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实验医学论文 >

新型WH1fungin多肽佐剂对乙肝表面抗原免疫原性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7-10-25 11:35

  本文关键词:新型WH1fungin多肽佐剂对乙肝表面抗原免疫原性的影响


  更多相关文章: WH1fungin多肽 乙肝表面抗原 免疫方式 免疫应答


【摘要】:乙肝疫苗的理想佐剂能够促进机体对乙肝表面抗原产生强烈的体液免疫应答和细胞免疫应答。迄今为止,商业乙肝疫苗广为应用的是铝佐剂,但它只能以肌肉注射的方式进行免疫,且不能引发有效的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WH1fungin是一种从芽孢杆菌发酵产物中分离纯化得到的多肽,前期研究表明WH1fungin多肽具有佐剂的活性。本研究将WH1fungin多肽与乙肝表面抗原联用以多种方式免疫小鼠,研究其免疫佐剂效果。同时分别对每种免疫方式WH1fungin和抗原的免疫剂量及免疫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1.WH1fungin多肽及免疫原的免疫剂量研究。皮下注射的方式免疫昆明小鼠,WH1fungin佐剂的免疫剂量为1μg/只/次,乙肝表面抗原的免疫剂量与其效果成正相关关系,即在10μg到1μg间,抗原剂量减少,抗体效价逐渐降低。肌肉注射免疫时,乙肝表面抗原的免疫剂量为2μg/只/次时,抗体效价最高,显著高于1μg和0.5μg剂量组。滴鼻免疫时,WH1fungin佐剂的免疫剂量与免疫效果不成相关性,在100μg到1μg间,WH1fungin佐剂作用在50μg/只/次时最强;而乙肝表面抗原的免疫剂量与其效果则成正相关性,剂量降低会显著减弱其免疫效果。最佳免疫剂量为,皮下注射乙肝表面抗原10μg;肌肉注射乙肝表面抗原2μg;滴鼻免疫WH1fungin佐剂50μg,乙肝表面抗原20μg。2.WH1fungin多肽诱导抗体持续时间的研究。小鼠血清中抗HBsAg总IgG抗体效价持续检测结果显示,以皮下注射、肌肉注射、滴鼻这三种方式免疫小鼠时,与阳性对照组相比,WH1fungin佐剂均能长时间诱导抗HBsAg总IgG抗体的持续表达。3.特异性IgG抗体亚型的检测。小鼠血清中特异性IgG抗体亚型分析显示,以皮下注射和肌肉注射的方式免疫小鼠时,WH1fungin佐剂组的IgGl和IgG2a均高于铝佐剂组,但WH1fungin佐剂组IgG的提高以IgG1亚型增加为主。以滴鼻的方式免疫小鼠时,WH1fungin佐剂组IgGl抗体效价明显高于CpG佐剂组,但CpG佐剂组IgG2a抗体效价高于WH1fungin佐剂组抗体效价。结果表明,以皮下注射、肌肉注射、滴鼻这三种方式免疫小鼠时,WH1fungin多肽偏向于诱导以Th2型为主的混合型Th1/Th2型体液免疫应答。4.T淋巴细胞胞内细胞因子的检测。流式细胞仪检测CD4+、CD8+ T细胞内表达的细胞因子TNF-α和IFN-γ。实验结果表明,皮下注射、肌肉注射和滴鼻免疫时,WH1fungin多肽均能诱导细胞免疫应答,且肌肉免疫时,WH1fungin多肽能显著增强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的杀伤活性。5.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杀伤活性的检测。肌肉免疫和鼻腔免疫时,WH1fungin均能够增强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的杀伤活性,肌肉免疫时效果更为显著,但皮下免疫时未检测到WH1fungin佐剂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的杀伤活性。6.抗原特异性淋巴细胞增殖实验。MTT法检测特异性淋巴细胞增殖的实验结果表明,以肌肉注射、鼻腔免疫这两种方式免疫小鼠时,在HBsAg刺激下,WH1fungin多肽促进特异性淋巴细胞增殖的效果极显著;皮下注射时,WH1fungin多肽促进特异性淋巴细胞增殖的效果显著。7.肺泡及小肠中IgA的检测。鼻腔免疫时,在WH1fungin佐剂组小鼠肺泡灌洗液和小肠灌洗液中均检测到特异性IgA抗体,这表明WH1fungin能够诱导粘膜免疫应答。综上所述,WH1fungin多肽作为一种新型佐剂与乙肝表面抗原联用时,可通过皮下注射、肌肉注射、滴鼻三种方式进行免疫,其中肌肉注射免疫能够显著提高体液免疫应答和细胞免疫应答,鼻腔免疫可诱发有效的粘膜免疫应答,同时也能够诱导Th2型体液免疫为主的Th1/Th2混合型系统免疫应答。
【关键词】:WH1fungin多肽 乙肝表面抗原 免疫方式 免疫应答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R392
【目录】:
  • 摘要7-9
  • Abstract9-11
  • 缩略语表11-13
  • 1 前言13-25
  • 1.1 佐剂13
  • 1.2 佐剂的作用机制13-14
  • 1.3 常见的佐剂14-17
  • 1.3.1 弗氏佐剂14
  • 1.3.2 铝佐剂14-15
  • 1.3.3 脂质体15
  • 1.3.4 皂角苷15-16
  • 1.3.5 粘膜免疫佐剂16-17
  • 1.4 乙肝疫苗17-23
  • 1.4.1 乙肝疫苗的研究现状17
  • 1.4.2 肌注乙肝疫苗17-20
  • 1.4.3 粘膜免疫乙肝疫苗20-23
  • 1.4.3.1 粘膜免疫乙肝疫苗的应用前景20
  • 1.4.3.2 口服乙肝疫苗20-22
  • 1.4.3.3 鼻腔免疫乙肝疫苗22-23
  • 1.5 环肽的研究现状23-24
  • 1.5.1 环肽的概述23
  • 1.5.2 环肽的功能23-24
  • 1.6 研究目的与意义24-25
  • 2 材料与方法25-35
  • 2.1 材料25-28
  • 2.1.1 实验动物及试剂25
  • 2.1.2 主要试剂和仪器25-27
  • 2.1.3 溶液配制27-28
  • 2.2 实验方法28-35
  • 2.2.1 WH1fungin佐剂皮下免疫效果研究28-31
  • 2.2.2 WH1fungin佐剂肌肉免疫效果研究31-32
  • 2.2.3 WH1fungin佐剂鼻腔免疫效果研究32-35
  • 3 结果与分析35-51
  • 3.1 皮下注射免疫应答35-39
  • 3.1.1 HBsAg皮下注射免疫的剂量效应35
  • 3.1.2 血清抗原特异性IgG抗体效价的持续时间35-36
  • 3.1.3 皮下免疫诱导产生的IgG抗体亚型36-37
  • 3.1.4 T淋巴细胞胞内细胞因子的检测37-38
  • 3.1.5 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的杀伤活性38
  • 3.1.6 抗原特异性淋巴细胞的增殖38-39
  • 3.2 肌肉注射免疫佐剂激发免疫应答效果的检测39-44
  • 3.2.1 HBsAg肌肉注射免疫的剂量效应39-40
  • 3.2.2 血清抗原特异性IgG抗体效价的持续时间40
  • 3.2.3 肌肉免疫诱导产生的IgG抗体亚型40-41
  • 3.2.4 T淋巴细胞胞内细胞因子的检测41-42
  • 3.2.5 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的杀伤活性42-43
  • 3.2.6 抗原特异性淋巴细胞的增殖43-44
  • 3.3 鼻腔免疫激发的免疫应答44-51
  • 3.3.1 HBsAg鼻腔免疫的剂量效应44
  • 3.3.2 WH1fungin鼻腔免疫的剂量效应44-45
  • 3.3.3 血清抗原特异性IgG抗体效价的持续时间45-46
  • 3.3.4 鼻腔免疫诱导产生的IgG抗体亚型46
  • 3.3.5 T淋巴细胞胞内细胞因子的检测46-48
  • 3.3.6 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的杀伤活性48
  • 3.3.7 抗原特异性淋巴细胞的增殖48-49
  • 3.3.8 肺泡灌洗液中的IgA49-50
  • 3.3.9 小肠灌洗液中的IgA50-51
  • 4 讨论51-54
  • 参考文献54-63
  • 致谢63-64
  • 附录6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忠星,库热西江·托乎提;塔克拉玛干沙漠地区1662份乙肝表面抗原的测定[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04年05期

2 严军亮;;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对大学生心理影响研究[J];实用临床医学;2006年10期

3 陆会芳,陈伟岳,顾成雄;输血中乙肝表面抗原传播隐患的初步探讨[J];宁波医学;1997年06期

4 曹吉斌,刘俊峰;医院内乙肝表面抗原阳性1087例各科分布[J];人民军医;1997年07期

5 仝温斌,王亚利;新生乙肝表面抗原检测的结果与分析[J];中等医学教育;2000年S1期

6 邹在秋,王用华,任用坤,吉宗;拉萨市儿童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结果报告[J];上海医学检验杂志;2000年01期

7 白利明,关秀丽;三种测定乙肝表面抗原方法的比较[J];农垦医学;2000年05期

8 刘敦员,叶琳,邹建国,张磊,赵田,曾秀明;重组乙肝表面抗原稳定性研究[J];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00年01期

9 杨红梅,陈红霞;乙肝表面抗原检测结果异议原因分析[J];湖北预防医学杂志;2001年03期

10 陶宏坤 ,周细坤 ,周琼瑶 ,尤晓农 ,陈细刚;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与乙肝表面抗原比值的临床研究[J];华中医学杂志;2002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海旺;刘少芸;姜衍卫;王砥;胡俊义;陈建华;饶科峰;;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患者手纹分析[A];第二十一届全国中西医结合消化系统疾病学术会议暨国家级中西医结合消化系统疾病新进展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9年

2 吴家新;;单一检测乙肝表面抗原在临床中应用的弊端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八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暨中华医学会检验分会成立30周年庆典大会资料汇编[C];2009年

3 刘佳举;;医院盲人按摩师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情况调查分析[A];中华医学会全国第九次感染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4 朱宇清;侯玉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乙肝表面抗原的复检范围探讨[A];中华医学会第九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暨中国医院协会临床检验管理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全国临床检验实验室管理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5 祝长城;李基;;乙肝表面抗原突变体的应用及研究进展[A];2012全国临床微生物与感染免疫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6 聂庆东;;2004~2009年北京某高校新生乙肝表面抗原携带情况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九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暨中国医院协会临床检验管理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全国临床检验实验室管理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7 杨爱;刘登涛;;乙肝携带者乙肝表面抗原水平与胆碱酯酶活性关系[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资料汇编[C];2008年

8 李羿;赵洪雯;余荣杰;吴雄飞;;环孢素和他克莫司对乙肝表面抗原阳性供肾受体肾移植预后的影响[A];西南地区第12届肾脏病学术会议暨贵州省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2012年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2年

9 陈瑜;李兰娟;楼滨;范剑;藤敏;李永红;;血清乙肝表面抗原检测弱反应结果的确认方法及其评价[A];2004年浙江省检验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10 陈瑜;李兰娟;楼滨;范剑;藤敏;李永红;;血清乙肝表面抗原检测弱反应结果的确认方法及其评价[A];2004年浙江省传染病、肝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乙肝表面抗原会消失吗?[N];健康报;2013年

2 志洪;治乙肝表面抗原阳性[N];民族医药报;2005年

3 特约记者 高翔;婚检中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率达12.2%[N];健康报;2010年

4 石家庄市第五医院副主任医师 孙立冬;乙肝表面抗原阳性者健康吗[N];河北科技报(农村版);2000年

5 耿兴敏;我国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有9300万[N];中国妇女报;2008年

6 陈晓辉邋周兵;盐都区法院受理首例乙肝就业歧视案件[N];江苏经济报;2008年

7 萧景丹;乙肝表面抗原转阴——“摘金”曙光初现 路途依旧遥远[N];健康报;2008年

8 李刚殷;杭州:招工体检不得进行乙肝检查[N];工人日报;2008年

9 樊丹;我国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9300万人[N];中国中医药报;2008年

10 记者 白剑峰;我国制定防治乙肝目标[N];人民日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威;运用蛋白质组学的方法研究乙肝表面抗原持续表达对宿主细胞的影响[D];复旦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蔡群;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乙肝表面抗原及核心抗原的的表达与临床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6年

2 潘慧;新型WH1fungin多肽佐剂对乙肝表面抗原免疫原性的影响[D];华中农业大学;2013年

3 陈恩助;乙肝表面抗原胶体金快速检测试剂条的开发及性能验证研究[D];浙江大学;2016年

4 蒋玲丽;国产化学发光法诊断系统检测乙肝表面抗原的评价[D];复旦大学;2009年

5 庞云;一种乙肝表面抗原结合蛋白(SBP)在Pichia Pastoris中的表达,纯化工艺及功能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6 裴彦祯;乙肝表面抗原在乙肝相关疾病进展过程中的变化[D];天津医科大学;2012年

7 李雅琼;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患者精液质量及体外受精情况分析[D];浙江大学;2010年

8 杨超;一种新的基因工程免疫增强因子(ICEM)及其功能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9 顾晨曦;一种乙肝表面抗原结合蛋白(SBP)的原核分泌型表达、纯化及其作用机理的初步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10 朱宇清;乙型肝炎表面抗原胶体金免疫层析法血清快速测定的性能评估[D];复旦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09355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iyanyixue/109355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390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