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二醇预防酮病的效果研究
本文关键词:丙二醇预防酮病的效果研究
【摘要】:在黑龙江省某集约化奶牛场随机选取分娩当天年龄、体况和胎次相近的试验奶牛45头,分为试验组(Ⅰ和Ⅱ)和对照组(C),每组15头。试验Ⅰ组分娩后灌服500 m L丙二醇,Ⅱ组分娩后灌服300 m L丙二醇,时间在产后0、1和2 d,每天灌服一次,对照组不灌服。结果显示:灌服丙二醇后13 d,试验组奶牛血浆中BHBA含量极显著降低;灌服8 d后,GLU含量显著升高,NEFA、AST含量显著降低。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酮病发病率显著降低,奶牛输精次数、初配天数及配种天数奶显著地减少(P0.05)。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相比,奶牛酮病的发病率显著降低(P0.01)。
【作者单位】: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关键词】: 奶牛酮病 丙二醇 泌乳性能 繁殖性能
【基金】:基金项目:东北农区奶牛规模化健康养殖生产技术集成与产业化示范(2012BAD12B05)
【分类号】:S858.23
【正文快照】: 目前预防奶牛酮病的主要方法使补糖抗酮,而丙二醇作为生糖先质,已开始广泛的应用于集约化牛场。丙二醇是一种常用的口服、静脉或局部用药的制剂,具有一定的适口性,丙二醇是瘤胃丙酸盐的前体物质,能够迅速被吸收作为肝糖异生的前体物质[1-3]。灌服15 min后胰岛素显著增加且在灌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富林,权会芳,孙义平;中西医结合治疗乳牛酮病[J];中国兽医科技;2004年09期
2 李兴,冯冬环,张建军,王娟,任丽;母羊酮病如何治疗[J];河北畜牧兽医;2004年06期
3 张富林 ,权会芳 ,孙义平;中西医结合治疗乳牛酮病[J];农技服务;2004年12期
4 程龙;杜向宏;黄云飞;吴兴龙;左宗辉;宿孝奇;李潇;杨蓉;何宝祥;;酮病复方制剂的应用效果研究[J];广西畜牧兽医;2013年01期
5 ЩмуиловичЛ.М.;丁衡君;;乳牛酮病的治疗[J];国外兽医学.畜禽疾病;1982年06期
6 关亚农;;碳酸氢钠和辅羧酶对乳牛酮病的治疗作用[J];国外兽医学.畜禽疾病;1985年02期
7 杨志强;乳牛酮病及其防治[J];农业科技通讯;1997年03期
8 王庆泽;;母羊临产前后谨防酮病[J];农业知识;2011年12期
9 邓晓霞,邓绍基;耕牛酮病的诊疗报告[J];江西畜牧兽医杂志;2003年04期
10 景树珍;;牛酮病是怎么引起的[J];北方牧业;2005年2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闯;王哲;刘国文;夏成;张红友;;酮病奶牛肝脏的比较蛋白质组学研究[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暨第六届全国畜牧兽医青年科技工作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2 薛俊欣;缪德年;黄克和;张克春;;亚临床酮病对围产期奶牛免疫功能的影响[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内科学分会第七届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11年
3 薛俊欣;缪德年;黄克和;张克春;;亚临床酮病对围产期奶牛免疫功能的影响[A];第三届中国奶业大会论文集(上册)[C];2012年
4 张洪友;唐晓艳;李徐延;夏成;李修明;徐闯;;“酮病制剂1号”防治奶牛隐性酮病的作用机制[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第三届中国兽医临床大会论文集[C];2012年
5 杜玉兰;黄静;李恭贺;黎江;何宝祥;;亚临床酮病奶牛血浆瘦素的动态变化研究[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内科学分会2009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6 张瑞华;张克春;;奶牛亚临床酮病不同检测方法的比较[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内科学分会2009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7 陈以意;张克春;;酮病对奶牛繁殖性能影响的研究进展[A];第三届中国奶业大会论文集(上册)[C];2012年
8 陈以意;张克春;;酮病对奶牛繁殖性能影响的研究进展[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内科学分会第七届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11年
9 薛俊欣;黄克和;张克春;;亚临床酮病对奶牛抗氧化功能的影响[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第二届中国兽医临床大会论文集(上册)[C];2010年
10 陈以意;张克春;黄克和;;亚临床酮病对奶牛产后子宫恢复状况和血液中白细胞数量的影响[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第三届中国兽医临床大会论文集[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怎样预防狐狸酮病的发生[N];中国畜牧兽医报;2009年
2 陈彬 敖礼林;综合高效防控牛酮病[N];中国畜牧兽医报;2013年
3 ;狐狸酮病的发生与综合防治[N];中国畜牧兽医报;2008年
4 河北远征药业 王东军;酮病[N];中国畜牧兽医报;2007年
5 王春强;构筑坚固“防火墙”防控酮病不再慌[N];河南科技报;2012年
6 河北远征药业 王东军;酮病[N];中国畜牧兽医报;2007年
7 河北农大山研究所 谷子林;獭兔酮病和拒哺症咋治[N];河北科技报;2007年
8 河北省畜牧站 常见;奶牛产后酮病的综合防治[N];河北科技报;2013年
9 韩学梅 李晓卿;反刍家畜酮病的防治措施[N];山西科技报;2004年
10 河北省畜牧兽医研究所 安永福;奶牛主要代谢性疾病防控技术之酮病的防控[N];河北科技报;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李鹏;酮病奶牛肝脏脂肪酸氧化代谢特征及其调控[D];吉林大学;2012年
2 王建国;围产期健康奶牛与酮病、亚临床低钙血症病牛血液代谢谱的比较与分析[D];吉林大学;2013年
3 徐闯;酮病奶牛肝脏的比较蛋白质组学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4 张志刚;奶牛亚临床酮病诊断试纸条研制及其初步应用[D];吉林大学;2009年
5 陈承祯;能量代谢相关因子对奶牛肝糖异生的调控作用[D];吉林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奎玲;酮病奶牛生产性能、饲料能耗及粪尿排放特征的研究[D];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2016年
2 赵熠珩;酮体和非酯化脂肪酸对奶牛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D];广西大学;2016年
3 孙照磊;奶牛酮病的发病调查及酮病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D];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2013年
4 姚远;黑龙江省奶牛Ⅱ型酮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及其发病机理的研究[D];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2014年
5 程龙;奶牛酮病治疗及酮体与抗氧化指标的相关性研究[D];广西大学;2013年
6 王亮;亚临床酮病对围产期奶牛临床发病情况、生化指标及免疫功能动态变化的影响[D];南京农业大学;2012年
7 陈以意;亚临床酮病对奶牛繁殖性能的影响及其机理的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8 张瑞华;亚临床酮病对奶牛产奶和繁殖性能的影响及其血液生化指标的变化[D];南京农业大学;2009年
9 迟景波;围产期酮病、脂肪肝奶牛血液生化指标的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7年
10 王博;奶牛围产期酮病和乳热的早期预警体系的研究[D];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97730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dongwuyixue/9773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