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白念珠菌唑类耐药体外实验研究进展
本文关键词:抗白念珠菌唑类耐药体外实验研究进展
【摘要】:唑类药物是临床上治疗念珠菌病的首选药物。近年来,白念珠菌唑类耐药比例不断升高。针对这一趋势,不少学者提出了新的药物联合治疗方案或合成特异性抗耐药的新药,并进行了大量的白念珠菌抗耐药或逆转耐药的体外实验加以验证。本文就近年来抗白念珠菌唑类耐药体外实验研究的新进展进行整理分析,以期为今后进一步研究更优化的抗耐药方案和临床治疗耐药白念珠菌感染提供依据。
【作者单位】: 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省中医院皮肤科;
【关键词】: 白念珠菌 氟康唑 耐药 体外实验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编号:81403197)
【分类号】:R379.4
【正文快照】: 白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是念珠菌感染中最常见的菌属,氟康唑(Fluconazole)是临床治疗白念珠菌病的首选药物。然而,氟康唑是一种真菌抑菌药物,而非杀菌药物,在临床上长期广泛的预防性和治疗性使用,使其耐药程度也越来越高。随着白念珠菌唑类耐药机制的深入研究,不少学者进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魏冰;刘锦燕;史册;项明洁;;白念珠菌对唑类药物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J];检验医学;2014年09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邸秀珍;白楠;唐铭婧;白艳;汶柯;牛卉;张升;王睿;王瑾;;棘白菌素对真菌生物被膜作用的文献计量分析[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5年04期
2 杨菁菁;沈雪敏;范媛;周曾同;;抗真菌药增效剂及增效机制的研究进展[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15年02期
3 杨柳;李鹏宇;王智;;真菌性阴道炎患者的假丝酵母菌感染及耐药性研究[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5年12期
4 史册;刘锦燕;魏冰;项明洁;;耐氟康唑白假丝酵母靶酶和外排泵编码基因过表达检测[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年08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胜正;抗真菌和抗肿瘤先导结构的发现和优化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苗琦;Tca4和Zorro2的转座激活与白念珠菌适应性形成的相关性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3年
2 郭朝霞;不同来源阿萨希毛孢子菌体外药敏及氟康唑耐药诱导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3年
3 陈晋宇;临床白念珠菌耐药性与ERG3基因突变及表达的关系[D];山西医科大学;2014年
4 许雯倩;法尼醇对白念珠菌生物膜耐药性作用的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梁蓉梅;曹永兵;周有骏;汪涛;卢嘉;姚斌;姜远英;;20种四氢萘类抗真菌化合物体外抑菌活性测定[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7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邵先安;;淋巴细胞对白念珠菌的粘附[J];国外医学(微生物学分册);2002年04期
2 张军民,王汉平,鲁长明,席丽艳,曾凡钦;白念珠菌基因微卫星多态性与分型探讨[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02年01期
3 苑天红,王明永,吴升伟,吴承龙;小鼠腹腔吞噬细胞对二相性白念珠菌的吞噬研究[J];贵阳医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4 苑天红,王明永,吴升伟,吴承龙;甘露糖在介导二相性白念珠菌粘附中的重要作用[J];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2004年11期
5 苑天红,王明永,吴升伟,王正蓉,吴承龙;白念珠菌二相性与毒力关系的实验研究[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04年10期
6 李丰霞,张宏,巢和安,谢明;氟康唑联合乙醇抗白念珠菌活性的体外实验研究[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05年10期
7 朱利平,章强强,龚华斐,李莉,翁心华,王家俊,张永信;都柏林念珠菌和白念珠菌分子指纹图谱差异性分析[J];中华传染病杂志;2005年04期
8 苑天红,王明永,吴升伟,王正蓉,吴承龙;白念珠菌二相性与致病性关系[J];中国公共卫生;2005年01期
9 马黎;席丽艳;;都柏林念珠菌和白念珠菌的致病性比较研究进展[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06年02期
10 黄杉;曹颖瑛;姜远英;;白念珠菌基因中断技术研究进展[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6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冬云;谭升顺;马慧群;马韵琴;陈庆秀;;白念珠菌的毒力研究——分泌性酸性蛋白酶活力的测定[A];2001年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1年
2 满旭;王惠平;;白念珠菌转录因子编码基因表达与氟康唑耐药的关系[A];中华医学会第十八次全国皮肤性病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2年
3 黄广华;;白念珠菌有性生殖、形态发生及毒性的进化[A];中国菌物学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暨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4 王慧;徐宁;喻其林;程欣欣;邢来君;李明春;;钙细胞存活途径与白念珠菌的致病性[A];中国菌物学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暨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5 阎澜;李妙海;曹永兵;高平挥;王彦;姜远英;;白念珠菌耐药新蛋白——交替氧化酶[A];药学发展前沿论坛及药理学博士论坛论文集[C];2008年
6 郭仁勇;;白念珠菌聚苯乙烯黏附增强基因1的研究进展[A];2008年浙江省检验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7 ;线粒体功能在不同环境对白念珠菌生存及代谢的影响[A];2012年中国菌物学会学术年会会议摘要[C];2012年
8 曾跃斌;;白念珠菌全基因组表达谱芯片在抗真菌药物研究中的应用[A];中国药理学会第十一届全国化疗药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9 周万青;沈瀚;张之烽;张葵;;白念珠菌临床分离调查及基因分型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中青年检验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2年
10 景伟芳;王惠平;;白念珠菌对唑类药物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A];中华医学会第十五次全国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国虹 雨净;微生物的是是非非[N];中国教育报;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泽虎;白念珠菌形态、胞壁多糖的结构及其免疫学活性的相关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9年
2 唐宁枫;白念珠菌烯醇化酶的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0年
3 王平;阴道念珠菌菌种及香莲方逆转白念珠菌耐药基因组学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3年
4 许懿;小檗碱与氟康唑协同抗耐药白念珠菌的作用机制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0年
5 李彩霞;阴道细菌群落多样性及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相关白念珠菌基因多态性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3年
6 王乐;小鼠口腔阴道双部位白念珠菌感染模型的构建及不同部位来源白念珠菌的毒力差异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4年
7 曾跃斌;特比萘芬对白念珠菌的药理作用及诱导耐药机制研究[D];汕头大学;2007年
8 梁晓博;白念珠菌敏感株对氟康唑产生适应性突变耐药的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0年
9 徐铮;白念珠菌基因芯片的制备和应用及两个新基因的克隆和功能鉴定[D];第二军医大学;2005年
10 阎澜;白念珠菌耐药性产生的“线粒体氧化呼吸抑制”机制[D];第二军医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乐;不同培养条件对白念珠菌芽管形成的影响[D];兰州大学;2008年
2 阎澜;白念珠菌耐药株的蛋白质组与基因表达谱分析及差异蛋白质与差异基因的识别鉴定[D];第二军医大学;2006年
3 秦晓峰;白念珠菌临床株耐药基因表达与氟康唑耐药的关系[D];第二军医大学;2006年
4 许懿;小檗碱与氟康唑协同抗耐药白念珠菌作用的蛋白质组学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7年
5 钟毅;白念珠菌苹果酸脱氢酶的结构及功能初步研究[D];中山大学;2012年
6 张蕾;紫外线对白念珠菌生长的影响[D];福建医科大学;2012年
7 郭雅莉;白念珠菌多位点序列分型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2年
8 满旭;白念珠菌锌簇转录因子编码基因表达与氟康唑耐药的关系[D];天津医科大学;2013年
9 吴海棠;整合非靶标和靶标代谢组学模式的白念珠菌被膜形成及药物干预机制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3年
10 李蕾;白念珠菌天冬氨酸蛋白酶2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原核表达[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9年
,本文编号:100278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iyanyixue/10027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