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实验医学论文 >

盆炎方对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大鼠模型血液流变学及GM-CSF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7-10-18 02:18

  本文关键词:盆炎方对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大鼠模型血液流变学及GM-CSF的影响


  更多相关文章: 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 盆炎方 血液流变学 炎症因子GM-CSF


【摘要】:目的:通过探讨盆炎方对SPID模型大鼠血液流变学及炎症因子GM-CSF的影响,以为其临床运用提供实验依据。 方法:选用124只SD雌性大鼠作为受试对象,随机抽取10只作为正常组及10只作为假手术组后,以“混合菌接种法”建立SPID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按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15只、妇科千金组15只及盆炎方低、中、高剂量组各15只,连续给药21天后按要求采血取样,观察HE染色下子宫组织形态学的改变,采用分离血清以全自动血液流变测试仪检测血液流变学的变化,应用ELISA法观察各组大鼠炎症因子GM-CSF浓度水平的变化。 结果: 1.经观察在HE染色下SPID模型大鼠子宫组织病理变化符合慢性炎症表现,经给药后各治疗组慢性炎症的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尤以盆炎方高剂量组最为显著(P0.05)。 2.血液流变学在正常大鼠及假手术组中全血粘度(高切变率、中切变率、低切变率)无明显改变,模型组的血液流变学明显改变,与正常组及假手术组均有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盆炎方高、中剂量组能明显降低全血的黏度,在不同的切值下,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妇科千金组在不同的切变率下明显优于盆炎方低剂量组,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1);盆炎方低剂量组在高切变率及低切变率与模型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中切变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等倍剂量下,中剂量低切、中切值著高于妇科千金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但高切值与妇科千金组无显著差异。 3.GM-CSF在正常组及假手术组中浓度水平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浓度显著高于正常组及假手术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盆炎方高剂量组在21天的浓度明显低于模型对照组、妇科千金组以及盆炎方低、中剂量组(P0.01);盆炎方中剂量组在21天的浓度低于模型组(P0.05或P0.01),与妇科千金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盆炎方低剂量组21天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但与妇科千金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1.通过混合菌接种法可以成功制作大鼠SPID模型。 2.盆炎方能改善SPID模型大鼠子宫组织的结构和功能。 3.盆炎方能改变SPID模型大鼠血液流变学全血粘度((高切变率(200/s)、中切变率(30/s)低切变率(5/S、1/s)),并能降低促炎因子GM-CSF的浓度,从而发挥抗炎作用,可能是其治疗SPID的作用机制之一。
【关键词】: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 盆炎方 血液流变学 炎症因子GM-CSF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R-332;R271.9
【目录】:
  • 中文摘要5-7
  • Abstract7-10
  • 引言10-12
  • 第一部分 材料与方法12-17
  • 1. 实验材料12-13
  • 1.1 实验动物12
  • 1.2 实验药物及菌种12
  • 1.3 主要试剂12
  • 1.4 主要仪器12-13
  • 2. 实验方法13-17
  • 2.1 SPID大鼠模型的建立13
  • 2.2 分组方法13-14
  • 2.3 给药方法14
  • 2.4 标本采集和指标检测14-16
  • 2.5 统计方法16-17
  • 第二部分 结果17-21
  • 1. SPID大鼠模型的建立情况17
  • 1.1 肉眼观察17
  • 1.2 HE染色光学显微镜下观察17
  • 2. 盆炎方对各组大鼠子宫形态学的影响17-19
  • 2.1 肉眼观察17-18
  • 2.2 HE染色光学显微镜下观察18-19
  • 3. 盆炎方对各组大鼠血液流变学及GM-CSF的影响19-21
  • 3.1 盆炎方对大鼠模型血液流变学的影响的结果19
  • 3.2 盆炎方对大鼠模型GM-CSF影响的结果19-21
  • 第三部分 讨论21-28
  • 1. 模型的选择与建立21-22
  • 2. 中医对SPID的认识22-23
  • 3. 盆炎方的组方及用药分析23-25
  • 4. 盆炎方对SPID的可能作用机制25-28
  • 4.1 盆炎方对模型大鼠子宫形态学的影响25
  • 4.2 盆炎方对模型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影响25-26
  • 4.3 盆炎方对模型大鼠GM-CSF浓度水平的影响26-28
  • 结论28-29
  • 致谢29-30
  • 参考文献30-32
  • 附录32-33
  • 综述33-44
  • 参考文献40-44
  • 研究生在读期间论文科研情况4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向曦;陈明;龙子江;司文文;;盆炎宁颗粒对细菌感染性慢性盆腔炎模型大鼠血液流变性改善作用的研究[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1年04期

2 曹毅,马泽云,郭平;艾灸阿是穴对多发性跖疣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3 张毅;陈鹏;;黄芪注射液穴位注射对慢性盆腔炎患者血液流变学和血浆炎症因子的影响[J];福建中医药;2011年04期

4 陈欣;;灌肠加灸疗治疗慢性盆腔炎60例临床观察[J];光明中医;2009年04期

5 刘成彬;张少聪;李青天;;香附的现代药理研究进展[J];光明中医;2009年04期

6 杨铭;;李德珍老师治疗慢性盆腔炎经验琐谈[J];甘肃中医;2008年02期

7 李殷;GM-CSF网络在炎症反应与自身免疫疾病中的作用[J];国外医学(免疫学分册);2004年05期

8 孔增科;李利军;傅正良;郭红艳;;败酱草、北败酱的鉴别与临床合理应用[J];河北中医;2009年02期

9 刘玲;;孙维峰教授治疗慢性盆腔炎经验[J];河北中医;2009年04期

10 李文红;太鸿彬;杨建宏;;盆腔消ve灌肠液对慢性盆腔炎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影响[J];河北中医;2011年01期



本文编号:105237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iyanyixue/105237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324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