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性疟原虫标准株的建立
发布时间:2017-10-14 16:00
本文关键词:恶性疟原虫标准株的建立
【摘要】:目的:(1)本课题拟对恶性疟原虫野外虫株进行体外培养驯化,以期为建立恶性疟原虫标准虫株提供实验材料。(2)筛选恶性疟原虫鉴定指标,初步建立恶性疟原虫生物特性评价方法。(3)为恶性疟原虫云南省地方标准株的申报做好工作累积和前期准备。 研究方法:(1)本次试验主要的方法是在Trager和Jensen体外培养法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对不同冻存方法的恶性疟原虫采用体外连续培养方法,通过建立不同的体外连续培养系统,获得恶性疟原虫体外生长特性。(2)采用体外微量法对驯化培养恶性疟原虫的氯喹、双氢青蒿素、萘酚喹、哌喹敏感性进行测定,并在ICE introduction软件分析数据,计算各种抗疟药的原虫体外抑制率、ICso、IC90和IC99及其95%可信限。 结果:(1)分离于中缅边境地区的F09M/01和F09M/23恶性疟原虫株,通过持续培养10个月、传代20代、冻融复苏2次,已适应体外连续培养和液氮冻存,已冻存F09M/0l恶性疟原虫实验株10ml(50%混悬液)。(2)F09M/23虫株对氯喹的IC50表达值为1.83pmol/L, IC90表达值为31.02pmol/L, IC99表达值为678.96pmol/L,95%CI为0.84~2.83pmol/L;对萘酚喹的ICso表达值为0.29pmol/L, IC90表达值为25.05pmol/L, IC99表达值为3248.82pmol/L,95%CI为0.18-0.4pmol/;对哌喹的IC50表达值为19.16pmol/L, IC90表达值为256.47pmol/L,IC99表达值为4351.76pmol/L,95%CI为14.2-24.0pmol/L,对双氢青蒿素的IC50表达值为0.78nmol/L, IC90表达值为7.58nmol/L, IC99表达值为91nmol/L,95%CI表达值为0.53-1.02nmol/L,即F09M/23虫株对氯喹、哌喹、双氢青蒿素敏感。 结论:(1)采用灌注混合气体Trager改良型蜡烛缸体外培养法对F09M/01、F09M/23两株恶性疟原虫野生虫株进行体外驯化,通过持续培养10个月、传代20代、冻融复苏2次,证实两株恶性疟原虫已适应体外连续培养和液氮冻存,可作为实验虫株加以利用。F09M/01、F09M/23两株恶性疟原虫虫株在体外驯化初期密度上升较慢,持续时期为1w左右,之后原虫密度可持续增加,至12w时原虫密度上升再次出现约48h的暂缓。两株恶性疟原虫虫株的最适培养温度为37.2℃,换液频率为1次/24h,传代频率为1次/3~4d。(2)恶性疟原虫体外连续生长特性、对抗疟药物的敏感性是科学鉴定恶性疟原虫的主要指标。(3)分离于中缅边境地区、已驯化成功的F09M/23恶性疟原虫株是氯喹、哌喹、双氢青蒿素敏感性实验室虫株。
【关键词】:恶性疟原虫 培养 药物敏感性 标准 虫株
【学位授予单位】:大理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R382.31
【目录】:
- 中文摘要4-5
- 英文摘要5-7
- 前言7-8
- 材料与方法8-16
- 1. 试验材料8-9
- 1.1 主要试验器材8-9
- 1.2 主要试剂与耗材9
- 2. 实验方法9-16
- 2.1 常用试剂和培养基配制9-11
- 2.2 复苏及体外连续培养恶性疟原虫11-12
- 2.3 冻存恶性疟原虫12-13
- 2.4 同步化13
- 2.5 抗疟药敏感性体外测定板制作13-14
- 2.6 体外微量法测定恶性疟原虫对药物敏感性14-15
- 2.7 名词解释15
- 2.8 数据统计15-16
- 结果16-26
- 1. 野生虫株来源16
- 2. 体外连续培养16-26
- 2.1 形态17-19
- 2.2 生长曲线19-20
- 2.3 F09M/23虫株同步化曲线20-21
- 2.4 抗疟药敏感性21-26
- 讨论26-31
- 1. 恶性疟原虫驯化、培养26-29
- 1.1 培养基26
- 1.2 血清及血浆26-27
- 1.3 红细胞27
- 1.4 培养物内环境27-28
- 1.5 疟原虫体外培养污染控制28
- 1.6 常见的同步化方法28-29
- 2. 恶性疟原虫生物活性鉴定29-30
- 2.1 生长特性29-30
- 2.2 抗疟药敏感性测定30
- 3. 云南省地方标准虫株的建立30-31
- 结论31-32
- 参考文献32-35
- 附件一35-40
- 附件二40-41
- 致谢4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杨树桐,潘卫庆,邓海琳,陆德如;恶性疟原虫FCC1/HN株MSA1抗原部分保守区基因的序列测定[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1993年01期
2 江钢锋,洪佳冬;一种恶性疟原虫短期低温保存法[J];广东医药学院学报;1994年02期
3 王秀卿;勾凌燕;王志玲;刘景东;;细胞体外培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预防[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0年08期
4 符式刚;邢奇芬;庞启滨;;体外连续培养恶性疟原虫生长状况的快速判定[J];中国热带医学;2006年03期
5 左华泽;;人体寄生虫学液体标本封存的研究[J];实用医技杂志;2007年13期
,本文编号:103192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iyanyixue/1031927.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