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实验医学论文 >

左旋多巴对马尔尼菲青霉黑素合成的影响、药敏及其黑素抗体的制备

发布时间:2017-10-18 02:03

  本文关键词:左旋多巴对马尔尼菲青霉黑素合成的影响、药敏及其黑素抗体的制备


  更多相关文章: 马尔尼菲青霉 左旋多巴 黑素 抗体 体外药敏试验


【摘要】:目的探索左旋多巴(L-DOPA)诱导马尔尼菲青霉(Penicilliummarneffei, PM)酵母相合成黑素的影响因素,研究黑素化后的PM对常见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是否改变以及PM黑素的抗原性。 方法将PM临床人分离株GXMU121011接种于沙氏培养平皿(SDA)中37℃培养7天,观察不同L-DOPA浓度(0.1mM,1mM,3mM,6mM,10mM)和不同PM菌接种密度(105CFU/ml,106CFU/ml,107CFU/ml)对PM黑素合成的影响;使用纸片法进行体外抗真菌药敏试验,,分别测定伊曲康唑、氟康唑和两性霉素B对8株PM菌株在添加L-DOPA和无L-DOPA培养时的抑菌圈大小;利用PM黑素作为抗原经腹腔免疫BALB/c小鼠,在PEG介导下小鼠脾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进行融合反应制备单克隆抗体,通过凝集试验和ELISA法检测免疫小鼠血清和所制备PM黑素抗体的效价,免疫荧光法检测免疫小鼠血清中抗体与黑素化培养PM酵母相细胞结合情况;此外,采集PM感染患者血清,通过凝集试验检测血清中的抗体与PM黑素颗粒凝集反应情况。 结果(1)①PM受试菌株在含不同多巴浓度的SDA平皿中37℃培养7天后,含L-DOPA的菌落或菌落周围培养基颜色均有不同程度的加深或变黑,而不含L-DOPA的则未见明显改变;②L-DOPA浓度由0.1mM增加至1mM时,PM菌落变黑程度随之增加;L-DOPA浓度处在1mM、3mM时菌落颜色最黑,菌落变黑程度随着浓度的递增逐渐降低;L-DOPA浓度在10mM时菌落出现形态皱缩。(2)不同接种密度的PM菌悬液在含1mM L-DOPA的SDA平皿中37℃培养7天后,菌落颜色变黑程度不一,菌落颜色随着菌密度的逐渐升高而加深。(3)8株PM菌株在含L-DOPA和不含L-DOPA(对照组)的SDA培养,48~96h测量抑菌圈大小。测得伊曲康唑、两性霉素B和氟康唑对PM抑菌圈平均直径依次为:伊曲康唑,26.88±1.81mm(对照组,34.13±1.81mm);两性霉素B,17.13±2.59mm(对照组,22.25±4.80mm);氟康唑,19.50±6.46mm(对照组,25.87±7.34mm);含L-DOPA和不含L-DOPA培养两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4)①PM黑素腹腔免疫接种小鼠4周后,小鼠均出现不同程度腹水和脱毛;②PM黑素免疫小鼠的腹水、血清和融合杂交瘤细胞培养上清液均与PM黑素颗粒和人工合成DOPA黑素产生凝集反应,ELISA法检测示免疫小鼠的腹水、血清和融合杂交瘤细胞培养上清液中抗体OD值依次为1.635±0.085、1.820±0.249、0.671±0.142。免疫荧光法显示当加入免疫小鼠血清,L-DOPA培养的PM酵母相细胞壁出现绿色荧光。PM感染患者血清与PM黑素颗粒出现凝集反应。 结论(1)L-DOPA的浓度和接种菌落的密度影响PM黑素的生成。(2)以L-DOPA作为底物黑素化培养酵母相PM,其对抗真菌药物伊曲康唑、两性霉素B和氟康唑的敏感性下降。(3)PM黑素颗粒可以刺激机体产生抗体。
【关键词】:马尔尼菲青霉 左旋多巴 黑素 抗体 体外药敏试验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R914;R392
【目录】:
  • 主要英文缩略词5-6
  • 摘要6-8
  • ABSTRACT8-11
  • 前言11-15
  • 第一部分 左旋多巴对 PM 黑素合成影响、药敏15-39
  • 材料与方法15-22
  • 结果22-24
  • 附图24-31
  • 讨论31-39
  • 第二部分 PM 黑素抗体的制备39-60
  • 材料与方法39-47
  • 结果47-49
  • 附图49-55
  • 讨论55-60
  • 小结60-61
  • 展望61-62
  • 参考文献62-68
  • 综述68-88
  • 参考文献81-88
  • 致谢88-90
  • 发表文章9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丘立文,彭冬先,徐华,贾娟,车小燕,袁国勇;抗马尔尼菲青霉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和鉴定[J];第一军医大学学报;2003年01期

2 桑红,廖万清,温海,陈江汉;产黑素培养基在新生隐球菌病诊断和预后评估中的临床意义[J];医学研究生学报;2001年04期

3 刘栋华;谭升顺;罗红;刘晓军;;氟康唑诱导菌丝相马尔尼菲青霉菌产67.5kDa蛋白[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06年12期



本文编号:105230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iyanyixue/105230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3b4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