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益生菌干预对婴儿肠道微生态学变化、生长发育和远期健康影响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7-11-02 11:26
本文关键词:早期益生菌干预对婴儿肠道微生态学变化、生长发育和远期健康影响的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肠道菌群 双歧杆菌 乳酸杆菌 大肠杆菌 超重 肥胖 发育商 婴儿
【摘要】:目的:母乳喂养是婴儿期公认的最佳喂养方式,也是婴儿肠道菌群的重要来源。婴儿期是肠道菌群定植的关键时期,肠道菌群早期定植模式可影响肠道生理发育和免疫系统成熟,影响远期肥胖、过敏性疾病等的发生风险。本研究通过分析不同喂养方式婴儿肠道菌群变化与超重、肥胖发生率及神经心理发育情况关系的研究,力图从肠道微生态学角度阐明早期益生菌干预通过修饰肠道菌群,观察其对远期超重、肥胖发生率及神经心理发育的影响,为益生菌作为膳食策略的一部分,用于提高菌群转化营养物质为活性化合物的能力,从而促进远期健康提供依据。 方法:选择2012年01月-2013年11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和石家庄市第四人民医院出生且符合入选标准的足月新生儿134例,生后能坚持纯母乳喂养4-6个月以上的新生儿44例为A组(母乳喂养组)。生后1周内因各种原因不能坚持纯母乳喂养而改为母乳替代品喂养,且符合上述入选标准的新生儿90例,按照随机双盲原则由课题设计人员对人工喂养婴儿随机分组,按随机数字法选定前47个随机数对应的编号为B组(益生菌干预组),第48个随机数及之后对应的编号为C组(对照组)。A组婴儿44例,男23例、女21例,其中4例在随访过程中因依从性差等原因退组,,故实际例数为40例,男21例,女19例;B组婴儿47例,采用益生菌配方奶粉喂养,男22例、女25例,其中6例在随访过程中因依从性差等原因退组,故实际例数为41例,男20例,女21例;C组婴儿43例,采用普通配方奶粉喂养,男20例、女23例,其中5例在随访过程中因失访而脱落,故实际例数38例,男18例,女20例。入选婴儿均为经阴道分娩出生,生后第5个月时添加辅食,所有婴儿及其双亲均生活在石家庄市或其周边县市,气候、居住环境和饮食条件等相当。所有入选对象均在研究开始前签订知情同意书,并获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伦理道德委员会同意。本研究分为两部分,临床指标观察和肠道菌群定量分析。对所有入组婴儿,其母亲均记录每日婴儿喂哺次数、每次摄入量、辅食添加情况,以及大便频率、呕吐次数及烦躁哭闹情况等,专家就以上情况进行信息采集。由经过专业培训的医护人员,在婴儿出生当时、生后第1个月、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时到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儿科诊室测量身长、体重、头围、胸围、皮下脂肪和上臂围等生长发育指标,并计算出BMI。按照首都儿科研究所编制的《0~6岁小儿神经心理发育检查表》,由专业医护人员从大运动、精细运动、适应能力、语言和社交行为5个能区对12月龄婴儿进行发育商评估。采用WHO2006年生长标准的BMI值为参考标准进行超重和肥胖的判定。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Flurogenic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Reaction,FQ-PCR)技术,对婴儿出生后第3天、7天、1个月、3个月、6个月和第12个月时粪便标本中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a)、乳酸杆菌(Lactobacillus)、肠球菌(Enterococcus)和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进行定量测定,了解不同喂养方式婴儿的肠道菌群变化对婴儿体格生长发育、神经心理发育和远期超重、肥胖的影响。统计分析采用SPSS13.0软件,计量资料均进行正态性检验及方差齐性检验,多样本均数比较采取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以α=0.05作为检验水准。 结果: 1不同喂养方式婴儿出生后肠道菌群动态变化:出生早期粪便中主要出现肠球菌和大肠杆菌等需氧菌,定植数量较多。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等厌氧菌约在生后第3天初始定植,后呈增长趋势,第12个月时维持在相对稳定状态。三组婴儿粪便中乳酸杆菌自定植后数量呈增加趋势,第6个月时数量有所下降,与第3个月和第12个月时乳酸杆菌数量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其他时间点乳酸杆菌数量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生后第3天、7天、1个月和6个月时,A、B组乳酸杆菌数量均高于C组,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A、B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第3个月和第12个月时,A、B、C组婴儿粪便乳酸杆菌数量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三组婴儿粪便中双歧杆菌自定植后数量呈增加趋势,A、B组婴儿双歧杆菌数量在生后第3天、7天、1个月、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时均高于C组,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A、B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三组婴儿粪便B/E值随时间推移呈波动性变化,A、B组婴儿粪便B/E值在生后第3天、7天、1个月、3个月和12个月时均高于C组(P均0.05),在生后第6个月时,A、B组婴儿粪便B/E值与C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A、B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2不同喂养方式婴儿出生后体格生长发育和神经心理发育(DQ值)的动态观察:三组婴儿身长随时间推移呈增长趋势,各测量时间点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生后第6个月和第12个月时,A、B组婴儿身长均高于C组(P均0.05),A、B组间比较无差异(P0.05)。三组婴儿体重随时间推移呈增加趋势,各测量时间点之间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生后第12个月时,A、B组体重均低于C组,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A、B组间比较无差异(P0.05)。三组婴儿生后第3个月、第6个月和第12个月时BMI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生后第6个月、12个月时,A、B组BMI均低于C组(P均0.05),A、B组间比较无差异(P0.05)。三组婴儿在生后第12个月时A、B组DQ总值均高于C组(P均0.05),A、B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3不同喂养方式婴儿出生后超重和肥胖发生情况:生后第6个月时,A、B、C组婴儿超重发生率分别为12.5%,17.1%,28.9%,组间比较无差异(P0.05);生后第12个月时,A、B、C组婴儿超重发生率分别为17.5%,22.0%,42.1%,A、B组均低于C组(P均0.05),A、B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生后第6个月时,A、B、C组婴儿肥胖发生率分别为7.5%,9.8%,21.1%,组间比较无差异(P0.05);生后第12个月时,A、B、C组婴儿肥胖发生率分别为10.0%,12.2%,34.2%,A、B组均低于C组(P均0.05),A、B组比较无差异(P0.05)。 4超重和肥胖婴儿肠道双歧杆菌、B/E值变化:超重婴儿粪便中双歧杆菌数量在生后第6个月、第12个月时均低于正常体重婴儿(P均0.05)。肥胖婴儿在生后第6个月、第12个月时粪便中双歧杆菌数量均低于正常体重者(P均0.05)。超重婴儿和正常体重婴儿粪便B/E值均高于肥胖婴儿(P均0.05);超重婴儿和正常体重婴儿粪便B/E值比较无差异(P0.05)。肥胖婴儿B/E值均低于正常体重婴儿(P均0.05)。 5B/E值与BMI相关分析:婴儿粪便B/E值在生后第6个月、第12个月时与BMI存在直线负相关关系(P0.05)。 结论: 1新生儿生后肠道菌群的定植是一个复杂过程,由于出生时肠内充斥大量氧气,表现在婴儿粪便中肠球菌和大肠杆菌为代表需氧菌的优先定植,消耗氧气,改变了肠道微生态生境,出现了以双歧杆菌、乳酸杆菌为代表的厌氧菌的后期定植,这种以厌氧菌占优势的生态学格局在生后第12个月时趋于稳定。 2喂养方式不同是影响肠道菌群定植和变迁的主要因素之一,母乳喂养儿肠道中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定植早,且达优势化时间早于人工喂养儿,稳定于以双歧杆菌为优势的菌群结构。早期益生菌添加使婴儿肠道菌群结构接近母乳喂养儿,也形成了以双歧杆菌为优势菌的生态学格局。 3母乳喂养儿的体格生长发育和神经心理发育指标均优于人工喂养儿。生后早期益生菌干预婴儿,其体格生长发育和神经心理发育指标接近母乳喂养儿,表明及早建立和维持稳定的肠道微生态学平衡可促进婴儿远期的身心健康。 4远期随访研究发现,普通奶粉喂养儿超重和肥胖发生率均高于母乳喂养儿和添加益生菌奶粉喂养儿,临床表明婴儿肠道菌群结构的变化与远期超重和肥胖发生风险存在关联。 5超重和肥胖儿童粪便中双歧杆菌数量低于正常体重儿,且肥胖儿童粪便双歧杆菌/大肠杆菌比值低于正常体重儿,表明超重和肥胖儿童存在肠道菌群结构的改变。 6益生菌早期干预可帮助婴儿肠道及早建立稳定的生态学格局,对于维护婴儿远期机体健康,降低超重和肥胖发生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肠道菌群 双歧杆菌 乳酸杆菌 大肠杆菌 超重 肥胖 发育商 婴儿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R378.2
【目录】:
- 摘要4-8
- ABSTRACT8-14
- 前言14-15
- 材料与方法15-20
- 结果20-25
- 附图25-30
- 附表30-37
- 讨论37-45
- 结论45-46
- 参考文献46-53
- 综述 婴儿生命早期肠道微生态学变化与远期肥胖发生风险53-61
- 参考文献58-61
- 致谢61-62
- 个人简历6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张琳,骆金芝,许春梅;新生儿肠道菌群的定植及有关影响因素的研究[J];中华儿童保健杂志;1996年01期
2 Nicolas Barnich;Arlette Darfeuille-Michaud;;Role of bacteria in the etiopathogenesis of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J];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2007年42期
3 章恒;陶晓虹;周亚芳;卫雅蓉;;婴儿神经心理发育测试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2年35期
4 鲍鑫;刘向国;刘茜;;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研究及其在医学领域的应用[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3年12期
本文编号:113137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iyanyixue/1131376.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