿梭载体中的表达研究[J];山地农业生物学报;2012年02期
6 王瑾;邬敏辰;周晨妍;;内切葡聚糖酶基因在大肠杆菌与毕赤酵母中的表达[J];生物技术通报;2008年03期
7 张素敏;陈彩芳;叶秀云;林娟;;内切葡聚糖酶高产菌株的诱变选育[J];微生物学通报;2013年08期
8 姚友旭;李雨霏;侯晟琦;李春梅;陈惠;廖燕;;基于易错PCR技术的中性内切葡聚糖酶基因的定向进化[J];农业生物技术学报;2011年06期
9 韩学易;王春梅;陈惠;;米曲霉giF-10内切葡聚糖酶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J];四川农业大学学报;2012年02期
10 刘昌海;李琪;孔令锋;;太平洋牡蛎内切葡聚糖酶基因的克隆、序列特性和表达分析[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S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刘海英;舒正玉;吴松刚;黄建忠;;长梗木霉内切葡聚糖酶基因的克隆与表达研究[A];华东六省一市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2009年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9年
2 陶毅明;安刚;龙敏南;陈清西;;曲霉Aspergillus glaucus内切葡聚糖酶的分离纯化及其性质的研究[A];华东六省一市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2008年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3 徐荣;张燕琼;杨红;;两株芽孢杆菌的分离及其内切葡聚糖酶和木聚糖酶的活性分析[A];2012年鄂粤微生物学学术年会——湖北省暨武汉微生物学会成立六十年庆祝大会论文集[C];2012年
4 刘海英;王娟;舒正玉;黄建忠;;内切葡聚糖酶基因的克隆及其在毕赤酵母中的表达[A];华东六省一市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2008年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5 汪天虹;丁新丽;黄晶;;瑞氏木霉内切葡聚糖酶基因在酿酒酵母中的表达研究[A];山东微生物学会第六次会员代表大会暨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04年
6 王玉娟;王军;余增亮;;枯草芽孢杆菌JA18内切葡聚糖酶催化域的圆二色和荧光光谱研究[A];第十一次中国生物物理学术大会暨第九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摘要集[C];2009年
7 王秋立;倪金凤;申玉龙;;超嗜热古菌Pyrococcus horikoshii β-D-内切葡聚糖酶在毕氏酵母中的表达[A];中国资源生物技术与糖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冷园园;韩文君;祝磊;李越中;吴志红;;山羊瘤胃宏基因组文库构建及内切葡聚糖酶基因的筛选[A];第二届全国微生物资源学术暨国家微生物资源平台运行服务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9 伍红;农向;张琪;谭德勇;秦天莺;;瑞氏木霉发酵液中β-内切葡聚糖酶Eg1、Eg2的纯化及部分酶学性质研究[A];第九届西南三省一市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周烈;耐热、高活性杂合内切葡聚糖酶基因的设计、表达及酶学性质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2 林凌;产纤维素酶菌株的筛选和枯草芽胞杆菌内切葡聚糖酶催化活性的改造[D];华中农业大学;2009年
3 刘淑艳;丝状真菌尖镰孢Fusarium oxysporum L19嗜热内切葡聚糖酶的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4 王磊;转植酸酶和内切葡聚糖酶基因乳酸杆菌的构建及其肉鸡饲喂效果验证[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4年
5 王秀娟;嗜热真菌纤维二糖水解酶(CBHⅠ、CBHⅡ)和内切葡聚糖酶(EGⅠ)的分子改造[D];山东农业大学;2011年
6 张亚波;嗜热真菌热稳定纤维素酶的分子改造[D];山东农业大学;2009年
7 范晓静;植物内生细菌GFP标记及两个基因与定殖的关系[D];福建农林大学;2009年
8 封毅;兔子盲肠未培养微生物纤维素酶基因的克隆、表达及产物的酶学特性研究[D];广西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韦兰芳;匍枝根霉内切葡聚糖酶连接区域结构与功能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5年
2 何永梅;米曲霉内切葡聚糖酶基因(AoEGLAI)在毕赤酵母中的表达研究及其酶学特性分析[D];上海海洋大学;2015年
3 魏姣;烟曲霉葡聚糖内切酶基因的克隆及其在毕赤酵母中的表达[D];甘肃农业大学;2015年
4 万玉军;β-葡萄糖苷酶基因和内切葡聚糖酶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共表达及发酵条件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3年
5 李雨霏;定点突变技术改变大肠杆菌f-10内切葡聚糖酶基因及其性质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3年
6 白利叶;桑青枯菌快速检测靶标内切葡聚糖酶抗体的制备与检测[D];重庆师范大学;2016年
7 胡志刚;转内切葡聚糖酶乳酸杆菌的构建及其对獭兔生产性能和免疫性能的影响[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6年
8 秦伟;Bacillus.sp.bs-1的内切葡聚糖酶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1年
9 吴振芳;内切葡聚糖酶基因在毕赤酵母中高效表达及其结构域重构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09年
10 周潭澈;嗜热液化芽孢杆菌内切葡聚糖酶基因的克隆和表达[D];南京林业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72630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dongwuyixue/7263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