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粒体与细胞调控的研究进展
本文关键词:线粒体与细胞调控的研究进展
【摘要】:线粒体是一种细胞器,广泛存在于除红细胞以外的大多数细胞体内,同时也是细胞进行氧化磷酸化、三羧酸循环及氧化呼吸链的主要场所,产生ATP,提供细胞活动所需能量,同时线粒体也参与细胞代谢的多个环节,如细胞增殖、凋亡等。近年来,线粒体与细胞调控对疾病的发生、发展成为潜在的研究热点。因此,明确线粒体在细胞调控中的作用机制,以便更好地认识及指导对相关性疾病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单位】: 南华大学医学院;岳阳市二人民医院呼吸内科;
【关键词】: 线粒体 细胞周期 增殖 凋亡
【分类号】:R329.2
【正文快照】: 线粒体主要由外膜、内膜、膜间隙及基质4部分组成,外膜平滑含有单胺氧化酶,内膜向内突起折叠成嵴,膜间隙则由内外膜组成,基质则位于由线粒体包裹的中央空间部分,其中基质包含参与三羧酸循环、脂肪酸氧化等反应所需的众多酶类,在调节细胞周期、增殖及凋亡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万璇;赵建平;谢俊刚;;Effects of Mitochondrial ATP-sensitive K~+ Channel on Protein Kinase C Pathway and Airway Smooth Muscle Cell Proliferation in Asthma[J];Journal of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Medical Sciences);2012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邓伊;王志强;;尼可地尔对气道平滑肌细胞增殖表达及Th1/Th2免疫失衡的影响[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医学版);2014年02期
2 邓伊;王志强;;K_(ATP)通道开放剂对气道平滑肌细胞增殖表达及SOCS3/5免疫失衡的影响[J];中国当代医药;2014年29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胡红玲;张珍祥;赵建平;汪涛;徐永健;;缺氧肺动脉平滑肌细胞中线粒体ATP敏感钾通道开放对细胞色素C的分布及细胞增殖的作用[J];生理学报;2006年03期
2 许淑云,徐永健,张珍祥,倪望,陈士新;蛋白激酶C在支气管哮喘模型大鼠气道平滑肌细胞增殖中的信号转导机制研究[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3年12期
3 胡红玲;汪涛;张珍祥;赵建平;徐永健;;线粒体膜电位对缺氧人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内氧自由基的变化及细胞增殖的作用[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6年1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佳,黄原;线粒体蛋白组研究进展[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S2期
2 孙爱华;姜颖;贺福初;;线粒体蛋白质表达谱的研究进展[J];遗传;2006年10期
3 Yaffe M;Schatz G;杨剑;;线粒体研究展望[J];国外医学(分子生物学分册);1987年02期
4 ;一组线粒体蛋白能延长生物寿命[J];科技传播;2011年10期
5 Schatz G;Butow RA;王静;;蛋白质如何输入线粒体[J];国外医学(分子生物学分册);1984年01期
6 谢友菊,Kathleen Storey,Burle Gengenbach;玉米离体线粒体合成蛋白质的研究[J];遗传;1986年01期
7 杨青;线粒体蛋白质是如何进入线粒体的[J];国外医学.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学分册;1987年02期
8 涂王君,朱英国;水稻线粒体DNA的提取与分析[J];氨基酸和生物资源;1997年03期
9 GinaKolata;沈英;;蛋白质怎样到达线粒体?[J];世界科学;1987年01期
10 缪明永,李艳成,王学敏,焦炳华;线粒体小分子G蛋白[J];生命的化学;2003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杨永长;韵雪雪;姜伟;肖代雯;刘华;闫慧;黄文芳;;样品沉淀方法对线粒体蛋白指纹图谱分析影响[A];中华医学会第九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暨中国医院协会临床检验管理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全国临床检验实验室管理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2 汤建军;赵永波;刘伟芹;;线粒体疾病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记者 魏忠杰;植入转移RNA可能影响线粒体[N];新华每日电讯;2004年
2 常丽君;一组线粒体蛋白能延长生物寿命[N];科技日报;2011年
3 记者 常丽君;美发现线粒体钙通道关键驱动蛋白[N];科技日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齐耀程;过表达线粒体热激蛋白70抑制水稻悬浮细胞程序性死亡[D];南京农业大学;2010年
2 王丽;运动对线粒体生物发生及其信号转导机制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3 龚莎莎;与母系遗传非综合征型耳聋相关的线粒体tRNA~(His)12201T>C突变的分子致病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4年
4 戚祖德;线粒体靶向药物设计合成及其应用基础[D];武汉大学;2010年
5 洪坤;线粒体自噬在肌萎缩侧索硬化症中的相关研究以及大蒜素的神经保护作用的机制探讨[D];河北医科大学;2013年
6 陈健;预缺氧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其线粒体机制[D];第三军医大学;2004年
7 严志祥;紫稻细胞质雄性不育系水稻线粒体呼吸链初步研究[D];武汉大学;2009年
8 韩t$波;线粒体DNA损伤与胃癌发生及相关机制的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5年
9 母德清;线粒体DNA与线粒体诊治胰腺癌的应用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宝健;植物线粒体与细胞质雄性不育[D];山东农业大学;2008年
2 纪云松;BDNF诱导线粒体在突触前的定位并增强其引起的突触传递作用[D];山东大学;2013年
3 郑科;细胞损伤早期线粒体裂解的时间曲线及环孢素A对线粒体膜稳定作用的初步探讨[D];安徽医科大学;2013年
4 陈玉之;线粒体敲减对氡致人支气管上皮细胞恶性转化的影响[D];苏州大学;2014年
5 陈苗;XPD相关蛋白在线粒体中的质谱分析[D];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2014年
6 王莹;与水稻根尖细胞程序性死亡相关的线粒体热激蛋白70的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9年
7 刘丽娟;RMP通过维持线粒体的稳态促进肝癌细胞增殖的初步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4年
8 陈香郡;线粒体融合、分裂在锰诱导的PC12细胞损伤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的初步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0年
9 尉红;线粒体DNA在α粒子致人支气管上皮细胞体外恶性转化中的作用[D];苏州大学;2013年
10 杨玲玲;线粒体调节剂C2的发现及作用机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07196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iyanyixue/10719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